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簡介(為何致力於音樂救國的為何會在日本以外過世?)

2022-09-16聶耳

文/王國棟

他是中國著名的天才音樂家。 1935年7月17日,他在途經日本時,隨友人到神奈川縣藤澤市餛飩海濱游泳,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音樂家就是聶耳。

01、 小康之家的才俊

聶耳,原名聶守信,又稱聶子義,1912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號(現為昆明市五華區甬道街73號,正宗老昆明人)。

聶耳出生的時候,家庭條件尚好,家裡開設了一間名為」成春堂」的藥鋪,算是小康之家。 1916年7月,父親聶鴻儀病故,家庭的經濟重擔全壓在了母親彭寂寬(傣族)身上。彭寂寬靠著自身的努力,通過了醫生鑑定的考試,獲得正式掛牌給人治病的資格,同時仍兼成春堂製藥、賣藥的經營,勉強負起全家的經濟重擔。

聶耳

1919年,聶耳進入昆明縣立師範附屬小學,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初小結業後,因生活艱難,無法依學校的規定繳納童子軍服裝費,被迫轉學。

1922年春,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小部學習,由於他的成績優秀,得到減免學雜費的待遇。他從小就明顯表露出對音樂的愛好,先後向家人及鄰居邱木匠學習(竹笛、、三弦、等)的吹奏並對當地民間音樂(如、、洞經調等)開始接觸。熱心投入求實小學的課餘音樂活動,曾被選為該校學生自治會會長、學生音樂團的指揮等,並曾榮獲該校第一號學生獎狀。

1925年,小學畢業,考入雲南第一聯合中學。

02、 學校裡的進步青年

聶耳

1927年秋—1928年冬,歷經三榜考試,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高級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曾任市學生會宣傳部長。認識後來擔任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音樂教師的張庾候,開始隨張學習小提琴。並與其三哥聶敘倫、友人等經常在家中進行民樂合奏等活動。參加學校裡的”讀書會”,開始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讀物。

1928年,聶耳加入共青團,並參加了學習示遊行等活動。

03. 投筆從戎

聶耳

1928年11月,聶耳進入滇軍範石生部任特務連文書,軍階為上士。

1929年初,聶耳隨部隊赴廣州參加軍閥混戰。後部被遣散,流落廣州街頭。同年4月,聶耳考上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的音樂班,但入學後發現與其志願不合,即離所。 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鄉,繼續回到昆明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

04.音樂救國

聶耳

1930年7月,為躲避國民黨特務的抓舖(聶耳從事地下工作,上了國民黨特務的黑名單),聶耳從昆明轉赴上海,以打雜工為生。同年11月,經朋友介紹參加由上海地下黨所主導的進步發群眾組織-。

1931年3月19日,聶耳所在的雲豐申莊倒閉。聶耳隨即失業,開始四處尋找職業。 4月,聶耳報考”明月歌劇社”,主考人黎錦暉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他為樂隊練習生,師從樂隊首席王人藝、外籍教師普杜什卡刻苦學習小提琴,黎錦暉為他取名」聶耳」。

聶耳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 8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 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經田漢介紹,聶耳得以入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電影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本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05、 意外去世

聶耳

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聶耳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1935年7月17日,也就是聶耳準備離開日本啟程去蘇聯的前一天,他隨日本友人到神奈川縣藤澤市鷂沼海濱游泳。正當大家都玩得比較開心的時候,突然不見了聶耳的蹤影。同行的友人四下尋找不到聶耳,報警求助,後當地警方經過搜索,從大海裡撈出已經溺水身亡的聶耳的遺體。聶耳死時年僅23歲。其骨灰被運回中國後,安葬在家鄉昆明市西山區森林公園內。

2009年,聶耳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