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女兒:白酒起家成上海女富豪,多次拒絕綠卡,只因是中國人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但是,王亞萍和她父親王洪文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許多人趁勢下海經商,王亞萍就是其中之一。
那時中國的經濟狀況不如國外,很多人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嚮往國外的生活,
因此產生了一種移民熱潮。 「綠卡」成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東西。有些人對比了一下,
決定出國,也有些人堅持留下來,用自己的努力來建立自己的國家。
擁有數億資產的王亞萍就是其中之一。
王亞萍,六十年代出身於一個特別的家庭。她的母親是個普通的紡織工人,
而她的父親王洪文是一位政治人物。 1976年,國內情勢發生了變化,家裡的情況也改變了,
她的父親最後從高處跌落谷底。王亞萍的童年,可以說是因為她的父親而失去了。
王亞萍是家裡的長女,有兩個弟弟。俗話說,長女如母,王亞萍雖然年幼,
卻很早就學會照顧家人、照顧弟弟、承擔家庭責任了。
王亞萍在學校裡的成績一向很好,她每天都很勤奮地學習,參加各種課外活動,
對老師很尊重,和同學相處得很好,她的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她很愛讀書,
特別是那些在那個時代很少見的國外著作和小說,她的父親得知後,
就會為她買來許多她喜愛的書,王亞萍的業餘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她在書和知識的海洋中漫遊,儘管知道外面發生了很多事,
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閱讀和生活。王亞萍在家人、親戚、鄰裡眼中,
一向是個文靜、懂事、愛讀書的好女孩。
身為王洪文的女兒,常常受人冷眼,委屈的時候,只能偷偷抹眼淚,根本不敢讓別人看見。
王亞萍只能回到家裡,從母親崔根娣那裡得到一些安慰。家裡的變化,
讓王亞萍這個聽話的人,明白了人生的不易。她也知道,母親很辛苦,
所以她一直都不想讓母親有任何的困難,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替母親分擔一些。
一日午後,王亞萍回家後,靜靜地收拾她最愛讀的那些外國名著。母親崔根娣見狀,
安慰道:「孩子,我們和別人並沒有什麼兩樣。」王亞萍被母親的話鼓舞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王亞萍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也沒有絲毫的怨恨。
王洪文於1992年死於肝癌。處理完了父親的喪事,母親便帶著全家搬到了上海,
王亞萍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打定主意,一定不能重蹈父親的覆轍。
王亞萍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從小就很堅強,就算父親出了什麼事情,
同學們會在她面前說她父親的壞話,她都盡可能地自己消化。隨著年紀的增長,
王亞萍對探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她總是喜歡嘗試新的東西。
而在工廠裡,工作單調乏味,王亞萍的日常生活很普通,沒有半點冒險的激情。
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她常常會自己想,靠著自己那點工資,
雖然可以緩解母親的負擔,但要把兩個弟弟養大,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亞萍從朋友那裡得知,做生意能賺很多錢。
王亞萍聽了這個消息,心裡微微一動,她想,這就是自己的目標,
而那個時候,國家對商業的發展非常的開放,所以王亞萍就打算趁著這個機會,
好好利用一下。不過,做生意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的是時間和金錢,
再加上王亞萍的頭上還有著父親所留下來的帽子,想要經商是十分困難的。
基於這些原因,彼時王亞萍想要經商,可以說有著很大的阻力。
王亞萍的母親崔根娣,在女兒做出這樣的選擇之後,就算是文化程度不高,
也要站在自己的女兒這邊。崔根娣將自己的全部身家都給了王亞萍,讓她大膽地去做。
王亞萍很感動,她知道,這筆錢是她母親的心血,她發誓,一定要把事業做好,
不能讓母親失望。既然要做生意,那就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王亞萍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後,最後還是選擇了白酒作為自己的事業。
為了更好地打開銷路,她選擇從零做起,以一種謙卑的態度,選擇釀酒的原料,
學習釀酒的技術。她本人對白酒的品質進行了嚴格的檢查,以期提高白酒的質量,
讓顧客更加滿意。她的老爺子品牌的高檔白酒,一上市,
就受到了不少上流社會人士的青睞,銷售也是水漲船高。
所有人都覺得她的酒入口綿軟醇香,很有陳年老釀的感覺,
許多政界名人也是老爺高端白酒的忠實粉絲。
事業上的成功固然讓人高興,但在家庭方面,王亞萍也是幸福美滿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雖然她的家族曾經有過一些不光彩的過去,但她還是要繼續前進。
婚後,王亞萍和老公的感情很好,生下了一個兒子,孩子出國留學之後,
夫妻倆就留在了中國,隨著公司的發展,她們的公司也越來越大,名氣也越來越大。
王亞萍的事業蒸蒸日上,名氣越來越大,甚至還跨洋過海飄到國外去了。
很多國家都對「財」趨之若鶓,為了吸引王亞萍,他們給了許多優厚的待遇,
讓她在國外註冊了自己的公司,甚至在美國這個最受歡迎的國家。
面對著無數人垂涎的“綠卡”,王亞萍多次拒絕在海外定居。
身為一個中國人,她很清楚,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在自己的國家生根發芽。
她現在的成就和國家的繁榮息息相關,自己沒理由捨本求末。
王亞萍從一出生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她父親所做的事情,的確是違反了法律和倫理的,
王亞萍身為王洪文的女兒,自然也對父親提出了質疑。
那時候,王亞萍被人鄙視,被指責,被人辱罵,她自卑,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她發現,她沒有必要為父親的錯誤付出任何代價。
此後王亞萍在人生的每一時刻,她都充滿著自信。不論身處何時何地,
愛國主義應該成為一個人的最高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