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祖國西南方的四川歷來就有天府之國之稱,土地肥沃,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也一直是中國最為肥沃的地區。秦末漢初,漢高祖劉邦更是以四川為根基,最後擊敗了項羽,統一了天下。三國時期漢昭帝劉備也是以四川為根據,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
四川
然而同時,由於四川盆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使得四川一直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四川並沒有因為閉塞的環境躲過戰亂,反而頻率更高。
民國時期是中國極為混亂的一個時期,當時的中國諸侯割據,軍閥混戰不斷,位於祖國西南部的四川更是如此。
由於四川閉塞的交通環境,使得四川軍閥混戰的烈度在全國都居於前列,再加上本身就屬於土地肥沃之地,民國時期重慶又尚未從四川省分離出去,因此,民國時期四川人口高達5000餘萬。
民國四川地圖
充裕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進一步增強了四川軍閥混戰的強度。整個民國38年的時間,四川幾乎一直處於軍閥混戰時期,當其他省份紛紛被單一軍閥統治之時,四川卻從未有一個軍閥真正統一過全川。
四川的軍閥之多,混戰之巨,禍害四川之慘,也堪稱中國各省之最,不過,在四川諸多軍閥之中,有一個軍閥實力最強,實力最廣,而且要不是國民政府的參與,他也是最有可能真正統一四川之人,這個人就是有「四川王」之稱的劉湘。
劉湘出生於四川大邑安仁鄉一個地主家庭,原本作為一個鄉下地主,劉氏家族雖然過得併不錯,但在四川並不算起眼。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情勢
但是,許多人萬萬沒有想到,民國初年隨著天下風雲的變換,劉氏家族居然從一個普通地主之家忽然搖身一變,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四川之王。而這其中,劉湘即是第1個走出安仁鄉的劉氏家族成員,也是成就最高的一個。
劉湘1890年生人,原名劉元勳,字甫澄。他的父親除了繼承40多畝水田的祖產之外,還在鄉間當商人,因此,家境過得相當不錯。所以,少年之時的劉湘不但衣食無憂,還有機會讀書。
劉湘最早在私塾讀書,1904年,他考入了大邑縣立高等小學堂,並在這個學校讀了三年書。畢業之後,劉湘並沒有繼續往上讀書,而是回鄉務農,1909年,19歲的劉湘在父親的要求之下娶了同鄉一個裁縫的女兒周玉書。
劉湘
原本按照這個軌跡,回家繼承父業的劉湘會成為中國無數地主階級中的一員,而以劉湘的精明和能幹,也許劉氏家族的事業會做得更大,成為大邑縣最大的地主也說不定。
然而,清朝末年局勢的動盪波及到了每一個中國人。四川自然也不例外,當時清廷之中不少人提出了廢除科舉,設立文武學堂,編練新軍等建議。而清廷為了自救,也同意了這一系列改革。
在這種情況之下,全國各地各類新式學堂和新軍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地出現,當時僅四川首府成都就有十幾所私立法政學校成立。
四川
四川成立武備學堂的時間很早,早在1902年岑春煊擔任四川總督時,他就創立了一所旨在培訓新軍幹部的武備學堂。而在1906年,繼任四川總督的滿人錫良再次從四川巡防軍中挑選了優秀的軍官,成立了陸軍弁目隊,並決定在全省範圍內招生。
曾在高等小學學習,開闊了視野的劉湘不甘心一輩子務農,因此,獲得此消息之後,劉湘背著家人偷偷參加了考試,並順利被錄取。
劉湘先斬後奏參加弁目隊後,父親並沒有責怪劉湘的這項選擇,反而十分贊同。然而,當劉湘入學之後,卻由於學校並沒有給予學生允諾的每月補助15元銀元,使得憤怒的學生開始鬧事,並最終導致了陸軍弁目隊解散。
四川總督趙爾巽
劉湘雖然沒有參加鬧事,但是他卻成為被殃及的池魚,書讀不成了,學生們開始前往總督府請願,當時的四川總督趙爾巽在安撫學生之後,允許這些陸軍弁目隊的學生可報考四川陸軍速成學堂。
成績優異的而劉湘再次被四川陸軍速成學堂錄取,並於1908年進入學堂學習。在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的劉湘十分低調。不過,雖然他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但是他依然結識了一批學生,而這群人也成為劉湘日後崛起的班底。
畢業之後,劉湘被分配到新軍第33混成協65標做見習官。 1911年,他被調任新軍第十七鎮第68標第一營前隊擔任排長。辛亥革命爆發之後,第十七鎮被改為第一鎮,劉湘也隨即升官,成為第2標少校差官。
劉湘
1912年,隨著四川光復,第1鎮被改編為川軍第1師,劉湘則成為第二營營長。 1913年,劉湘再次升官,成為第1師第3團團長。
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劉湘的職位越來越高,兵權越來越重。 1916年3月,由於在擔任清鄉分司令過程中大舉搜查革命黨人,為袁世凱復闢稱帝掃清了障礙,劉湘因此被袁世凱晉升為陸軍少將,同年6月,劉湘升任第1師第一旅旅長。
也從此刻起,劉湘成為了川軍高級軍官,第1次有資格以棋手出現在四川政治舞台。 1918年2月23日,劉湘再次獲得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川軍各路軍閥之中實力最強,資歷最老的第1師師長徐孝剛因為生病需要回老家休養,第1師隨即落入了劉湘的手中,劉湘開始代理師長。
