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林烈士(一等功)
「10·14」出擊作戰中,某5連7班戰士、第2突擊隊隊員劉安林,在向968高地勇猛衝擊時倒下了,而且倒得又是那樣勇敢、壯烈,被譽為當代董存瑞式英雄,部隊黨委給他追記一等功,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65年,劉安林出生於陝西白河縣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兄妹4人,他排行老末。中等個,白臉龐,兩眼炯炯有神,是家中的「寵兒」、父母的心頭肉。到了國中、高中,學得多了,看得多了,尤其是課本中、畫冊裡、銀幕上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歐陽海的形象,使他漸漸變得剛強,更嚮往軍人生活。
1985年10月,劉安林向家中表達了自己當兵的願望。父母想:他兩個姊姊已出嫁,哥哥正在部隊服役,家中不缺吃,不少穿,安林再一走,身邊無一子女,太寂寞!安林不從,父母又請兩個姊姊、姊夫來做工作,仍沒奏效。
最終,父母讓步了!臨行前,父母和姊姊千叮嚀、萬囑:「安林,到部隊要聽領導的話,當個好戰士!」安林連連點頭,嘴裡沒說,心裡在想:「打起仗來,我一定要當個英雄!
劉安林入伍來到「特功五連」。一個月後,他被分配到5班,當了火箭筒射手。當一個合格的火箭筒射手,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別是跪姿打火箭彈,不但要求射手射擊時心平氣和,而且必須舉筒穩,擊發穩,心手協調一致。訓練中,他把5公斤重的手榴彈和磚塊掛在火箭筒頭上,練習舉筒,一跪就是半個多小時。手臂練腫了,膝蓋磨出了血,雙腿神經麻木得連站都站不起來,但他憑著那股倔強勁,硬是一直堅持著練。功夫不負有心人,連隊火箭筒射擊考核、比賽,他次次都是優秀。
在成績面前,劉安林從不滿足。他感到,打起仗來,光靠一種武器不行,必須多學幾手、多練幾套。他纏著班長張課義教他其他武器使用方法。班長一遍一遍地講解,他一回一回地練習,又學會了人工爆破、排雷作業和步兵各種武器的使用,很快成了新戰士中第一個多面手,半年多時間,5次受到連隊嘉獎,也加入了共青團組織。
5連接受出擊作戰任務後,他先後十多次找連長、指導員,堅決要求參加突擊隊。他在決心書中表示:「我要求在戰火中入黨,只要祖國需要,為了戰鬥勝利,我願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劉安林的請求被批准了!出擊作戰前,他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除留2套衣服和1套絨衣外,其餘的都寄了回去。戰友問他為什麼?他爽朗地回答:“我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出征誓師大會 軍長向突擊隊長授旗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10月14日下午1點多鐘,在衝擊地域等待了1天1夜的5連勇士們,在我強大的砲火掩護下,開始了多路出擊。劉安林和第2突擊隊的戰友們迅猛通過破障隊開闢的通路,超越第1突擊隊,直插敵人的核心陣地968高地。
這時,敵憑藉有利地形垂死掙扎。當他們越過敵604號前緣陣地後,敵從不同方向射來了密集的子彈,把第2突擊隊右路隊員壓制在一個低窪處。說時遲那時快,劉安林一個側滾,避開敵人的火力。借助一個小土包,迅速肩好火箭筒,連續打掉了正前方敵兩個火力點。他又左手提起火箭筒,右手掏出2枚手榴彈,向他左前方5公尺處一個屯兵洞投了過去。此時,敵604號陣地南部火力點復活,使劉安林猝不及防,多處負傷。
5班1名戰士躍出塹壕,跑過來為他包紮,不料又被敵人的機槍擊傷。這時,如果劉安林就勢一滾,就可以滾到一個彈坑等待戰友前來救護。但他為了減少戰友傷亡,急忙向繼續前來搶救的戰友擺了一下手,示意不要再過來。而自己卻頑強地向前方正在瘋狂射擊的敵暗堡爬去——1米、2米、3米······艱難地向前爬,一直爬到暗堡前。劉安林取下炸藥包和6發火箭彈,用自己的身體緊緊頂起,莊嚴地向戰友們回望了一眼,又向老山主峰點了點頭,爾後,毅然拉燃導爆索。 「轟隆隆」驚雷般的幾聲巨響,敵人暗堡飛上了天,劉安林和暗堡內的越軍同歸於盡。
「把殘敵消滅乾淨,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一片喊殺聲中,5連勇士們一舉攻佔968高地,迅速搜剿打洞,打得越軍聞風喪膽,殘敵被全部殲滅,圓滿完成了出擊作戰任務。
編發:拂曉哨位
作者:李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