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曾這樣評價李現:
「好的演員眼睛會說話,
單靠眼神就能傳遞角色的靈魂,
李現就是如此。
他的表演細膩、有層次感,
憑顏值就能擄獲人心,
卻是一位擁有純熟演技的實力「小生」。
面對不同情境,
他的表演就如變色龍一般瞬間切換,
在鏡頭前,或張揚或隨性或爆發,
表現自然充滿靈氣。 」
張紀中導演稱讚:
「雖然不是很突出的角色,
但演繹得很真切,
演《萬箭穿心》時他才20歲吧。 」
一夜爆紅的他仍能保持清醒,說:
「流量只是一時,作品才是永恆。」
220斤的「荊州小胖」棄理從藝,
出道8年成「現男友」一夜爆紅,
巔峰期急流勇退,
賣聲匿跡的李現如今怎麼樣了。
{還2}01
1991年,
李現出生在湖北鹹寧的一個小康家庭,原名李晛。
父親在企業上班,
母親是一名工人,
夫妻倆抱著“鐵飯碗”,
過著平淡、穩定的生活。
他出生前一周,
湖北一直在下雨,
他降生那天,
天氣忽然開始放晴,
故而給他取名為“李晛”,
意味見到太陽,
也期許他擁有明亮的未來。
3歲時,
父母工作調動,
全家從鹹寧搬到荊州定居。
陌生的城市,新的生活環境,
全新的工作內容,
父母整天忙得焦頭爛額。
小李現絲毫不受影響,
手裡拿著好吃的,
有電視節目和碟片看,
就十分心滿意足,
可以自己乖乖待一整天,
螢幕裡五彩繽紛的世界十分新奇,
從未接觸過的藝術氛圍讓他心生嚮往。
鄰居和同事羨慕道:
“小現可太省心了,你們教育得真好。”
上了小學,
他看著小夥伴們豐富多彩的興趣班,
心裡十分眼饞。
不想讓忙於工作的父母為難,
他從不顯露半分,
偷偷把演出碟片拿出來一遍又一遍地看。
母親回家拿資料,
無意間摸到電視還在發熱,
這才發現小李現的乖巧懂事,
回到臥室抱著丈夫默默流淚。
升上國中,
父母的工作漸入佳境。
為了彌補對他的忽略,
無條件支持他的興趣與嗜好。
李現興奮地抱著母親轉圈,
薩克斯、吉他、鼓鼓他都割捨不下,
父母商量過後,
決定只要不耽誤學習,
每個都讓他試試看。
除了樂器,
他還愛上打籃球、畫畫,
從此他開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籃球賽、運動會、元旦晚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腦力、體力的大量消耗,
讓本喜歡美食的李現更加胡吃海塞。
個頭躥很快,
同時不停地橫向發展。
初二長到160公斤後一發不可收拾,
高二時達到體重巔峰220公斤。
過度肥胖讓他走兩步就開始喘,
更別提打籃球和運動。
參加晚會被嫌棄形像差,
直接被安排在布幕後面伴奏。
他對此並沒有特別在意,
這世間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在父母的期許下,
李現成為理科生,
盼望他以後能和他們一樣考上“金飯碗”,
成家立業,過平穩的生活。
他內心掙扎許久,
望著鏡子裡龐大的身軀,
還是選擇順從父母的決定。
高考報名前,
一家人發現「晛」這個字難以被收錄,
李晛這才改名為李現。
許是「明亮」被改走了,
一向無憂無慮的他遭受重大打擊,
高考失利的痛苦讓他無法再放鬆。
他選擇遵從內心的聲音,
不顧父母的反對,
重新復讀,準備藝考,
執拗的走上棄理從藝的道路。
表面上勸慰父母他學播音主持,
有一技之長,還能降分讀大學,
其實暗地裡早已定好學表演的目標。
夢想走進現實第一步就是減肥,
李現的動力是他既喜歡足球,又喜歡籃球,
運動的同時能獲得快樂。
每天堅持跑步五公里,
克服慾望杜絕甜食,飲食保持清淡。
日子一天天過去,
自帶藝術細胞的他在訓練機構進步飛快,
獲得許多老師的讚賞。
為應對父母的突襲,
李現每天穿梭在播報班和表演班,
他察覺到主持的樂趣所在,
用心打下基礎,
還藉此機會提升台詞功底。
兩份課程讓他忙到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即使不再運動,
他的體重也磨蹭往下掉,
減肥成功的他露出精緻的五官。
青春帥氣的樣子讓曾經的同學大為震驚,
父母也不再追究他私自改專業行為。
很快迎來激烈緊張的藝考,
經過層層篩選,
他從四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
