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簡介(梁衡:一樹成橋)

2022-11-05梁衡

梁衡,當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新湘評論》雜誌顧問。

詞曰「卜算子」:

立為一棵樹,

倒是一座橋。

橋下流水東去也,

橋上行人早。

一任眾人踩,

無言也不惱人。

更發新枝撐綠傘,

傘下兒童跑。

遊走各地見過無數的橋,大江、大河上的橋,跨海橋、鐵橋、木橋、水泥橋。但只有這座橋是我記憶中的唯一:一棵樹倒地為橋,但它還活著。

這樹名梭柁樹,據說月亮裡的桂樹就是它。我也是第一次見面。粗大的樹身橫搭過一條水渠,樹根在這頭,樹梢在那頭,兩個人合抱粗的樹幹穩穩地撐在對岸,就像一個正在作俯臥撐的巨人,人們就在它寬闊的腰背上來回行走。這棵樹,豎起也有兩三層樓那麼高。當初可能是一場大風或一次洪水讓它撲倒,但是根還連著土,它沒有死。像一個負傷的勇士,它作了許多次的掙扎,想站起來,沒有成功。從樹梢那一頭髮出的新枝已有肱股之粗,探伸著,盡力勾向自己的腳跟,在高喊:「起!」但是起不來了,它身子太沉了。樹倒地已經很有些年頭,你看那新枝也要長成第二代的大樹了。而且它已發現了自己的新使命,何必起身?就這樣為人們當一座橋!一座青枝綠葉的有生命的橋。當時我不由地驚喊了一聲:一樹成橋。他們說,好,這個景點就這樣命名。

我想遊人來到這裡,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聯想和沈思。我當時想到的是魯迅的「俯首甘為孿牛」和臧克家的那首詩《有的人》,可改為《有的樹》:

有的樹倒下了,卻還活著。

它寧願俯下身子,為人民做一座橋。

當春風吹過的時候,橋畔是青青的野草。

我是2016年4月17日在江西橫峰採訪時見到這個奇景的。橫峰及附近幾縣是方志敏烈士創立的根據地。他從這裡出發帶先遣隊北上是為掩護紅軍西行,那是注定要犧牲的。但他無怨無悔。後來兵敗,他本已和參謀長粟裕帶800人衝出重圍,但大部隊還沒出來。他說我是領導,理當和大家在一起,又反身回去,因此被俘就義。當地有許多關於他與梭柁樹的傳說。其一是他極英武美俊,白馬短槍,粉絲無數。他每在梭柁樹下讀書,起身後,警衛員總能在樹後找見幾雙有婦女暗送的布鞋。我曾親訪過一個當事人,時老婦人已97歲。

(選自《新湘評論》2021年第8期)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