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1848~1911),出生於河北大城縣臧屯鄉李賈村,祖籍山東齊河。李蓮英 13 歲當了太監,在複雜的宮廷中生活了51年。
1874年,26歲的李蓮英,任慈禧所在的儲秀宮首領太監。隨著慈禧太后大權獨攬,李蓮英的聲望、地位也一天天地顯赫起來。李蓮英 31 歲時,已經和敬事房大總管(清宮太監總頭目)平起平坐。 1894 年,被任命為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慈禧太后卻以自己的權勢,為李蓮英違反了“家法”。慈禧死後,李蓮英全身而退,壽終正寢。原因有以下幾點:
性格詼諧
李蓮英個性詼諧,喜歡說笑話,雖然小時候讀書少,但講出的笑話玲瓏圓轉,不粗俗,頗招人喜歡。慈禧無事時,常讓他講個笑話給大家解悶。遇到這個時候,他總有辦法把大家逗樂,即使是說一些諷刺官府的政治笑話,他也能說得委婉詼諧,讓人聽不見諷刺叛逆的意思。
一次,慈禧到恭親王奕欣家去,途經李蓮英府第,看見大門上貼著「總管李寓」四個大字,慈禧側過臉去瞅了好長時間。慈禧這個小動作也沒有逃過李蓮英的眼神。到了恭親王府,李蓮英立刻向慈禧請一會假,獲準後,他急如星火的趕回家中,從大門上掲去「總管李寓」四個字門貼。然後,又一陣風似地趕回慈禧身邊,跪下禀報:「奴才在宮中當差,總也不回家。那些下人們不懂規矩,竟然在奴才家的大門口貼上總管的字樣,剛才奴才發現了,立刻請假回家,把總管的門帖揭去,並把那個混帳的下人打了一頓板子,準備送交內務府嚴辦,以警效尤。得很好,就不用交內務府了。
精通本職工作
身為大內總管的李蓮英精通本職工作,對宮中物品的擺設和禮儀程序無不爛熟於心,宮裡的太監遇到事情往往要向他請教。碰到宮裡有喜慶大事,他最善於安排調度,且安排得井井有條。王公大臣家裡有什麼喜事,特別是遇到慈禧要臨幸的話,往往都要請李蓮英先來指點一下禮儀和佈置,以討得慈禧歡心。
一位大臣買了一件西洋鐘,想獻給慈禧,又怕不中慈禧的意,就請來李蓮英,讓他先給「審核」。原來,這是一件做工精巧、價值昂貴的自鳴鐘。到了報時的時候,鐘內神龕會自動開啟,走出一個小人,小人展開條幅,條幅上寫四字「萬壽無疆」。這鐘的設計,可謂用盡心思、極盡討好。但李蓮英思考了一會兒,連連搖頭說不妥,他的理由是:「只要是機器,誰也保證不了永遠不出故障。萬一這機器出點毛病,小人手裡的條幅只展開了三個字,成了'萬壽無',你的身家性命還保得住嗎?」那大臣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連連稱謝,連忙去退了自鳴鐘。後來,李蓮英又把自鳴鐘弄來,把小人手中條幅上的字換成“壽壽壽壽”四字,這樣,即使發生任何故障,也不會出現“萬壽無”的咒罵之語了。
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宮女、太監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得海,就是李蓮英。每日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蓮英都當面或互派太監問候。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頤和園居住的時候,常找李蓮英,說:「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蓮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兩個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遠地跟隨在後面。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李蓮英其實成為慈禧晚年生活中離不開、信得過、用得上的一個「伴兒」。
擺正位置
李蓮英十分聰明乖巧,他明白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他不但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還能時時處處謹慎小心。