最後的關鍵在令人頭痛的文化課。
李現一頭栽進試題的海洋,
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就爬起來複習。
第一次模擬考數學只有28分,
痛定思痛,
他回去瘋狂刷題,
朋友打籃球、出去玩的邀請通通拒絕,
休息時間向班上的學霸請教答題思路,
堅持做完一百張數學卷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
高考數學考到一百多分,
成功拿到北影的錄取通知書,
成為荊州史上第一個考進北影表演系的考生。
電視台、媒體紛紛上門採訪,
他毫不膽怯,
大方地向記者講述心路歷程。
把騙父母私自換專業當成笑話分享出來,
一一展示薩克斯風、吉他等技能。
用曾經的醜照和經歷激勵電視機前的觀眾,
母親也在其中露面,
特別為他驕傲。
{還2}02
2010年,
李現北上赴京,
走進北京電影學院的大門,
和楊紫、張一山成為同學。
「夏雪」、「劉星」從電視走到身邊,
他在心裡一陣激動,
面上還是波瀾不驚。
初次感受到大都市的繁華,
同學們都打扮的精緻潮流,
只有他還穿著理科生標配,格子襯衫。
原本就因外型遭到歧視的他,
更加內斂、靦腆。
李現沒有過度在意其他,
很快沉醉在專業課的學習中。
老師們對這個憨厚、上進的大男孩印像很好,
班主任則認為他的個性過於沉悶,
這對他未來在圈裡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處於擔心,勸說:
「你就稍微改改改性子,
試著去接受更多的外人,
努力發展一下人際關係網。 」
李現明白老師的用意,
但他早已習慣成為生活的旁觀者。
他常常裹得嚴嚴實實地鐵站,
站在角落默默觀察路上的行人,
推測每個動作的含義,
這也是他融入社會的方式。
正是這份執拗,
養成他寵辱不驚、不在意他人看法的個性。
伴隨著充實的學業,
大學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慢熱的他適應過後,
開始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把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
嘗試鍛鍊膽識,
為以後接戲、進劇組做準備。
一次學校晚會,
李現和楊紫共同擔任主持人。
原本和「小雪」合作他十分緊張,
楊紫卻意外沒有童星的架子。
兩人默契的完成晚會的主持,
共同戰鬥的經驗讓他們成為朋友,
保持著不錯的友誼。
打開內心沒有他想像中那麼困難,
隨後他又試著交了不少朋友。
一個女孩也走進他的心裡,
就在李現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
對方主動伸出手,
兩人互相抱持好感,
迅速確定了關係。
他們進展太快,
對彼此算不上了解。
女孩家境優越,花錢大手大腳,
他卻習慣勤儉節約。
即使在熱戀期,
兩人的觀點也無法達成一致,
思想上的鴻溝難以跨越。
半年時間,
除了爭吵就是冷戰,
只有在探討電影的時候,
才能存在為數不多的和平時光。
最終,
在女孩發脾氣討要奢侈品的時候,
矛盾到達頂峰,
兩人帶著怒火做出分手的選擇。
分手後,
李現心中的不忿無處發洩,
男人的自尊心讓他久久無法忘懷,
決心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對方後悔莫及。
適逢王競導演籌備電影《萬箭穿心》,
老師在班上公開選拔,
他的專業能力和形象氣質都和人物貼合,
在選拔中脫穎而出,
透過老師的好友謝飛引薦給導演。
湖北小夥的身份貼合劇中人物形象,
他試鏡格外順利,
成功進入《萬箭穿心》劇組,
飾演李寶莉的兒子小寶,
與顏丙燕合作,飾演一對母子,
正式進入演藝圈。
首次演出電影是主演,
李現步子邁得很大,
本就靦腆內向的他緊張到失眠。
在片場裡,
無數黑漆漆的鏡頭對著他拍,
全組的工作人員都盯著他演戲,
一瞬間所有學過的理論知識都忘得一乾二淨,
他腦子裡一片空白。
乾巴巴的說完台詞,
中間還打著磕絆。
忘台詞、錯站位、擋鏡頭,
他越是洋相百出越是緊張,
如此循環幾次下來,
工作人員沒了耐心,
在一旁光明正大的議論。
這時,王競導演發話:
「新人嘛,再讓他試試,
你們一上來什麼都會?
