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簡介(張建強:情系杏林 實踐大醫精誠)

2022-12-02張建強

他潛心醫道,廣施仁術,憑藉高超的醫術和紮實的理論功底,為無數病人解除痛苦;他創新發展,傳道授業,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及科研30餘載,將中醫國粹發揚光大;他情系杏林,傳承經典,善於在臨床一線尋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學術觀點。他是石家莊市中醫院脈管一科主任——張建強。

張建強

結緣中醫 勇於總結創新

「當醫生,我覺得很驕傲,而且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夙願。」張建強告訴記者,他8歲時,父親就因心肌梗塞去世。當時醫療水平低下,直至父親去世,家人都不清楚父親究竟所患何病。

「母親轉述說,父親當時一直說『胃痛』。其實現在想想,應該是心絞痛。」張建強感慨,正因如此,他便堅定了自己的求醫之志。於是,高中畢業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河北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

在醫學之路上,張建強先後跟隨全國名老中醫邢月朋、全國中醫外科大家奚九一、陳淑長等名師學習。學經典、勤思考,善於在臨床第一線尋求突破的張建強,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創新,在繼承傳統經方的基礎上研究出一系列新的治療方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十餘年臨床經驗的沉澱和積累讓如今的張建強在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足、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慢性潰瘍、外科雜病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獨特的見解,臨床療效顯著,先後研製出全元通脈膠囊、芪甲糖足丸、消栓止痛膠囊、清脈止痛膠囊、糖足膏、珍珠生肌散等內服外用系列製劑,發表著作十​​餘部,論文數十篇,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獎6項。他也因此獲得石家莊市十大名中醫、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河北省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與善待人 以病人為中心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病房時,張建強早已帶著脈管一科的醫療團隊來到病人身邊。

「您今天感覺好點了嗎?」面對一名慢性難癒創面的患者,張建強親切地關懷著。這位年過古稀的患者,因“腹壁切口疝”做了“剖腹探查加小腸部分切除吻合術”,手術很順利,但術後腹部傷口長期不癒合,輾轉多家醫院診療,效果不佳。後慕名來到石家莊市中醫院脈管一科就診。

張建強認真分析病情並依其特點,以自創」張氏瘡潰瘍療法」為理論依據,整體辨證施治,內外相結合,培補正氣的同時,局部傷口分期治之,提膿去腐,生肌長肉,以促創面癒合,經過半個多月的悉心呵護與治療,患者腹部傷口已愈,活動自如。

健康所繫,性命相託。從醫以來,張建強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不斷鑽研醫技,竭盡全力解除病人病痛。

「患者生病後,一般都比較著急,作為醫生必須理解,要耐心負責地對待患者。」張建強強調,無論患者是熟人還是陌生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都要一視同仁,細心診治。因為許多脈管疾病的發生、發展都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所以在診治過程中,他總是會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屬講解防護要點。他也主動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指導用藥。現在很多經他診治的病人都跟他成為了好朋友。

傾其所學 傳承中醫文化

“一脈相承”、“虎守杏林”,在中華中醫藥學會周圍血管病分會張建強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兩幅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張建強說,中醫學不同於西醫學,中醫要想發揚光大,除崇尚醫道、樂善好施外,還必須得有傳承教育。

傳承,不僅要繼承經典,更重要的是將中醫國粹傳承下去。深諳傳承重要性的張建強,在1999年擔任脈管科主任以來,尤為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強化中醫學科建設,為醫院培養了一大批中醫後備人才。在臨床教學中,只要學生願意學習,提出問題,他都傾其所學,並悉心傳授。許多經他培養的年輕中醫,現已成為醫院的骨幹人才。

身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周圍血管病分會名譽副主任委員,河北省中醫外科、周圍血管病專業學術帶頭人,帶領脈管一科醫護團隊,多次承辦國家、省、市級學術大會,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盛名。

「石家莊市中醫院脈管病科在2007年被評為河北省重點中醫專科,之後還相繼被評為河北省重點專科脈管病協作組組長單位、石家莊市十大名中醫科……」每當張建強介紹科室的時候都十分自豪。

如今,他帶領的這支年富力強、勇於進取的醫療團隊,經過科室多年臨床經驗的積累,已經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周圍血管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用樸實無華的行動,善良執著的堅持,默默詮釋著「大醫精誠」的內涵。

(燕都融媒體記者 檀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