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莎夫人蠟像館內老舍像)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捨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其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劇本《茶館》等。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捨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駱駝祥子》
可以說,整個《駱駝祥子》就是由一個一個的小悲劇累加起來的大悲劇,讀完之後,很是唏噓,也很是感慨。
1.亂世的熱鬧來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
2.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裡去。
3.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山東藝術博物館老舍半身像)
《我的母親》
如老舍在文中所說,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這不僅讓讀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難中保持著傳統美德的偉大母親形象,也讓讀者了解中華民族品格的傳承與延續。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我的母親》
《小病》
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裡。
《二馬》
在《二馬》中,老舍藉著這麼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愛情故事,嬉笑怒罵之間,不僅強烈批判了自身民族的暮氣、懶惰、不思進取、事事順人,同時也譴責了英國社會中的民族文化偏見。
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雲裡探出一些柔和的光:地上的人影、樹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很早,淡淡的粉紅色在風雨裡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
(四世同堂劇照)
《一些印象》
秋山秋水虛幻地吻著,山兒不動,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聲秋色,是濟南,是詩。
其他
1.我願意老年輕輕的,死的時候像朵春花將殘似的那樣哀而不傷。
2.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北京老舍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