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才貌雙全,智慧超群,本來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她有點生不逢時。因為她遇到了一位厲害的角色武則天,以至光環被武則天所掩蓋。她生於李唐,服務於李唐和武週,又死於李唐,幾乎一生都在政治的旋渦中苦苦掙扎,卻沒有走出去,反而被淪為政治的附庸,直至付出生命。才女悲壯的人生,令人感嘆!
少女時期的上官婉兒(劇照)
1.對武則天,從恨到順從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聲名顯赫。他不僅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更是一位著名詩人。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上官儀因唐高宗對武則天不滿,授意起草廢後詔書,得罪了武則天,被武則天誣陷謀反,下獄處死。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廷芝也受到牽連,死於獄中。年僅1歲的上官婉兒隨母親鄭氏入宮做了宮奴婢。
鄭氏教女有方。上官婉兒在掖庭宮中長大,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知書達理。母女二人受到宮中上下的同情和關照。上官婉兒荳蔻年華,便亭亭玉立,楚楚動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以至名聲大噪。這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武則天召其面試,上官婉兒落落大方,從容應對,對答如流。武則天拍手稱快:「此女絕非凡骨!」就這樣,上官婉兒被武則天免去宮奴身份,安置到宮中做侍從。秘書矣!
上官婉兒入宮前,母親鄭氏把上官儀父子等人冤死的情況告訴了她。上官婉兒滿腔悲憤,誓要為親人報仇。她到武則天身邊後,每每看到武則天,仇恨便從心中起。她幾次三番尋機暗殺武則天,無奈殿堂護侍遍布,都未成功。武則天不僅儀容光鮮,氣度非凡,威嚴凝人,魅力四射,其處事果斷,精力充沛,愛才重才,都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莫非武後就是帝王之尊、經世之才?久而久之,她心中的仇恨被油然而生的折服和敬佩所取代。 “既生瑜,何生亮?!”
宮中「女祕書」、「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劇照)
2、史上最為稱職的女祕書
上官婉兒過去所學的知識,在武則天身邊都用上了。她對武則天所吩咐和交代的事,不折不扣地完成,得心應手。武則天稱心如意,對她大加讚賞。
武則天的言談舉止、價值念、思考方式,尤其是武則天作為「帝王」的為政之道潛移默化對上官婉兒產生影響。但是,宮廷複雜而殘酷。在當武則天助手的日子裡,太子李弘的突然死亡,李賢被立為太子繼而又被廢為庶人的下場,宮廷內部的爾虞我詐,互相傾軋,都給上官婉兒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武則天的攝政危機她也經歷了。武則天處理危機的能力令她嘆服。嗣聖二年(684年)二月,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即睿宗,開始垂簾聽政,獨攬朝政大權,武氏家族又為所欲為,這引起朝野極大不滿。這年9月,柳州司馬許敬業於揚州舉起反武大旗,應者雲集。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參與起兵,並寫出千古名篇《討武墨檄》。
《討武墨檄》辱罵武則天“弒君、鴆母”,武則天看了非但不生氣,還專門召集文武大臣上殿,讓上官婉兒讀給他們聽。武則天聽後笑誇好文章,轉而責怪宰相道,「讓這樣有才華的人流落鄉村野郊,難道不是宰相的罪過嗎?」反叛很快被鎮壓,這件事卻給上官婉兒上了一課:武則天處世不驚,從容應對,並愛惜人才,令人讚嘆。
在武則天身邊時間長了,上官婉兒都能揣測武則天的旨意。她上傳下達及時,協調處理周到,駕馭能力似武則天的魄力,以至武則天對她頻頻讚許,都離不開她了。這樣的全能女祕書,到哪裡找?上官婉兒不僅堪稱史上最強女祕書,也是獨一無二的「巾幗宰相」。
武則天(劇照)
3.初戀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上官婉兒嫁過人沒有?不知道她後來得到中宗李顯的寵幸,算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嫁人,但至少在武則天攝政時期,她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這可能與武則天的防範和反對有關。上官婉兒要是找人,地位、品相不能太低,不然有辱武則天的形象。上官婉兒如此精明,如果多了一個夫君及其顯赫的家族,那必將是武氏之禍,或者是分心的對手。武則天希望她為自己的政治全心投入,自然不會支持她成家。另外,武則天也不願意看到身邊人的幸福,因為她自己的個人情感頗為周折和不幸。
