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合個人簡介(慈祥的父親楊光合,我們永遠懷念您)

2023-01-21楊光合

致父親

都說風能讓石頭吹裂

都說雨能將鋼鐵鏽蝕

都說歲月

能把您的脊梁壓彎

唯有您的意志

百折不撓

千磨不變

挑起全家老小

一生的重量!

楊光合

時光冉冉,歲月悠悠,轉眼間父親離開我們整整十個年頭了。

然而,對父親的思念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忘。

尤其是越接近清明,父親的身影在我腦海裡越發清晰,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我感到一絲酸澀和愧疚。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曾經給父親的承諾再也無法兌現,記不得有多少次,在靜靜的夜裡,想起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以及父親為這個家付出的一切,止不住淚流滿面,有時半夜裡醒來時就再也睡不著。 ……

我的父親–楊光合,苗族,苗名: 福關,1930年生於貴州黃平縣谷隴,1951年入伍參加抗美援朝,兩年後退役,回鄉務農。

父親福關共有兩個哥哥:大哥德關【德關是我大伯的苗名,下同】,二哥放關,三姐梭關,我父親最小。

據父親說,當時徵新兵是按每家人口的男丁,如果兩兄弟就去一個當兵,四兄弟就去二個,而三兄弟就可以去一個也可以去兩個。

所以就有我大伯德關和父親福關二人當兵,大伯德關是病逝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所以分屋基地時我們家最優先選,就選一大塊田當宅基地,蓋了三間瓦房,在當時算很氣派的了。

2012年3月因病逝世,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我父親的一生,是勤勞的奔波的一生,是吃過苦受難的一生。而父親又是慈祥的善良的一生,是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一生。

楊光合

♥父親是個大善人

父親是個大好人,一生樂於助人,樂善好施。雖然家境貧寒,常常收養孩子甚至成人,但依然改變不了父親助人為樂的習慣。

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叔伯弟兄,誰家有個大無小事,只要吱一聲,父親不管多忙,甚至身體不大舒服,都會放下手中活,立刻去幫忙。

父親的樂善好施,在本鄉鎮是出了名的,印象最深的有兩次。

一次是在我還讀小學時的暑假,正是生活青黃不接的困難時期,某一天中午,父親剛去借得半升大米【約計3斤】,計劃是一個月的主糧,因為那時候能吃上五穀雜糧就算幸事了。

父親前腳剛進門,恰好有兩個討飯的後腳跟上乞討,指著父親剛放下的米袋子苦苦討要,父親在猶豫一會兒後,毅然送了他們倆一人一斤,剩下的一斤只夠當天的雜糧飯了。

母親回家知道此事後,大罵父親不管家人死活,不得好死等等,可是,父親卻笑呵呵的說道:「他們比我們還可憐,一個吃一點吧,大不了明天我再去借了」!

其實,這是積德行善。

另一次是,在父親60多歲仍然幫忙比他小很多的婦女挑著重擔從大寨大拗坡上來,時間長達兩個小時爬完大坡為止。

那是我和父親他們去15里外的鎮上趕集回家,路上正遇見本寨子的一位近40歲的阿姨研餘,正挑著一挑百斤重的小百貨回家,她家開有小賣部,捨不得坐車。父親看到後,毫不猶豫的幫那研餘阿姨挑著爬坡。

還不到半坡時父親就氣喘吁籲,大汗淋淋,上氣不接下氣,我勸父親幾次別挑了,可父親卻說怎麼讓一個婦女幹這些重活等等之類的活。

那時我己成年工作了,實在可憐父親,於是我提出幫父親一程,一試有近百斤重啊,我從沒有挑過一百斤的重擔,父親也從不讓我挑過。

可是,一看在旁邊的研發一副很狼狽又不理不睬的樣子,我只好咬咬牙硬挑了一程,就這樣,我父子二人交替著換肩,直到兩個多小時後爬完坡為止。

過後,我的腳、肩膀疼痛了好幾天,特別是肩膀都起泡了。

而父親更慘,父親為此還生了一場大病,母親一邊罵父親,一邊心疼他而服侍著,唉,真心酸啊!不知是愛父親或恨父親了!難怪有很多人說我父親是傻子。

楊光合

♥父親是個大好人

雖然生活很苦,可一直在收養孤兒窮孩子,前後不下十人,救濟的就不計其數了。

我們家生活很辛苦,無論是在解放前後,還是到六、七十年代,基本上都是不夠飯吃。可是,仍不改變父親收留親戚家孤兒或是窮孩子之心。

收養最早的,應該在58年大躍進、鬧飢荒【我們未出生】時,那時候是集體公社,搶公分糧食,農村每家都沒有米飯吃,更談不上吃飽飯了。

據我母親說,父親看到路邊餓著走不動路的娘兒倆時【那孩子不到十歲】,毅然把她們接回家,舍吃儉用的細心照顧了近50天,待她們恢復了身體,才將她們送走。

我記事後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收養表哥天里和表姐衣裡。由於姑爹去世得早,姑媽梭關改嫁,只得丟下了年幼的表哥表姐給父母親撫養了【表哥1959年的,表姐小表哥兩歲61年的】。

父母親生活更艱苦了,只能吃一口留一口的給他們,硬是堅持把表哥表姐拉扯長大成人,後來表哥招工到縣城紙箱廠上班,並安家在縣城,直到現在兒孫滿堂;

表姐早早就嫁到鄰村仰朵的表姊林,生下玉林等四個兒子【表姐已於五年前因病去世了。 】

至今表哥表哥表姊及其家人一直都在感謝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收養的另一個是我滿叔家的我的堂弟金講,金講的媽媽生下金講不久就去世了,金講的爸爸講龍倆父子相依為命,可是我滿叔講龍在堂弟金講十歲時【1989年元宵節】也因腸胃炎不幸過世。

