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個人資料簡介(梅蘭芳:抗戰8年誓死不登台,差點被餓死,死後國家降半旗)

2023-01-23梅蘭芳

60年前的今天,一位名叫梅蘭芳的超級巨星與世長存,那一天,國家為了悼念他,降半旗致哀;成千上萬的群眾為了送別他,紛紛走到北京街頭哀悼。

此後,在過去近一個世紀裡,關於梅蘭芳有過太多太多的傳說,和他有關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被搬上螢幕。

回望他的一生,他的歌喉顛倒萬千眾生,他的弟子桃李滿天下,他將京劇帶到美國百老匯,讓大洋彼岸為中國戲曲而瘋狂。

同時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何為真正的愛國藝術家。

梅蘭芳

提及梅蘭芳的藝術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家庭背景。

1894年梅蘭芳出生於京城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號稱「同光十三絕」的十三位奠基者之一。

他的伯父梅雨田是替老生泰斗譚鑫培彈琴多年的著名琴師。

他的父親梅竹芬曾是紅極一時的京劇名旦,只是在梅蘭芳4歲的時候,不幸病逝了。

幼年喪父,加上伯父梅雨田沒有男丁,整個家族就只有梅蘭芳一人可以繼承父輩的藝術。

梅蘭芳

另外在舊社會梨園行中戲子的社會地位很低,一般的外界人士是不願意和演員交朋友的,梨園行也自我封閉,不和外界過多接觸。

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梨園行子承父業也幾乎是業界不成文的規矩。

在那個時代,除了慈禧太后,其他女人是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看戲的,更不要說演戲了,因此舞台上的女人,都由男人來扮演。

而梅蘭芳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扮演京劇中的旦角,所以年幼的梅蘭芳除了子承父業,別無選擇。

梅蘭芳

於是還不到8歲時,梅蘭芳便跟著一位朱老師學習唱戲。

只是其他機靈點的學生只需一兩次就可以學會的唱法,梅蘭芳連續學習了10遍還是學不會。

終於,老師不耐煩了,他指著面前的少年說「畹華啊,祖師爺不賞飯啊!」(梅蘭芳字畹華)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老師便揚長而去。

而梅蘭芳也因為反應遲鈍,學戲學得慢,導致一時之間沒有其他老師願意繼續教他戲曲。

梅蘭芳

實事求是地說,梅蘭芳學戲的先天條件的確不好。

首先他的臉型就不符合戲曲演員的美學;其次他是個近視眼,雙眼無神;最致命的是,他的嗓音也不太適合唱京劇。

以上三點無論哪一點,成為京劇演員來說,都是相當不好的條件。

用梅蘭芳自己的話來總結就是「言不出眾,貌不驚人」。

梅蘭芳

朱老師請辭之後,與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私交甚密的京劇大師吳菱仙站了出來,成為了梅蘭芳的第二任老師。

和上一個老師不同的是,吳菱仙很有耐心,一遍兩遍教不會,他就一直教到梅蘭芳學會為止。

據說吳菱仙在教梅蘭芳的過程中,他都會在梅蘭芳面前擺上一個碗,教一遍就往碗裡投一枚銅板,即便梅蘭芳學會了,也要扔滿30個銅板,才能進行下一個項目。

梅蘭芳

在吳菱仙的細心教導下,梅蘭芳身上的缺點總算是一一被克服了。

1904年,年僅10歲的梅蘭芳,登上了廣和茶園的戲台子,從此梅蘭芳在舞台上的一生,也就此拉開帷幕了。

多年後,梅蘭芳在回憶錄中提及第一次登台的感受時,他是這麼說的「在廣和茶園的第一次演出中,我是被師傅吳菱仙抱著登上舞台的鵲橋。

而這雙抱著他的手,也一生都留在了梅蘭芳的記憶中。

梅蘭芳

時間就這麼一年又一年地過著,1911年,17歲的梅蘭芳已經成為了京城戲台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剪掉辮子的照片也被掛在了照相館的櫥窗中。

