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汝清簡介(新一代粵劇人文汝清,以推廣粵劇為使命)

2023-01-21文汝清

由廣東省文聯主辦的廣東省「新世紀之星」藝術展覽活動,是推廣本省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的活動品牌。 1996年至今已成功舉辦11屆,我省一大批各藝術門類優秀的中青年文藝家業已成為我省文藝界的領軍人物。

在新一屆-第12屆廣東省「新世紀之星」藝術展覽開啟之際,我們一起回顧歷屆得獎者的足跡,並汲取前進的力量。

「新世紀之星

文汝清

去年,粵劇電影大放異彩-《白蛇傳·情》獲得了逾2000萬票房,登頂中國戲曲電影最高票房。 《白蛇傳·情》在創新改編中嘗試了更符合當下價值觀的新表達。影片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傳統的非黑即白模式,更為複雜的人性和更豐富的情感更容易被當代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電影中,許仙這人物造型完全顛覆了過去。飾演者文汝清說:「我想做些什麼,可以讓許仙這個角色更加可愛。許仙在《白蛇傳·情》中扮演了一個完美的男性角色。自白蛇被困塔後,他就沒有找任何人,而是守衛了這座塔,直到天荒地老,直至死裡逃生。

粵劇具有「出國容易出省難」的特點,但《白蛇傳·情》能成功破圈,文汝清覺得這得益於粵劇的創新表達。身為傳統的粵劇人,他又是如何在傳承和創新中游刃有餘的呢?讓我們走近文汝清。

1 從小出生粵劇世家

文汝清出生於粵劇世家。父母都在吳川粵劇團工作,劇團常年下鄉演出,常把他帶在身邊。看著南派粵劇長大的他,也喜歡上了粵劇。

在吳川梅嶺小學上二年級時,文汝清想參加學校的文娛晚會,於是父親教他表演了粵劇折子戲《禪院鐘聲》,當日表演大受歡迎,從此,他更喜歡粵劇了。

1995年,文汝清從四、五千廣東考生中脫穎而出,進入廣東粵劇學校,開始練功生涯,每天起早貪黑,從不偷懶。十三歲,他排演了第一部文武小生戲《雙槍陸文龍》。

2 少年得志探索粵劇創新

2001年,文汝清結束了6年的科班生涯,正式成為廣東粵劇院一團的演員,拜粵劇名伶丁凡為師。

從此開啟了他輝煌的戲曲生涯:在廣東省戲劇演藝大賽中,一連三屆奪得金獎。

在32歲那年,文汝清評上國家一級演員,2019年與曾小敏、彭慶華登上春晚,聯袂演唱《粵韻新聲》。

少年得志的他對粵劇的傳承和創新更是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說,粵劇創新首先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傳統的藝術傳承好,要先傳承好才有資格去談創新。要將傳統粵劇的體系弄懂,粵劇特有的程序、南派藝術的特色等。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與時俱進的燈光、舞美、化妝等一些可以用到的新的手段,去包裝粵劇舞台。

3 以推廣粵劇為使命

身為新一代粵劇人,文汝清把推廣粵劇當作自己的使命。從2010年開始,他進入大、中、小學校園進行粵劇普及,至今普及學校已有百多所。

2016年,他還開通個人公眾號“清齋汝舍”,透過每期一曲一文,讓年輕人更容易了解粵劇文化,“要讓粵劇常態化地出現在人們面前,浸潤到人們的生活中。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受到東莞市文化館的邀請,拍攝了國內第一門粵劇慕課(MOOC)。他根據粵劇的特徵和網絡化學習的特點設計的十集粵劇課程,大受歡迎。這種大規模開放的線上課程,不僅吸引了大量不是以粵語為母語的年輕人的關注,還有不少不懂粵語的觀眾,甚至有外國友人因為聽了課程而愛上這門藝術。

在廣州市圖書館的一次講座中,文汝清曾講過一番對青少年勉勵的話,讓人深思。他說:「身為新中國的年青一代,要像海綿體一樣吸收更多更廣的知識,擴充自己的知識面,了解歷史,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縱使是演戲的我們,戲劇的每個職位都要懂得許多行當,並不是我演哪個行當就只懂這一門,而是樣樣都要懂。

「樣樣都懂」是文汝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和年青一代的共勉,這更是粵劇的創新與希望。

Q&A

「新世紀之星」同題問答

記者:身為曾經的得獎者,你怎麼看「新世紀之星」的評選?

文汝清得到這個稱號,作為廣東文藝工作者很自豪驕傲。每年得獎者不多,挺高興和感動的。

記者:有什麼話或建議對今年得獎的人說嗎?

文汝清身為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廣東故事,把廣東各種文化傳遞出去。每個人的職位都不一樣,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職位上兢兢業業,做出更好的成績。

粵劇精神就是廣東精神,廣東粵劇的特質是可以包容、創新。我相信新時代的觀眾與粵劇人會和粵劇共同成長。

採寫:南都記者 許曉蕾 實習生 任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