我就喜歡他那副『孩子』樣。 」
這份信任讓李現愧疚不已,
他壓下忐忑,
發誓定不辜負導演的期望。
克服性格的水土不服後,
李現發揮正常的專業水準。
在王競的調教下漸入佳境,
演技進步快,
對鏡頭的掌握也越來越好。
小寶被母親強勢的愛裹挾,
那份窒息、厭煩和糾結都演的淋漓盡致。
父親投江後,
爆發出的厭惡和憤恨都在眼神和動作中完全展現。
王競導演對此嘖嘖稱奇,
常在片場把他拿出來炫耀一番。
電影上映後口碑極佳,
可憐又可悲的「小寶」讓無數觀眾流下眼淚,
「母親」顏丙燕一口氣拿了5個影后,
《萬箭穿心》入圍「天壇獎」提名,
他雖沒有受到過多關注,
但演技的提升已經是無價之寶,
父親找來所有朋友,
包場為他慶祝,
看完之後還在電話中評論:
「你太緊張了,不夠鬆弛,
幹一行愛一行,咱得敬業點,
抓緊減肥吧,在鏡頭上有點胖。 」
搞得李現哭笑不得,
感受到父母的喜悅與驕傲,
他更有衝勁、有動力。
呈現好的作品總會有所回報,
不少劇本和簽約邀約送上門來,
他篩選一番,
最後和華誼兄弟簽約。
華誼兄弟作為老牌娛樂公司,
是業界的老大哥,
旗下藝人有周迅、黃曉明、鄧超等一線明星,
投資馮小剛、姜文等名導的電影都大獲成功,
電影、電視劇、唱片、
藝人經紀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不過隨著經營範圍的擴大,
公司內部環境越來越複雜,藝人眾多,
初出茅廬的他自然得不到重視。
夾縫中生存的李現,
在學長王博學引薦的引薦下,
參與進入劉德華監製的“亞洲新星導計劃”,
在《初戀未滿》劇組擔任男四號。
可惜沒有延續《瘋狂的石頭》的成功,
上映後反應平平,
他在觀眾眼裡依舊「查無此人」。
畢業之際,
李現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在北京的生活開銷很大,
沒有穩定的收入,
他和同學合租在五環外的地下室。
為了省錢一起學煮飯、在菜市場討價還價,
銀行卡餘額基本上在三位數徘徊,
最窮的時候只剩下32塊8,
ATM機都取不出來。
好不容易從泡麵換成速凍水餃改善伙食,
還要精打細算分兩餐吃。
一整年他都奔波在遞履歷、跑龍套的路上,
公司只有在抽成的時候才會露面。
2015年,
李現轉身投進網劇的懷抱,
在這個央視看不起衛視,
衛視看不起網播的時候,
他看出網劇的巨大發展前景,
更何況他也沒有別的選擇。
與陳曉、杜天皓、劉芮麟合作主演,
校園網劇《睡在我上舖的兄弟》,
在劇中飾演「忠義猛男」謝訓。
第一次試鏡時,
導演看見他白白淨淨的樣子就讓他離開。
李現沒有放棄,
三伏天的北京,
他盯著將近40度的高溫踢足球,
去搬家公司和物流中心工作,
為貼合角色蓄起鬍子。
再次出現在試鏡現場,
導演差點沒認出來,當場直接拍板留下他。
《睡在我上舖的兄弟》播出後,
同名電影也很快上映,
他呈現出完全不同於以往,
更不同於他本人性格的「猛男謝訓」。
李現性格都有改變,開朗了幾分。
同年,
他出演鹿晗《勳章》第二版MV,
第一次見識到人氣極高的流量明星,萬分感慨。
在接觸中,楊天真表現出對他的欣賞。
次年,
與Angelababy、井柏然、白宇合作電影《微微一笑很傾城》,
在片中飾演男主角肖奈的室友於半珊,
戲份依舊寥寥無幾。
《陸垚知馬俐》中他參演為數不多的戲份,
也因和公司的矛盾被刪的一乾二淨,
李現心中的悲涼之意無法言表。
原以為被封殺的命運已經註定,
沒想到網路劇《法醫秦明》的播出給他一線生機。
與張若昀、焦俊艷合作,
他在劇中飾演男二號,刑警隊長林濤。
一播出廣受好評,
影片平台播放量破13億,
話題閱讀量11.3億,討論量127.8萬,
