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顛沛流離失所,缺乏安全感
你是在追「娘娘」孫儷的《安居客》還是追「儒雅王子」黃軒的《完美關係》呢?兩部劇我都在追,這兩部不同題材的電視劇給人的感受不同。
《安居客》在殘酷的商業賣房中摻雜著生活的瑣碎,你能被柔情感動,卻不能以柔情感動買房的人掏錢買房。 《完美關係》中也有職場的殘酷,氣場全開的衛哲表現出的「我為王者」的精英工作態度和邏輯思維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衛哲為別人解決問題,別人的問題全累積到了自己身上,長期無法發洩,這些問題成了他的內傷。
反觀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是如此,童年的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則用一生治愈童年。衛哲的扮演者黃軒用毅力和堅定撐起了這部戲的男主角,回想他演過的角色,留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眼神。 不管演什麼角色,他眼神中的堅定總是給人很多勇氣。別管世事如何難料,你總能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讓人堅持下去的信念。
黃軒1985年出生於甘肅蘭州。他8歲時跟著父母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車來到了廣東潮州,之後又輾轉惠州、鹹陽。每次剛剛熟悉了,卻又得去另一個城市。黃軒就這樣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讀書,一直都沒有穩定的歸宿。
12歲時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去了廣州。回想這段經歷,他用「顛沛流離失所,沒有安全感」形容。
這八個字帶給人的感覺就是荒涼、孤寂,想必那時的他一定吃了很多心理上的苦。這種苦造就了他堅強、獨立的個性,同時又賦予他憂鬱、敏感的氣質。 雙手交叉抱胸是他的習慣性動作,這是童年的不安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
父母的離婚給他的打擊特別大,加上來到廣州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語言不通,使得他更加敏感,少年老成,裝滿心事。
針對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內向的人往往都是外表高冷,內心脆弱。 一個人缺乏安全感,總是會尋找其他東西寄託自己的無助和希望。
他無意中得到了一盤麥克傑克森的錄影帶,這盤錄影帶就像寒冷中的一束光一下子照亮了他。他特別迷戀,天天看麥克傑克森的演唱會視頻,加上母親本身就是舞蹈老師,於是他產生了學舞蹈的想法。
這盤錄影帶就像燈塔,冥冥之中指引著黃軒前進,人生軌跡也在冥冥中被注定了。
黃軒在廣州沒有讀國中,而是入讀了廣東舞蹈學校。
02 戲路坎坷,難覓食前進路
一個敏感,不擅言談的男孩進入舞蹈學校最需要的就是自信。
黃軒在舞蹈學校變得自信源自於老師選他當苗子參加比賽,但賽前訓練過猛,導致身體受傷,無緣比賽。這讓他的內心特別鬱悶,他讓同學租了一大堆電視劇來看。這次他在電視劇中找到了寄託,他開始考慮演戲。
這或許就是黃軒的眼神始終堅定的原因,一旦有了想法,他都會想方設法朝自己的目標靠近,而不會畏首畏尾,踟躕不前。
中專五年級的時候,他提前參加了中戲和電影學院的專業考試,想尋找自己專業上的不足,為考大學做準備。第二年,他仍然無緣表演專業。抱著曲線救國的想法,他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學習音樂劇。
論長相,黃軒也算俊朗,論身形,黃他談不上高大威猛,但也不磕磣。從音樂劇跨入表演產業卻耗盡了黃軒的所有努力和運氣。
大一的時候,《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副導演到北京舞蹈學院選拔演員,歷經半年,黃軒成功入圍,獲得了在劇中飾演小王子的機會。結果接近開機,劇本裡的小王子的年齡從19歲降到了14歲,黃軒與這個角色失之交臂。