而這一年梅蘭芳的生活中還發生了一件意外的小插曲,因為養鴿子的愛好,他無意間治好了自己雙眼無神的毛病。

關於這段故事,梅蘭芳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的: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偶然養了幾對鴿子,起初也是好玩,拿它當一種業餘遊戲,後來對這漸漸產生了興趣。眼睛老隨著鴿子望,愈望愈遠,彷彿要望到天的盡頭,雲的上面去。

梅蘭芳

就在梅蘭芳慢慢走紅的同時,古老的中國也在發生著巨變,大清朝覆滅了,男人們紛紛剪掉了辮子,可大夥兒聽戲的習慣卻一如往昔。

時代的更替也讓戲園子有了驚人的變化,過去被拒於門外的女人可以走進戲園看戲了。

對女性戲迷來說,她們大多看到是熱鬧,那些扮相俊俏的旦角正是她們愛看的對象。

而梅蘭芳的扮相端莊動人,唱腔新鮮靈動,所以漸漸地梅蘭芳就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旦角。

梅蘭芳

到了1913年10月,19歲的梅蘭芳應邀赴滬演出,當時的藝人,如果能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灘唱紅的話,那才算是真正站穩了腳跟。

這次赴滬之行,是梅蘭芳第一次出遠門,為了適應上海觀眾,梅蘭芳臨時改編了劇目,把原本的青衣戲改成了動作十足的刀馬旦劇目《穆柯寨》。

結果一開唱之後,果然引起了轟動,上海人也因此認識了梅蘭芳。

在上海成功之後,梅蘭芳回到北京創辦了“梅派”,一大幫喜歡和追隨梅蘭芳的戲迷們組成了最早的粉絲群體“梅黨”。

梅蘭芳

此時的梅蘭芳,事業可謂是達到了巔峰,他不僅成為了四大名旦之首,還收穫了國內外無數京劇迷的喜愛。

甚至當時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口號“遊長城,觀梅劇,訪梅府”,由此可見梅蘭芳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是多麼的高。