多次登上某博話題榜和熱門搜榜單,
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最熱現象級網劇。
「林濤」作為劇中氣氛擔當,
被無數網友喜愛。
李現藉此突破重圍,世界煥發新生。
{還2}03
再一年,
他和壹心娛樂理事人楊天真達成共識,
商議後簽約合作。
隨後首挑大樑,
在網劇《河神》中飾演高智商「小河神郭得友」。
身為撈屍隊隊長,
最多的戲份都在水下和夜晚,
零下6度的水池,
一聲令下立刻跳進去。
黑漆漆的水下可視度極低,
只要一點表情不對就得重來,
一天扎進河裡上百次。
時間長了,
一進到涼水裡他的胃就被刺激到,疼痛難忍,
痛到只能去打一些舒緩的吊瓶,
輸完液繼續進水,這樣日夜循環。
李現在摸索中找到了個人表演風格,
將原著筆下懸疑色彩完美呈現。
播出後評分高達8.2,
雖沒有大火,
但他的演技和顏值都被看到,
迎來一票忠實粉絲。
劇本和綜藝邀約紛沓而至,
他沒有侷限在主角,
而是精心挑選合適的角色、劇本。
《翩翩冷少俏佳人》中寬厚善良、優柔寡斷的丁子輝,
《南方有喬木》裡從小衣食無憂的常劍雄。
《奇葩朵朵》中品學兼優的富二代許子聰,
《抵達之謎》裡沉默寡言的男主角趙小龍。
或突破或深度或流量,
他都一一嘗試。
2019年,
和老同學楊紫合作主演《親愛的,熱愛的》,
雙台播出收視率佔據前兩位,雙雙破1,
騰訊影片播放量達55億,
話題量破百億。
成為年度現象級甜寵劇,
把同期爆火的《陳情令》壓在榜下。
李現一夜成名,粉絲團爆滿,
面對瘋狂的熱度,
他興奮一陣就冷靜下來。
告訴自己:
「數據、流量不是首位,
作品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
不走常規套路,
沒有選擇上綜藝、真人秀維持熱度。
拍戲的時候好好拍戲,
私下依舊享受生活,
對私生飯零容忍。
絲毫不害怕得罪粉絲,
李現多次在社群平台發文:
“請不要一直跟著我、一直拍我。”
網路上網友狂熱喊老公,
他已經在劇組回歸正常工作。
隨後和李一桐合作主演的《劍王朝》播出,
他的演技再次獲得大眾認可,
播放量全靠他的人氣支撐。
宣傳期一過,
李現再次神隱,
連「神通廣大」的狂熱粉絲都找不到他的身影。
隨後兩年,
他接連兩次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
疫情危急時刻,
作為湖北人為武漢加油,
獻唱《武漢,你好嗎》。
《奪冠》、《抵達之謎》、
《赤狐書生》、《古董局中局》,
復工後接連上映,
票房難以受影響,
但可以看得出是誠意之作。
再次突破,
主演個人科幻懸疑迷你影集《剩下的11個》,
旗下工作室參與出品,
隨後,
在《極限挑戰》中擔任飛行嘉賓,
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一面。
近期,
年代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和電影《中國刑警》,
都在待播行列,
許久未出現的「現男友」即將重回大家視野。
身處名利場,
卻片葉不沾身。
李現曾寫道:
「世上沒有純粹的人性,
植物性滲透於人性中,
樹木是所有體驗的起源。 」
有意和流量、熱度保持距離,
恐怕在這個浮躁的圈子他早已成為異類。
正如他堅定的選擇:
「流量只是一時,作品才是永恆。」
他的一夜成名是千千萬萬個拼搏的夜晚組成,
百煉成鋼才是真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