這讓黃軒特別鬱悶,之後所有關於《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資訊都是他想逃避的現實。本來以為這樣的經驗一次就夠了,但是命運卻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後來婁燁導演找他拍了電影《春風沉醉的夜晚》,但剪輯的時候卻只留下了他的一個背影。
能跟張藝謀、婁燁這樣的大導演合作拍戲本來是一種幸事,結果到頭來卻變成了比悲傷還悲傷的一個事故,讓人產生抑鬱不得志的不甘。
22歲那一年是黃軒最難熬的歲月。先是父親過世,然後爺爺、奶奶相繼被查出癌症晚期,黃軒沒有戲拍,沒有收入,靠公司借錢過活。黃軒說借錢過日子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心裡發慌,他選擇了讓自己心情平靜的生活,例如寫字和看書。
這段時期的累積為黃軒後來在影視作品中的表現力打下了很深的基礎,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儲藏了很多情緒,同時也讓他的表現有了很多可能性,張弛有度,渲染到位。
2012年黃軒在《推拿》中飾演小馬一角,憑藉該部電影奪得西班牙斯帕耳馬斯電影節影帝桂冠和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黃軒在國外的影展聲名鵲起,許多國人卻不認識他。
03 以靈魂詮釋角色,大放異彩
當鄭曉龍為《紅高粱》招募演員時,黃軒去了。他的第一次試鏡效果很糟糕,旁邊的副導演說他看過黃軒的戲,試鏡的表現跟劇中完全不同。導演說黃軒的表現完全像一個沒有演過戲的人。黃軒又試了一次,但第二次的效果不如第一次。
黃軒本以為沒有機會了,但他接到了讓他進劇組拍戲的消息。這次他在劇中與周迅演對手戲。他在劇中的表現沒有讓觀眾失望。
黃軒拍戲的態度特別認真,他為了觀眾的喜歡注入了自己的靈魂。
黃軒在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中飾演白居易,飾演一個詩人。沒有任何影像資料和傳記,黃軒唯一能參考的就是白居易的詩歌和畫像。 他透過白居易的詩了解到白居易是個多情的人,從詩中了解了白居易的生活態度和個人情趣。 白居易特別喜歡喝酒,他留下的詩作中有800多首與酒有關。
為了與角色達到情緒上的共鳴,黃軒帶著紙墨筆硯、吉他、畫板和酒進入劇組,他不斷為自己營造一種氛圍。晚上,他不是喝酒就是讀詩、畫畫。這部戲拍了五、六個月,他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劇組。有一次在拍戲過程中,黃軒因為情緒太激動而癱倒了。為了表現出白居易的萬念俱灰和孤寂,他三天三夜沒有睡覺。
黃軒塑造出的每個角色不僅是因為職業需求,更是注入了自己的靈魂和覺悟。
黃軒在《黃金時代》的一個鏡頭,被許多影評人稱為「點睛之筆」。有人問他當時在想什麼,他說他想起的是父親過世後的某一天。
之前所有的經歷在黃軒的體內積累了無數種情緒,這些情緒積累在體內,任由黃軒去支配,調遣。
黃軒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演員,用自己的經歷和努力撐起了每個角色的血肉靈魂。同時他內心的敏感又讓他隨時捕捉情緒的變化,這些都成為了他拍攝的廣度和寬度。
截至現在,黃軒已經跟大導演馮小剛、張藝謀、婁燁和鄭曉龍合作過了。他說有時候就跟做夢一樣。這些讓人仰望的導演竟然在認真跟自己講戲。
在《妖貓傳》中一句閉嘴的台詞,陳凱歌拍了30多遍才過。黃軒特別感謝遇到這樣認真較真的導演。這讓他體認到一句說可以說出那麼多可能。
導演的嚴厲和苛刻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他演技的進步,讓他在演技上不斷精益求精,爭取更多的可能性。
黃軒在《羋月傳》中是溫潤如玉的黃子歇,他的一句「月兒好看」讓許多觀眾動情。正是這個角色讓觀眾認識了黃軒,跟他合作過的演員對他的評價就是「暖男」「好人」「優雅」。
演技的不斷進步,事業的不斷上升,讓黃軒整個人變得越來越開朗,健談了。從前的憂鬱氣質慢慢在黃軒身上消散,多了一種紳士的儒雅和矜持。
演戲不僅成就了黃軒的輝煌,也讓他的人生因此大放異彩。
人生就是用現在的條件去創造無數的可能,黃軒就是用自己的堅定去靠近每一次機會,抓住每次機會去表現自己。
希望當下的你也能堅定自己的選擇,把握成就自己的每一個機會。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