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簡介(為什麼劉伯溫在朱元璋小時候就預言,他能當上皇帝?真相原來如此)

2022-11-24劉基

少年時期的朱元璋,還是一個放牛娃,一天正午,他又累又乏,不知不覺就躺在地上睡著了。

恰好,劉基從此地路過,他一看這個孩子的睡姿,立刻驚住了:此人日後一定稱帝啊!

這到底是怎樣一種睡姿呢?

只見熟睡的朱元璋雙腳張開,擺出一個“大”字,放牛的鞭子頂在頭頂,剛好組成一個“天”字,不一會他換了睡姿,又擺出一個“子”字,組合在一起,這不就是「天子」嘛!

這就是歷史上,劉基預言朱元璋能當皇帝的故事。

劉基

01 「預言家」劉基

劉基,字伯溫,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

但在民間,人們對他的另一個身分更為熟悉-「預言家」。

當時社會上,普遍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很顯然,在人們心目中 ,劉伯溫是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因為他們都謀略過人、神機妙算。

諸葛亮寫了一本預言書《馬前課》,劉伯溫也寫了一本預言書《燒餅歌》。

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成功預言了朱元璋有一天能當上皇帝。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02 「預言」的真相

我們後人理解歷史人物主要有三種途徑:歷史事實、文學故事、民間傳說,它們的真實性卻是依序遞減的。

劉伯溫的這段預言,充其量是民間傳說或文學故事,而不是歷史事實。

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像朱元璋這樣的草根皇帝,當政之後最怕什麼?

我最怕別人也像他一樣認為:“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從而再來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為了杜絕這種觀念和事件的發生,這些已經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就大力鼓吹起「天命神授」這套說辭來。

他們意在告訴民眾:我能當皇帝,那是因為上天選擇了我,我出生不凡、身負天命,你們普羅大眾沒那個命,就不要做皇帝的夢了。

一般百姓如果對此深信不疑,就會安心做自己的順民,不會再有任何非分之想了。

穩定住絕大多數的人口,他們才能坐穩皇帝的寶座。

看到沒? 劉伯溫的這個預言,其實是統治者為這個目的杜撰出來的。

劉基

二、為什麼這個預言,由劉伯溫的口說出來會更有說服力?

首先,拋開民間傳說不談,劉伯溫確實是個飽學之士,博古通今,尤善陰陽、風水之學。

劉伯溫在追隨朱元璋之前,曾多次給當地望族勘定墓地、選定婚喪嫁娶的吉日。

其次,劉伯溫在輔佐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屢獻奇策,猶如神助。

《明史》就曾記載:“其後太祖取士誠,北伐中原,遂成帝業,略如基謀。”

明太祖朱元璋能打敗張士誠、平定中原,成就帝業,靠的大多是劉伯溫向朱元璋進獻的計策。

劉基

三、如果劉伯溫真能“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為什麼沒有預知到,自己的晚年會如此淒涼?

朱元璋登基後,對眾大臣論功行賞,劉伯溫被封“誠意伯”,誰知第二年,朱元璋就“賜他歸老於鄉” ,後來又因受到胡惟庸的挑唆,「遂奪基祿」。

等於說,跟著朱元璋浴血奮戰了大半輩子,還來不及享福呢,劉伯溫就被趕回老家去了,後來索性連俸祿也被剝奪了。

為了向皇帝陛下表明自己的清白,劉伯溫又來到了京城,再也不敢離開半步。

但,又急又氣的劉伯溫很快就病倒了。

《明史·劉基傳》接著說道:“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

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胡惟庸帶著太醫來給劉伯溫看病,但喝了太醫的藥,他的病情反而越來越重了。

一個月後,劉伯溫就過世了。

於是,就有很多人猜測,劉伯溫其實是被毒死的。

如果他真有強大的預言本事,應該提早給自己留條後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