2010年6月,沈安娜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5歲。國家安全部在挽詞中稱她「是我黨隱蔽戰線的傑出女戰士,是對黨絕對忠誠、富有隱蔽戰線鬥爭經驗的無名英雄」。 9月23日,沈安娜之女華克放從北京趕來參加“巾幗傳奇——2021上海智慧女性讀書講壇”,分享母親潛伏敵營14年的傳奇。
沈安娜畢業於上海南洋商業高等中學,1935年成為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書記官。在沒有錄音筆的年代,會議記錄全靠紙筆。憑著每分鐘200字記錄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站穩腳步。 1938年至1949年,她在周恩來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機要速記員。偌大的會場,中央坐著蔣介石,身旁就是作為速記員的沈安娜。她和丈夫華明之機智配合,傳遞出一個又一個重要情報。
沈安娜曾向女兒回憶,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後,一度覺得壓抑,特別是看到駐重慶的八路軍辦事處送走一批又一批紅色青年,她也想和其他人一樣奔赴革命聖地延安,但一直沒被批准。 「一個夜晚,周恩來突然派人找我的母親去談話。鄧穎超也在,她對我母親說,『你要堅守崗位,甘當無名英雄。』從此以後,我母親就把這句話埋在心裡,照這個要求乾了一輩子。
1942年,國民黨大肆搜捕國統區共產黨員和進步愛國人士,沈安娜、華明之的上線聯絡人徐仲航被捕。沈安娜一家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歲月。當時,華克放已到能記事的年紀,「我在重慶老是咳嗽不止,特別是和弟弟同日得了百日咳,徐伯伯會拿著小小的甘草片放在我嘴裡,甜絲絲的,我就不咳嗽了。犯人聲音。和生命保護我們一家四口,保護黨組織,也保住情報線。
像沈安娜這樣的無名英雄並非個案。舞者朱潔靜、王佳俊,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秦雯,電影《1921》製片人任寧等從各自經歷出發講述英雄精神,給大家啟發。
根據地下黨情報人員李白真實故事改編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誕生兩年多,好評不斷。朱潔靜飾演李白妻子蘭芬一角,「我們要傳遞和表達的不僅是美,還有真和善、崇高和偉大,而一切表達都要基於對人性的理解,每一個小我在細微生活中成為可愛的角色,每一個小我又在偉大理想中成長為不凡的人物。一代人的時代使命,「當年李白烈士的使命是讓新中國成立,今天我們的使命是讓祖國變得更強大。」王勇以圖文並茂形式講述一段特別的音樂黨課,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王人美、黎莉莉、白虹等紅極一時的女性音樂人如何堅持以文藝作品激勵民眾共度時艱。
秦雯曾以《我的前半生》獲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今年參與編劇的《叛逆者》又獲好評。 《叛逆者》對女性角色刻畫豐滿立體,如同劇中台詞“我平等地歌唱女性和男性”,秦雯表示,無論《叛逆者》還是《我的前半生》都在塑造擁有信念和自身話語權的女性。在秦雯眼中,女性可以有很多面,「有人曾比喻,女性力量剛如紅鬃烈馬,柔如杏花春雨。我願所有女性都能在千姿百態的世界中剛柔並濟,各自發光。 」
除了電影《1921》,任寧也曾參與出品《我和我的祖國》。她認為,從革命年代到疫情防治,關鍵時刻從來少不了女性的身影。除了優秀女演員,還有很多女編劇、女導演、女製片人活躍在文藝創作領域,如百年前的巾幗英雄一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我們要延續'她'力量,一起創造新時代女性的榮耀。
講台上,由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主編的《巾幗傳奇》首發,聚焦1921年至1949年湧現的沈安娜等37位巾幗英雄,彰顯革命者愛國情懷。
講壇由上海市婦女聯合會、上海報業集團共同舉辦,新民晚報新民周刊、上海市婦女幹部學校承辦。
專欄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為沈安娜一家 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來源:作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