上官婉兒有過一次短暫而又不該發生的初戀,這是有案可查的。為什麼說不該發生的初戀呢?因為她愛上了一個她最不該愛的人。這個人就是武則天的情人和身邊寵臣張昌宗。張昌宗整天圍著武則天轉,她是避不開的。一來二往,兩人好上了。武則天還是發現了。她不動聲色,在一次與上官婉兒、張昌宗兄弟共進晚餐時,突然將流星刀刺向上官婉兒的額頭。張氏兄弟大驚失色,上官婉兒血流如注。上官婉兒立刻用手摀住額頭。而此時的武則天什麼都沒有說,揚長而去。
上官婉兒被投進了掖庭的女牢。武則天實在是惜才,沒有下重手要上官婉兒的性命,之後也沒再追究。這算是給她一個教訓,也是看在自己的情人張昌宗求情的份上。但是,武則天這流星一刺,經宦官醫師以朱色紋身,結果上官婉兒的眉心之間生出一個梅花妝來,美上加美。這就是傳說中的梅花妝的由來,後來的女人爭相效妨。
前面說過,武則天幾乎離不開上官婉兒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處理,武則天認為她的效果達到了,便又將上官婉兒請回到身邊。女祕書的角色,穩穩的。
(唐中宗李顯)
4、為政治一搏卻付出生命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在李唐集團勢力的重壓之下,躺在病床上宣布退位,復國號唐,中宗李顯復位。同年武則天病逝,享年81歲。上官婉兒很快就得到了中宗李顯的寵幸。
早在中宗的愛女安樂公主與武則天侄孫武崇訓的婚姻上,中宗就看上了婉兒。但懾於武則天的威權,中宗不敢表白,上官婉兒即使有感覺,也是不敢表露。所以,這只能算是他們的好感,不是愛情或是初戀。中宗復位後,讓上官婉兒繼續當秘書,專掌起草詔書,並封她為昭容,官位正三品,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被皇上寵幸,這是否算是上官婉兒嫁過人?也許他們之間只是工作關係,中宗需要她,寵幸有名無實,因為那時上官婉兒已是41歲,比中宗李顯還大8歲,兩人是否一起生活,有無子女,並無記載。
但是,兩人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不多久,上官婉兒便避開中宗(也許是受到脅迫),與一心想學武則天臨朝專制的韋後以及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結成了政治聯盟。
韋後對李重俊被立為太子深感不安,因為李重俊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她一心一意要除掉他。但李重俊很快覺察出,突然發動政變,殺死了武三思父子。但很快,中書令宗楚客衛隊趕到,李重俊被刺身亡。在這場政變當中,上官婉兒差一點被太子李重俊手下殺死,幸虧中宗憐憫救了她一命。
神龍三年(707年),韋後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將中宗毒死。韋後授意上官婉兒,謀草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重茂年幼,韋後如願以償,臨朝稱制。但韋後根本不是武則天式的人物,上官婉兒大失所望。她受韋後脅迫,被利用,整天悶悶不樂,常吟詩抒懷。這時候,她開始懷念中宗李顯,但已經太晚了。
景龍四年(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反抗韋氏專權,殺進皇宮。上官婉兒手持臘燭,率領宮人,從容地出來迎接。但李隆基認為上官婉兒,先助武氏,後助韋氏,如同助紂為虐,禍國殃民,罪不容赦,結果殺了她。一代女傑,為此結束了46年的生命。
中宗皇后韋氏(劇照)
5.她將五言律詩推向頂峰
說上官婉兒是歷史上傑出的文學家、詩人,一點也不為過。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的建樹,繼承並發展了其祖父上官儀的文風。她寫詩,注重詩的形式和技巧,對聲辭之美較為重視。五言律詩的格調,就是在她手裡,形成於後週時期。詩歌講究韻律和格調,在當時蔚然成風。
「上官體」更是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王夢鷗在《初唐詩學著述考》中記載「尤以中宗復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採麗與否為取捨之權衡,於是朝廷靡然成風」。
上官婉兒設立修文館,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非常了不得。另外,上官婉兒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上也有傑出貢獻。她個人詩歌創作,作品頗豐。李隆基雖然殺了她,但對她在詩歌方面的貢獻卻是肯定的。其在位時,曾下令整篇《上官昭容集》20卷,可惜後來遺失較多,流傳至今的,也就是收錄於《全唐詩》裡的32篇。
上官婉兒的死,對唐朝文學的發展是一大損失。她的才華及詩文,歷來為人所稱道。說到唐詩及中國歷史上的五言律詩,她是佔有一席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