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桐發文告別《狂飆》,工作壓力大如何舒緩?每天10分鐘這樣做

2023-03-09李一桐

《狂飆》收官,有多少人不捨,豆瓣評分從9.1降到了8.8。

李一桐

開年以來霸佔熱搜,席捲社交平台,真正的高開高走,老戲骨們自不必說,收穫了超高的關注度。

而她,主角團裡唯一的90後,飾演孟缽的李一桐,面對一眾老戲骨,在採訪裡,她笑稱「我覺得我進入了一個頂級叔圈」。

李一桐

劇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接得住老戲骨招,角色的年齡跨度大,也保持住了自己的節奏。

印象最深刻的是孟釩被綁架的戲份,被解救出以後,她產生了強烈的壓力反應。

李一桐

臉部肌肉不斷抽搐,嘴角、眼球翕動,神經質的碎碎念,哽咽的哭腔,把孟釙劫後餘生的情緒演繹地淋漓盡致,自己也說這是一場最難挑戰的戲。

但也被關注吐槽是鑲邊女主角,在劇中就像一透明人,存在感很低,完全輸給了大嫂陳書婷。

李一桐

收官後,主演都發文告別,面對質疑,她說:

看到有說孟缽不出彩,孟缽像掛件,孟缽不貼劇情,孟缽崩人​​設…可是陪她走過那段人生,不忍心苛責…孟缽太難了,怎麼都是錯。

身為演員呢,毀譽由人,看到好多鼓勵也有好多批評,都表示感謝,狂飆真的很好,能參與這部作品,也真的很幸運。

李一桐

真誠永遠是必殺技,她與角色互相取暖,如果她與安欣走在一起,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演員詮釋每個角色,要面對角色帶來的榮譽和壓力,我們一般人也一樣,成為自己生命的主角,一生中也要面對各種壓力。

而長假之後,看似放鬆的假期,節後身心要承擔的其實更多。

一、被過度消耗的身體。

時間倏忽而逝,轉眼已經上班一周,這漫長的一周恍惚上了好幾個月。

雖然已經上班一周,但還有很多小夥伴還是覺得沒有適應。

身心好像就要從一個空間橫跨另一個空間,沒有了過渡期和適應期,再面對往日的工作,很多人出現了節後症候群的症狀。

李一桐

1)睡不好,精神萎靡,每天神經緊繃,面對工作少了游刃有餘,多了緊張焦慮,工作效率極低,有人還會出現噁心、眩暈、神經衰弱的情況。

2)假期暴飲暴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攝取過多,加重腸胃負擔,腸道菌叢平衡被打破,引起腹瀉、便秘等症狀。

3)假期走親訪友,各種聚會,飲食不規律,吃得多不運動,身體對食物的具體認知感也會出現異常,容易引起神經性厭食。

身體被過度消耗,無形的壓力讓精神萎靡不振,該如何調整。

二、無形的壓力、焦慮。

壓力是一種壓力反應,機體內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壓力反應中​​心。

它最早由生理學家Hans F Selye於1956年正式引用至心理學領域(先前壓力是物理學領域的研究術語,並未延伸至心理學領域),認為壓力是「個人在受到外在環境的各種刺激後做出的一種非特異反應,屬於一種典型的適應症候群」。

李一桐

人們每天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壓力,無法完全消除。當壓力過大時,就會成為一個對個人的行為、人際關係和健康帶來影響。

這時候就有了正面的壓力和負面的壓力。

正面的壓力指的是提高績效和生產力相關的正面壓力;負面壓力是一種負面壓力,會導致工作表現下降和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而個體面對壓力和應對壓力時所產生的知覺和反應,會影響壓力是正面和負面。

1、壓力下的身體反應。

身體的不適增加心理的壓力,那根隱藏在身體裡的彈簧被越扯越開,個體不能應對時壓力越來越大,高壓之下身體又會發出更多的抗議,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例如血脂血壓的問題。

李一桐

還有一些人壓力過大,會出現失眠、多夢、健康、易怒等症狀,甚至出現緊張、焦慮或憂鬱的狀態。

面對壓力,希望你能找到與它想和諧的控制點,和它成為朋友,身體也會感知到,慢慢趨向正向的表現。

2、正視壓力,接納它。

正視壓力,與自己和解,正視正在發生的一切,試著去接納它,這種過程就像與壓力在談判,也在無形中是向自己傳輸一種觀念,讓大腦開始把神經活動從情緒和恐懼裡劃分出來,轉交給負責它的區域去處理和掌控。