講龍、金講兩代傳單獨子,堂弟金講的公和我家公是親兄弟,撫養金講的擔子只能落到父親身上了。後來,金講和我們兄弟也成親兄弟了。

補充: 1989年秋我剛好師專畢業,當年被分配到本縣一個鎮平溪中學教書,金講讀初中後,我就帶他到平溪我的身邊,繼承了父親的“事業”。

還有一個是,本寨子的大堂哥貴王及堂嫂,剛結婚沒房子住,就住到我們家,我們家三間瓦房,騰出一間給他們住,後來同吃同住了。

等等,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其實,自從收養表哥表姐的艱辛後,我母親也多次反對父親收養其他人的,她和父親經常吵架,主要也是因為艱苦的生活。可是,拗不過父親的執著,母親也是心軟之人,也只能幫著父親一起照顧了。

楊光合

♥三、父親是個「好父親」好丈夫

父親是個“好父親”,一生辛勞,但勤儉持家。

父母生了我們四姊妹: 大姐扁福65年的,我傘福排老二,兄弟中福排老三,滿兄弟耶福老四。

由於我母親身體不大好,眼睛也不大好,所以重擔全部落到父親身上。父親不但在外面砍柴割草耕田種土,回到家後,又常幫忙母親煮飯洗衣,甚至自己縫補衣服等等。

由於小時候,生活十分艱苦,常常不夠飯吃,野菜雜糧都上頓不接下頓。所以父親除了「救濟」別人大方外,也很勤儉持家,很會節約的。

為了節約,許多的農用工具都是由父親親手製作的。例如背簍草簍、鋤頭、囉席、草帽草鞋、桌椅板凳等等,雖然不是很美觀,只要實用和節約就好。

尤其是為了供我讀書,交學雜費,父母親都是捨吃儉用,連個雞蛋都捨不得吃。

父親更是操碎了心,除了到處借錢借糧外,年近60了還要走路去五十多里外的煤礦挖煤。 ……

就這樣,父親辛苦將我們四姊妹撫養長大,卻未能享過福。

父親的勤勞與儉樸有口皆碑。父親是閒不住的人,勤勞的品德已深入骨髓,即便是後來我們的經濟寬裕,生活漸好,不需要年邁的父親幹活養家時,父親仍然深入農田爬上高坡,早出晚歸。

楊光合

♥四、父親是個“大孝子”,尊師敬祖

父親崇尚「人貴德,孝為先」:您沒念過書,或許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從口中講出的許多道理明顯超出您的文化水平。

您常告訴後人“人貴德,孝為先”,這是做人子人孫的準則。您常說:我這輩子只要有討飯的上門,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給他們盛上,這是積德行善。

父親可能是當兵幾年時嚐到沒讀書苦頭,或者是出門在外知道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所以父親很尊重文化人,尊敬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尊敬老師,孝敬長輩,父親本身就是個“大孝子」。

百善孝為先。我的爺爺奶奶過世的早,聽老人說,父親一直孝敬他的父母,年幼時常為爺爺奶奶端茶送水,狀年時,作為老滿,父親一直都陪在爺爺奶奶身邊,為他們養老送終。

而且為了爺爺奶奶的祖墳,父親都遷了好幾次。

楊光合

特別是晚年2008年後,父親多次嚷給他的父母的墳【即我的爺爺奶奶】立碑。

那時候溫飽生活己不成問題了,可是我剛在縣城買了房子要還貸款,又供孩子讀書等等,而我的兩個兄弟解決溫飽問題就萬幸了,我們作為子女的都不寬裕。所以「立碑」的事一再拖下去。

2009、2010兩年,父母都餵有兩頭二百多斤的大肥豬,說是一頭用作“立碑”,另一頭留過年,足以說明父親“立碑”的決心,可還是不成功。

直到2011年,父母餵的兩頭豬到4月間無緣無故的死了。可是,父親「立碑」的決心不但不減,反而增強,他還聯絡了二伯放關家和大伯的家人。

在父親的一再堅持下,在2011年暑假時,在我和鎮遠的堂哥久放的大力支持下【此時父親身體己不大好了】,終於順利的為爺爺立了一個很大很氣派的碑全部圍起,也為奶奶立了碑。

可能是了父親的一大心願,或是父親己有預感,「立碑」半年多後,父親就安安靜靜的離開了人世。

父親主要的病情是支氣管炎、肺氣腫,冷天病重些、熱天又好轉些,己斷斷續續的痛了多年,最後一次在縣醫院住院治療近一個星期時,父親己有很大好轉。

當時和父親同一間重病房的還有兩個重病號張公與王公,倆人年紀都比父親小點【70多歲】,但病卻比父親重多了,兩個都攤在病床上,吃喝拉撒都要人服事。

父親生活己可以自理,心態也很好,還常常安慰同病房的兩個「兄弟」公公,要開點多吃點,一定會好起來等,甚至還幫忙「病友」。

誰曾想到,第八天早上,父親起來大便後,突然病情加重,醫生搶救無效,約9點鐘,父親沒有給我們子孫說一句話,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也比同病房的重「病友」先走…直到現在,我們都想不通…

楊光合

♥結語

我們不會辜負父親您的期望,我們是您生命的延續,將永遠銘記您和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願祢的在天之靈,保佑我們這個大家庭,代代生息、繁衍、和諧、輝煌。

您是我們的好父親 ! 今生做您的兒女還沒做夠,央求您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不!生生世世,永生永世,您都是我可敬可愛可嘆慈祥的好父親!

來世,我們還做您的兒女!

慈祥的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

——♥——END——

楊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