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簡介及資料(近距離感悟梅蘭芳的藝術人生)

2023-01-12梅蘭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現場。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悠揚的唱腔婉轉聽,精美的行頭引人駐足觀賞,一幅幅劇照定格著舞台上的動人風姿,珍貴的演出錄像在電子屏上循環播放……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一代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傳奇人生呈現在觀眾眼前。

梅蘭芳祖籍江蘇泰州,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身名伶世家,深受家學薰陶,並轉益多師,為20世紀初新興旦行流派之先驅。梅蘭芳開創的梅派藝術長開不謝、影響深遠、名揚海外。梅蘭芳藝術的珍貴,不僅在於其高超的藝術造詣,更在於其進步思想與民族氣節。在當今時代,梅蘭芳在專業領域的精研和高尚的人格品質依然堪稱文藝工作者的典範。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梅蘭芳紀念館、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全景式展現梅蘭芳身處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造,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感受一代藝術大師的個人魅力、道德風範,細細品味蘊含在梅派京劇藝術中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力量。

展覽分為「群英譜京韻」「梅秀出世家」「梅佔百花魁」「梅馨綴玉軒」「梅香傳萬裡」「梅骨傲風雪」「梅報萬物春」「梅韻展新聲」8個單元,從京劇歷史、梅蘭芳的家世生平和藝術成長、梅蘭芳的精神意趣和家國情懷、梅蘭芳藝術的影響和傳播等多個方面,全面立體地展示梅蘭芳其人與其藝術成就。展品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實物近400件(套)、圖片近600張,其中有多件長期未曾面世的珍貴藏品。

展廳裡,各式各樣的京劇行頭十分吸睛。一件繪滿花卉的戲裝肩披薄紗、配有珍珠項鍊,顯得既飄逸又高貴。這是梅蘭芳在京劇《洛神》中所穿的服飾,由他本人親自設計。 「《洛神》的服飾非常時尚,梅先生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營養,融入了自己對於傳統文化和時尚的理解。」國立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策展人諸葛英良說。

梅蘭芳曾編演多部時尚新戲和古裝新戲,對京劇舞台、服飾、容妝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將京劇旦行表演藝術推向新的高度。梅蘭芳親筆繪製的《千金一笑》扇面、《霸王別姬》中改良的虞姬古裝衣、加入鉚釘元素的《抗金兵》斗篷等,生動體現了梅蘭芳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對戲曲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在「梅香傳萬裡」單元,一把題詩團扇講述了梅蘭芳與印度詩人泰戈爾交往的佳話。 1924年,泰戈爾訪華,與梅蘭芳等文藝界名流在京相聚。在餞行午宴上,泰戈爾即興賦詩一首,並用毛筆寫在纓扇上贈給梅蘭芳。詩為孟加拉文寫就,泰戈爾又譯成英文,一併寫下。寫完後,他還興致勃勃地朗誦給大家聽。在場的中國詩人林長民又將其譯成古漢語騷體詩,記在紈扇上。

印度畫家難達婆藪訪華時為梅蘭芳繪製的油畫《洛神》、詳細記載赴美演出經過的《梅蘭芳遊美日記》、梅蘭芳訪蘇抵達莫斯科車站時接受獻花的照片等,展現了梅蘭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以文藝工作者、人民藝術家的新身份,滿懷熱忱投入新中國文藝事業。 1959年,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創下最後一部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中國戲曲學院院長任命書、1956年返鄉訪問演出紀念照片、《談演出感想》……一件珍貴文獻和歷史照片,反映了梅蘭芳作為人民藝術家、新中國戲曲教育先驅的傑出貢獻。

在展覽最後一個單元,梅蘭芳1917年獲得的「劇界大王」紀念章與2019年獲頒的「最美奮鬥者」獎章交相輝映,令人感慨萬千。在逝世60餘年後,梅蘭芳的藝術魅力與品格光輝仍能為世人帶來豐厚的精神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