李一桐

想像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壓力釋放過程,是不是當你在改變想法,做正向的思考時,大腦也在發生實際的變化,一步步把你從壓力、恐懼中拉出來,讓你逐步想到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緩解它們對生活、身體造成的影響。

3、換位疏解,運動是最好的解藥。

每個人疏解壓力的方式不同,可以回想下自己曾經在經歷挫折、磨難時的心態,也可以和朋友聊天,釋放負面情緒,也可以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建議。

也可以記錄下來,設定自我可見的朋友圈,或是用寫寫日記,記錄下那些壓力很大的時刻,從旁觀者的心態去審視一下那些籠罩著自己的情緒陰雲。

李一桐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做運動,運動能夠調節前額葉皮質內的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BDNF和ⅤEGF等化學物質,運動自上而下地轉變了我們的自我概念,幫助情緒轉向正向。

它能幫助調節整個大腦的化學物質來恢復正常的訊號傳遞,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征服感,提升自信心。

身心在這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具備控制壓力的能力而不用依靠被動對應機制的時候,就增強了抗壓的能力、

三、運動做對壓力降級。

不同的運動方式對身體產生的刺激不同,產生的作用也有差異,同時也對應著不想要的運動強度。

在選擇運動方式時,大家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壓力狀況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

像是瑜珈、爬上、健身操或有氧操之類的可以幫助促進新陳代謝,保持大腦冷靜;滑冰、騎自行車等中強度的運動可以幫助釋放VEGF和FGF2因子,緩解壓力。

李一桐

如果能堅持20分鐘以上的高強度運動,例如跳繩,心率可以達到70%-80%區間的運動,這也是專注的最佳時刻,能幫助促進人體加速分泌生長激素HGH。

這種荷爾蒙產生於大腦,能幫助我們提升活力,增加自信心,緩解不良情緒。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力量型訓練明顯影響了人體生長激素(HGH),蹲舉使HGH水平增加了一 倍。

當然,現在很多小夥伴可能剛從羊圈出來不久,在做運動時,要根據身體的具體恢復情況和不同的階段,選擇合適的運動。

下面一組放鬆訓練,睡前練一練,消解不良情緒好入睡。

動作一:半脊椎扭轉式

做法:

李一桐

1.坐立,保持脊椎自然伸展,腹部收緊,右腿伸直,左腿屈膝。

2.隨吐氣,雙手經側向上伸展,身體向左側扭轉,右手放於左膝外側,左手放於身體外側,感受胸腔扭轉,注意肚臍盡量指向正前方。

3.保持5次均勻呼吸。

動作二:反板式

做法:

李一桐

1.坐立,隨吸氣,伸展脊柱,雙手落於臀部後側,雙手指尖朝向腳尖方向。

2.吐氣,臀部上推,保持收腹,身體呈斜線。保持5次均勻呼吸。

動作三:狂野式

做法:

李一桐

1.左手向外側轉動90度,左腳腳尖指向斜前方,右手頸體側沿身體方向向上伸展,眼睛看向天花板方向。

2.保持脊椎伸展,腹部收緊。保持5次均勻呼吸

動作四:上犬式

做法:

李一桐

1.轉動身體向左下方俯臥,雙手與肩同寬,落於胸腔兩側。

2.繃直雙腳,腳背貼實墊面,雙肩內收、下沉,感受腹部前側及胸腔段的伸展。

3.保持腹部收緊,若感到腰痛,屈肘降低伸展高度。保持5次均勻呼吸。

動作五:嬰兒式

做法:

李一桐

1.雙膝向兩側打開,臀部上推,微做塌腰翹臀狀,雙手向前推地,臀部落於腳跟,感受脊椎伸展。

2.保持5次均勻呼吸。

動作六:駱駝式

做法:

李一桐

1.起身,雙手抓握雙腳腳掌,隨呼氣,臀部向前推動,同時伸展胸腔,視線來到天花板方向。

2.保持收腹,盡量使胸腔段伸展,避免腰椎代償。 2.保持5次均勻呼吸。

這一組練習,每週堅持2~3次,不僅舒緩情緒,還可以幫助提高身體的靈活性,改善久坐不動肩背部僵硬,促進消化,按摩腹內臟器;同時能縮小腰圍,改善扁平臀、大象腿,讓你在春暖花開的姊姊解鎖細腰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