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在歷年的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即「影后」的爭奪戰中,大多獲獎的都是文藝片女主角,例如五奪金像獎的張曼玉、首次蟬聯金像獎影后的袁詠儀、以及其他知名的女星葉童、張艾嘉、蕭芳、梅艷芳、鄭裕玲、張柏芝等,都是靠文藝片拿的金像獎影后。
但有一個人例外,她不僅是第一屆香港金像獎的影后,而且還是靠一部功夫動作片女主角加冕影后桂冠。她是-惠英紅。
1960年,惠英紅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山東諸城,是滿族正黃旗後裔。祖輩本是山東諸城大戶人家,父親於1950年代帶妻兒遷居到了香港。
1977年,張徹導演為邵氏電影《射雕英雄傳》挑選演員,在一家夜總會上一眼看到漂亮清純的惠英紅,隨即選她做這部戲的女二號穆念慈。惠英紅自12歲就在美麗華夜總會跳舞,很有舞台經驗的惠英紅做到了張徹導演的所有要求,成為了張徹後期的御用女主角。惠英紅也正式成為邵氏基本演員,月薪五百元。
惠英紅主演的邵氏金庸武俠電影《射雕英雄傳》,由於電影容量有限,編劇倪匡砍去了許多情節,重點寫郭靖黃蓉相識、鍾情及去桃花島求親的情節。楊康和穆念慈的戲份不多,故事未展開,不過留下了伏筆(1978年拍了《射雕英雄傳》續集)。當然,全片都是在邵氏影棚搭景拍攝,武打如今看起來也有點落伍。但當時那個年代,這就是邵氏的大製作。上映時不僅引起轟動,也成為1977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
惠英紅進入邵氏後,影片不斷。 1977年,她在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中飾演 “麝月”,並在次年李翰祥導演的另一部影片《乾隆下揚州》中飾演女主角。 1978年,惠英紅參與了楚原導演的古龍武俠片《蕭十一郎》《陸小鳳之繡花大盜》《絕代雙嬌》等。同年也參與了張徹導演的《南少林與北少林》《生死門》等動作片。 1979年,惠英紅又出演了恩師劉家良導演的功夫動作片《功夫馬駿》《瘋猴》等。
惠英紅作為初到「邵氏」的年輕女孩,兩年內竟連續在「邵氏」四大名導的戲中亮相,這幾乎是前無古人的。
惠英紅為導演們所重視的,不僅是其靚麗的外表,還有其矯健的身手。尤其是得到了功夫大師劉家良提拔,主演了多部武打動作片。
1981年,惠英紅主演的動作片《長輩》播出,本片由劉家良執導,劉家班的小侯、王龍威、劉家輝等參與演出。
這部電影一招一式真打實練,打鬥場面極具觀賞性,花俏搞笑亮點也不少,還加入了洋裝外語、化妝舞會、西洋劍術等新潮元素,導演親自上陣化解遺產糾紛,各式拳術連番上演。
該片不只是一部好看的功夫喜劇,還教人甚麼是長輩?怎樣尊重長輩?而長輩除了受尊敬,責任又是什麼?取材傳統但絲毫不落俗套,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惠英紅當時正值青春年華顏值巔峰,長相漂亮,身材也很好,尤其是那個穿旗袍的鏡頭,很有風情。
《長輩》無論是喜劇元素還是動作設計、配樂都已有相當成熟的運用,關鍵還是對女主角程帶男這個角色的刻畫,兼具傳統與現代兩面,惠英紅發揮餘地很大。 1982年,惠英紅憑藉此片獲得了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部電影成就了惠英紅,她彷彿搭上了直升機,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年輕演員,一躍成了「打女」巨星。
八十年代初,惠英紅繼續在邵氏拍攝影片,主要還是以武打片、功夫片、動作片為主,先後參演了《武館》《十八般武藝》《禦貓三戲錦毛鼠》《五郎八卦棍》(劉家良執導)《魔劍俠情》(楚原執導)《碧血劍》(張徹執導)《如來神掌》(黃泰來執導)《六指琴魔》《遊俠情》(龍逸昇執導)《新飛狐外傳》{/b }(王天林執導)等等,先後合作的男演員有劉家輝、狄龍、爾冬昇、傅聲、郭追、錢小豪、何家勁、黃日華、鄭少秋等。
由於長期塑造同一類型影片,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基本上被定位了,惠英紅也想有所突破。 80年代初,「邵氏」有部分影片想打色欲牌,惠英紅無法做到肉彈的尺度。 1983年,蔡繼光曾邀請她擔任《男與女》的女主角,但「邵氏」希望惠英紅繼續保持保守的俠女形象,沒有批准。因類似的原因而失去的機會還有1985年區丁平導演的《花街時代》,前後兩個戲,讓同期的女星鍾楚紅和夏文汐獲得了一些關注度。
八十年代中期,隨著「邵氏」減產,發揮的機會減少,惠英紅覺得自己留在邵氏無法再取得更高成就,於是,1985年,惠英紅正式離開邵氏。
從1977年到1985年,惠英紅在邵氏參演了50多部電影,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邵氏。
離開邵氏後,惠英紅連續拍攝了「德寶」的《雙龍出海》與「嘉禾」的《夏日福星》《扭計雜牌軍》,讓惠英紅再次感到自己仍是賣座女星,公司也覺得打女戲大有可為。 1987年,嘉禾開拍《霸王花》,上映103天,票房收入1,500萬多港元。
90年代後,惠英紅轉入電視圈發展,在香港、台灣、大陸都有劇集參演,與鄭少秋合作主演了台灣劇《戲說乾隆2》,參演了TVB劇集《包青天》《西遊記》《苗翠花》《大刺客》《倚天屠龍記》等,1998年,也參演了內地功夫劇《太極宗師》。
在電視圈拍了十多年的戲,最近十多年,惠英紅又重返電影圈,接拍了一些獨立電影。
2009年,憑藉何宇恆導演的《心魔》中有戀子情節的母親形象,惠英紅再次奪得了金像獎影后殊榮,踏上領獎台的她泣不成聲,此時距她上次折桂,已經過27年了。
《心魔》一片不僅讓惠英紅再獲金像獎影后,還幫助她獲得了第10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獎、第10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等獎。
2014年,惠英紅以電影《殭屍》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2017年以《幸運是我》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她第三次加冕金像獎影后,在金像獎史上僅次於獲得五冠的張曼玉。
2017年,她也以《血觀音》獲得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8年,榮獲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卓越亞洲電影人大獎;同年7月1日,獲香港特區頒發銅紫荊星章。 2019年4月,以電影《翠絲》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2019年11月,憑藉TVB電視劇《鐵探》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獎”,拿到了TVB“視後”這一榮譽。
自1977年踏入演藝圈以來,四十六年的演藝經歷,沉沉浮浮,惠英紅有過高光時刻,也有過演藝低谷,但沒想到年過半百之後,又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惠英紅不是邵氏最美的女演員,但卻是從邵氏出來的藝術生命最長的女演員,她最近十年拿下了四次金像獎兩次金馬獎,成為娛樂圈中年女演員的勵志榜樣。
香港影圈裡,有真武功的男星不少,真武功女星卻很少,惠英紅靠著聰穎,好學,能受苦,憑矯健身手演出一系列動作片被大家所喜愛。
惠英紅演起戲來,除了颯爽英姿之外,總是有些滄桑落寞的意味,就算是再強勢的女中豪傑,鏡頭前回眸的一剎,也都會流露出一絲楚楚可憐的風情。或許就是這一點點的幽怨和滄桑,使她不同於一味拳腳交加的動作明星,多了許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