據說,在那幾年裡面,梅蘭芳接待的外國人,竟然多達六、七千人。

也許正是梅蘭芳身上自帶的這份“外交屬性”,才讓梅蘭芳決定將中國的國粹藝術傳播到更遠的大洋彼岸。

梅蘭芳

1930年2月,在募集到15萬美元的經費之後,36歲的梅蘭芳帶著團隊自費去了美國百老匯宣揚京劇文化。

之後的6個月裡,梅蘭芳的表演場場人數爆滿,雖然台下的外國人甚至都聽不懂中文,但梅蘭芳的表演卻讓他們如痴如醉。

也正是這次赴美表演,讓梅蘭芳成為美國人眼中來自“中國的奇蹟”,而梅蘭芳也成為了將國粹帶到國外的第一人。

梅蘭芳

回國之後,梅蘭芳受到了國內百姓的熱烈歡迎,因為他們終於可以再次聽到梅蘭芳登台唱戲了。

然而一年之後,一場災禍改變了所有中國人的命運。

看著動盪不安的社會局勢,梅蘭芳預感到,北平這座城市,它的安詳與和平快要消失了。

除此之外,此時梅蘭芳的第一位夫人王明華已經過世,王明華所生的兩個子女也先後夭折。

梅蘭芳

而梅蘭芳與名伶孟小冬一段短暫的感情,也以孟小冬的悄然離去而告終。

更不幸的是,梅蘭芳與第二位夫人福芝芳的愛子寶琪又因病過世了。

家中接連的變故,加上梅蘭芳不願意為日本人唱戲,所以梅蘭芳選擇了離開生活近四十年的北平,南遷上海。

遷居上海之後,梅蘭芳根據宋朝女將梁紅玉擂鼓戰金山擊退金兀術的故事改編了新戲《抗金兵》,以此來激勵民眾抵抗外敵的熱情。

梅蘭芳

看到梅蘭芳在社會上有如此高的影響力,日本方面便再次邀請梅蘭芳為日本士兵演出。

面對著巨大的危險和威脅,梅蘭芳以獨特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氣節。

他蓄起了鬍子,作為一個男旦演員,有鬍子是不能登台演出的,蓄須明志,這就是梅蘭芳拒絕的方式。

之後日本方面又一次邀請梅蘭芳登台演出,可梅蘭芳還是堅定地拒絕了。

梅蘭芳

面對梅蘭芳的多次拒絕,日本方面又想出了一個陰險的招數,既然梅蘭芳有了鬍子不能唱戲,那登台講幾句話總可以吧!

這次梅蘭芳實在是不知道該“脫身”,無奈之下,他只能請醫生給自己打傷寒針。

因為打針之後,身體就會發高燒,為了讓效果更好,沒病的梅蘭芳一連打了三針。

日本方面派醫生檢查確認梅蘭芳的確是生病之後,才就此打消了讓梅蘭芳登台的想法。

梅蘭芳

一個演員不登台唱戲便沒有了收入,為了養活一家老小和劇團的同事,梅蘭芳只能賣了北平的梅府來維持家中開銷。

後來梅蘭芳的生活逐漸陷入窘境,各大戲院的老闆都捧著金條來求他重返舞台。

可梅蘭芳的答覆永遠都是「我不干,人活到100歲還是要死的,餓死就餓死吧,有什麼大不了的。」

就這樣撐了8年之後,梅蘭芳終於從收音機裡聽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梅蘭芳

1949年6月,梅蘭芳接到邀請赴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文代會,離開北京18年後,梅蘭芳總算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那座城市。

當火車到達北京的時候,尚小雲,苟慧生,姜妙香等京劇名角都在火車站歡迎梅蘭芳的到來。

回到北京之後,梅蘭芳將自己的京劇表演帶到了更廣泛、更年輕的人民中去。

梅蘭芳

工廠、農村,部隊,成為了他最常表演的地方,當然,梅蘭芳也再次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家。

後來在梅蘭芳舞台生涯五十週年的時候,人們為他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會,在會上,梅蘭芳是這麼說的「在舊社會裡,我辛苦演了幾十年的戲,雖然在藝術上有了一些成就,但服務的對象究竟是什麼呢?才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梅蘭芳

再往後的日子裡,梅蘭芳依舊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他一路前進,一路表演。

只是,再強的人也會有生病倒下的時候。

1961年5月31日,67歲的梅蘭芳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演出《穆桂英掛帥》,當時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成了梅蘭芳表演生涯中的絕唱。

梅蘭芳

1961年夏天,梅蘭芳因為嚴重的心臟病住進了北京阜外醫院。

同年8月8日凌晨4時左右,梅蘭芳因心肌梗塞的範圍擴大,病情突然惡化,心臟停搏,呼吸停止。

雖然醫護人員極力搶救,但最終梅蘭芳還是不幸過世了,享年67歲。

兩天之後,北京各界兩千餘人在首都劇場隆重舉行了梅蘭芳先生的追悼會。

梅蘭芳

人民日報等多家日報發表了訃告“他從事舞台生活五十餘年,為人民的藝術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梅蘭芳同志的逝世,是中國藝術界的重大損失。”

8月29日,梅蘭芳的靈柩移至北京香山碧雲寺北麓萬花山安葬。

今天,身為後人的我們,再次提及梅蘭芳,會歌頌他一位歌者,一位舞者,一位愛國者,一位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梅蘭芳

同時我們也會敬佩他轟轟烈烈的一生,讚嘆他光輝燦爛的藝術生涯,感動他始終不變的愛國赤子心。

也許,他從未真正的“離去”,只是一曲完畢,大幕合起,他鞠躬“退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