1886年,當北洋海軍的建設初具規模的時候,李鴻章奏請朝廷派員前來檢視閱兵。當時慈禧太后擬派的是醇親王奕澴,但奕澴是光緒的生父,他怕慈禧太后猜忌他擅權,於是便主動要求讓李蓮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沒有二心。慈禧太后也想趁著這個機會讓李蓮英出去見見世面,風光一下,於是醇親王便作為朝廷的正使、李蓮英作為副使,前去視察北洋海軍。 這太監作為朝廷欽差大臣外出視察,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歷史上則是第一次。要是換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翹到天上去了,但李蓮英則不然。為了避免別人說閒話,李蓮英出發前還特別把慈禧太后破格賞賜給他的二品頂戴換成四品頂戴(按理太監最高只能獲得四品頂戴),然後規規矩矩的跟在醇親王後面出發了。一路上,李蓮英絲毫沒有欽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親王的後面,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蓮英是專門派來伺候醇親王的。連晚上醇親王洗腳,都是李蓮英親自給打熱水,還說自己以前沒機會伺候王爺,這次一定要盡點孝心,一下把醇親王感動得連連拱手,回去後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極力稱讚李蓮英的忠誠可嘉。 檢閱的時候,按理李蓮英也是檢閱人員之一,但李蓮英刻意和醇親王、李鴻章保持距離,他拿著醇親王的大煙袋,退後半步,低眉斂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給醇親王站班伺候的。 就是在沿途當中,李蓮英也不隨意結交地方大員,他基本上就不出去,那些準備好了貴重禮品想要討好李蓮英的人,根本就進不了門。 就這次出差來說,李蓮英算是給慈禧太后掙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們的嘴,慈禧太后也喜滋滋地說,「總算我沒白疼他」。
1898年戊戌政變後,光緒被囚禁在瀛台,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是餿臭的。李蓮英常以請安之計,將糕點藏在袖子中帶給光緒,光緒非常感激。 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緒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駐蹕。慈禧臨時寢宮的被褥鋪陳潔淨華美,李蓮英住得也不錯,而光緒皇帝如何呢?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後,前來光緒住處探望,見光緒在燈前孤坐,無一太監值班。李蓮英一看,十分驚訝:光緒皇帝竟然沒有鋪蓋,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無法入睡。李蓮英立刻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說:「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親自把自己住處的被褥抱過來供奉給光緒帝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時曾說:「若無李諳達(師傅),我活不到今天。」光緒病重,李蓮英見光緒身邊無人,便偷偷地告訴隆裕皇后,要她去瀛台探望、陪伴光緒。
李蓮英會拆台,也會及時地補台,就是在這一拆一補之間,讓許多人對他感恩戴德。
圖為奕譞(中),李鴻章(右)和善慶合影
廣交善緣
李蓮英最大的本事就是廣交善緣,所以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李蓮英都能夠和他們說得上話,拉得上關係。例如,當袁世凱見慈禧的時候,心裡非常害怕,不敢抬頭看慈禧太后。但是,不看太后老佛爺,怎麼知道太后老佛爺高興還是不高興呢?於是,袁世凱就去跟李蓮英請教。李蓮英說這個好辦,以後你見老佛爺的時候,就看我的腳,如果我的腳閉住了,就表示你說的話不對,應該趕緊閉嘴!如果我的腳張開,就表示你說得對,應該繼續往下說。於是袁世凱連連稱好!
李蓮英知道自己不能樹敵太多。慈禧是他最大的靠山,他也是憑藉慈禧才紅起來的,但安德海就是因為恃寵生驕,飛揚跋扈,得罪了同治、慈安等人,最後被他們密令山東巡撫丁寶楨殺死。前車之鑑,怎麼能讓他不恭謹低調?萬一慈禧死亡,年輕的光緒執政,他不和光緒改善關係,燒些冷灶,身家性命又將如何自保?
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後,李蓮英辦理完喪事,於1909年二月初二離開了他生活了51 年的皇宮。隆裕太后準其“原品休致”,就是帶原薪每月60兩白銀退休。李蓮英死於1911年,終年64 歲。死前,李蓮英總結自己一生: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他死後,清廷賞賜祭奠銀 1000兩,在北京恩濟莊太監墓地為他修造了一座豪華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