四川各軍閥防區
靖國戰爭之後,熊克武主政四川時,將川軍整編為8個師,而劉湘所率領的第1師被改編為第2師,劉湘繼續擔任師長。
四川省在民國初年的情況極為獨特,因為當時的四川不但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同時,由於滇軍的北伐,四川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滇系軍閥控制。
第2任雲南王滇系軍閥唐繼堯更一度佔領四川,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南王。自然,毫不意外的,唐繼堯與四川的軍閥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1920年4月,唐繼堯通電討伐熊克武,試圖掃清反對他的四川軍閥,包括劉湘在內的四川軍閥聯合起來擁護熊克武,與唐繼堯爆發了激烈的戰爭。
唐繼堯
也正是在此戰爭期間,劉湘被熊克武任命為第二軍軍長兼北路軍總司令,麾下兵力再次大增,第二軍擁有三個師和三個混成旅。而這場四川軍閥聯合驅逐滇黔軍的戰爭,以四川軍閥的勝利而宣佈告終。
從此,四川軍閥成為四川的主人,然而,外患剛去,內部紛爭就旋即爆發。 1921年,四川軍閥中實力最為雄厚的熊克武與劉存厚爆發戰爭。這一次,劉湘的第2軍依然站在了熊克武的一邊。
被推為川軍前敵總司令的劉湘率領川軍三個軍,向劉存厚的靖川軍發動進攻,並最終迫使劉存厚撤出成都通電下野。也因為此戰的功績,實力雄厚的劉湘被推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劉湘第1次成為四川最高領導人。
清末民國時四川居民
然而,當時的劉湘雖然實力雄厚,但遠未達到虎視群雄的程度,當時的四川有三個軍長,12個師長,8個混成旅長,兩個總司令和一個鎮守使。這些各據一地各行其是的軍閥,對於劉湘的命令陰奉陽違,根本不放在眼裡。
而成為四川省長後的劉湘,隨著地位的上升也自然而然的有了統一全川的想法。最終,劉湘與其他四川軍閥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衝突的結果是:被其他各路軍閥孤立的劉湘為了保存實力,被迫辭去了川軍總司令兼省長的職位,退居幕後操縱指揮,劉湘第1次擔任四川省長的時間不到一年。
四川軍閥發行的貨幣
1925年2月,第2次直奉戰爭以張作霖的勝利宣佈告終,慘敗的直系軍閥倒台,段祺瑞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當時的劉湘果斷站在了段祺瑞的一邊,並因此被段祺瑞任命為川康邊務督辦,再次有了指揮其他四川軍閥的名義。
獲得了大義的名分,劉湘充分吸取教訓,一邊拉攏同盟,一邊對佔據成都的楊森發動進攻,並最終擊敗楊森。 1926年,北伐戰爭爆發,看到北伐軍犀利的兵鋒之後,包括劉湘在內的四川軍閥紛紛改旗易幟,站在了北伐軍的一邊。
劉湘的第二軍被國家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下轄高達7個師,劉湘仍是四川各路軍閥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支。 1927年,劉湘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指揮兼第二十一軍軍長,麾下的實力進一步膨脹,擁有高達8個師的兵力。
川軍
1928年,由於國民政府的編遣會議要求,劉湘的第二十一軍被縮編為三個師,但是劉湘並沒有因此裁撤軍力,他的軍隊人數並沒有因此變化,實力也沒有削減。
當時,四川實力最雄厚的軍閥分為兩支,一支是佔據川東的劉湘,而另一支則控製成都的劉文輝,而且有趣的是,劉湘和劉文輝其實還是叔侄,兩個人同出安仁鄉劉氏家族。
1932年10月,對於四川王大位都虎視眈眈的二劉最終撕破臉,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在二劉大戰中,劉湘高一籌,擊敗了叔叔劉文輝,掌握了四川軍政大權,並從此基本結束了四川軍閥混戰的局面。
劉文輝鼎盛時期的地盤
當時的劉湘不但佔據了四川最富廬的地盤,而且,收編了劉文輝大量軍隊後,劉湘的兵力也達到了巔峰,劉湘的軍隊高達十餘萬,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劉湘麾下的民團和旁系軍閥,當時,四川軍閥鄧錫侯、李家鈀等,都為劉湘馬首是瞻。因此,算上旁系和嫡系,劉湘能夠指揮高達二十餘萬,而當時四川軍閥總兵力也不過四十餘萬。
所以,當時的四川各路軍閥雖然仍存在並握有一支軍隊,但劉湘的實力已經超越了各路軍閥,劉湘已經事實上成為四川之王。可以說,要不是之後紅軍長徵和尾隨紅軍之後進入四川的國民黨部隊,劉湘真正整合全川的機率極高。
然而,歷史終究沒有如果,就在劉湘掌握四川軍政大權後不久,先是蔣先生不斷對於四川摻沙子,加速川軍的「中央化」、「國家化」。另一方面,全面抗戰的爆發,也使得四川的混戰愈發不合時宜。
出川抗日川軍
1937年,隨著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面對民族危亡之際,四川上下同仇敵愾,以劉湘為首的川軍主動請纓抗戰。因此,在1937年8月,劉湘被任命為第2路預備軍司令,下轄9個軍出川抗日。
率領川軍出征後,劉湘再次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官。然而,就在劉湘躊躇滿志的準備率領川軍到前線與日寇作戰,一雪內戰恥辱之時,劉湘卻因為胃病加重昏迷,並最終在武漢去世,年僅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