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網路上掀起了一股復古情懷的風潮。
類似《浪姐》這種綜藝節目,專門邀請曾經風靡一時的港台明星。讓人追憶情懷的同時,也重新發現她們身上的閃光點,有些人憑藉這些便再度翻紅。
比如最近大火的王心凌。
當然,也有不用參加綜藝節目,不用唱跳rap,單純地憑藉演技征服內地觀眾的藝人。
她就是,TVB史上首個“雙料視後”,史上第一位連續8年蟬聯“十大電視藝人”,一個拿獎拿到手抽筋的女藝人——佘詩曼。
毫不誇張地說,佘詩曼是憑藉演技闖蕩內地娛樂圈最成功的明星之一。
宮鬥戲鼻祖《金枝欲孽》、《宮心計》、《使徒行者》、《延禧攻略》等,她的作品都是收視與口碑雙豐收,她飾演的每個角色都精準拿捏,讓人過目難忘。
雖然佘詩曼演技爐火純青,演藝事業如火如荼,但她並不是科班出身。
那麼,她真的很有演戲天份嗎?
絕對不是,佘詩曼剛出道時,甚至被罵演技爛、聲音「嗲」。
那麼,她是怎麼從毫無演技變成了業界肯定的「視後」?
以及佘詩曼的感情,更是撲朔迷離。如今已經47歲的她依舊單身,數次戀愛都無疾而終。
她到底在追求什麼,這麼多年經歷了什麼?
一、
1975年,佘詩曼出生在中國香港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
爸爸開了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收入非常可觀。媽媽是電台DJ,娛樂圈中曾志偉、陳百祥、吳啟華等名人,都是她的朋友。
除了哥哥和弟弟,佘詩曼是家中唯一的小仙女,一家五口每週都會出海遊玩,其樂融融。
童年的佘詩曼不愛吃飯,爸爸疼愛女兒,每次都不厭其煩地餵女兒吃飯。
然而好景不長,突然有一天,晴天霹靂般的變故降臨在這個家庭中,爸爸不幸意外過世了。
當時年僅4歲佘詩曼,從媽媽嘴裡得知爸爸不會回來了,她甚至暗自竊喜,終於沒有人強迫她吃飯了。
直到她發現媽媽終日以淚洗面,而爸爸真的再也沒有回來,她終於明白了:原來,再也見不到那個「討厭」的爸爸了!
於是,媽媽獨自撐起這個家。
可以預見的是,生活品質瞬間崩塌是必然結果,能逛免費公園已經是童年佘詩曼極大的奢侈。
不僅如此,由於失去了爸爸那份重要的經濟來源,迫於生活的壓力,哥哥無奈跟著舅舅去義大利謀生,佘詩曼和弟弟跟著媽媽生活。
誰也不知道14年艱辛的日子是怎麼熬過去的,已經18歲成年的佘詩曼選擇去瑞士讀大學,特地選擇了飯店管理專業。原因是這個專業可以讀半年書,工作半年。
剛好實習半年賺的錢可以支付下半年的大部分學費。
勤工儉學的佘詩曼,生活單調又乏味,以為一切都乏善可陳,卻無意間撞見了愛情。
男友是台灣人,家境富裕,對漂亮不可方物的佘詩曼一見鍾情。
為了帶給佘詩曼浪漫的驚喜,他親手堆起一人高的雪人,並在上面寫下佘詩曼的名字。
男友的舉動,讓身處異國的佘詩曼感動又甜蜜。
甜蜜的時光悄然離去,一轉眼,佘詩曼大學畢業了。她跟著男友來到了台灣,以為遇到了終生幸福,卻不想過了吃飯睡覺看電視這種「無聊」的日子。
多年來形成的價值觀和隱藏在內心強大的不甘,讓佘詩曼很難接受相夫教子「富太太」的生活狀態,她不想依賴任何人,早已練就了一顆獨立要強的事業心。
終於,佘詩曼提出了分手。
分手後,佘詩曼回到香港,想為媽媽分擔家裡的負擔,可是媽媽卻有了再婚的打算,並準備離開香港這個傷心之地。
於是,媽媽丟下一句話:“你已經長大了,你有你的生活,媽媽有媽媽的生活。”
佘詩曼不但不難過,反倒衷心祝福媽媽,回首那些相濡以沫的日子,她深知媽媽含辛茹苦兄妹三人長大是多麼難的事。
佘詩曼決定獨自在香港闖蕩一番,這個決定也改變了她的命運。
二、
由於學習飯店管理專業,加上好勝心極強,佘詩曼只應徵五星級飯店。可偏趕上春節期間,飯店不招聘,佘詩曼只能待業在家。
正當佘詩曼不知所措時,無聊時剛好看到電視裡播放「香港小姐」的宣傳片,媽媽並沒有完全對女兒的未來置之不理,一通電話撥過來:
“為什麼不去試試參加港姐?”
一席話點醒夢中人。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自信心滿滿的佘詩曼,毫不猶豫地站上了「港姐」的競選舞台。
誰曾想,美貌和才華並重的佘詩曼一路過關斬將,一不小心就衝到了決賽。
值得一提的是,佘詩曼的古裝扮相驚艷眾人,彼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張智霖為她伴舞。
舞台上,金童玉女,光彩奪目,珠聯璧合。
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22歲的佘詩曼斬獲了1997年「港姐」季軍,冠亞軍分別是翁嘉穗和李明慧。
照理說,「港姐」順理成章地簽約TVB,後者力捧對象自然是冠軍,季軍獲得的資源肯定是有限的。
然而當時上演了冠亞軍為了「愛」互相撕那啥的戲碼,她們都愛上了贊助商之一的鄔友正。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可謂轟動一時,惹得TVB高層震怒。
於是,公司決心力捧季軍佘詩曼,小佘稀里糊塗地來了資源,美美地吃了一次「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1998年,TVB金牌導演李添勝準備籌拍大製作《雪山飛狐》,佘詩曼被公司推薦去試鏡。
試鏡時李添勝一眼便看中古裝扮相非常驚豔的佘詩曼,一拍大腿:這不就是苦苦尋找的女主角「苗若蘭」嗎?
可是,毫無表演經驗的佘詩曼有點慌,但公司不慌,先給佘詩曼拍一部時裝劇《明天不一樣》磨礪磨礪。
那時候當明星就這麼簡單了?有資源就無敵了?想得美,哪有那麼容易!
拍攝《明天不一樣》的時候,8點15分通知佘詩曼9點必須準時到拍攝現場,因為住得偏,叫不到車導致遲到了幾分鐘,製作助理便對她破口大罵。
一直到她去換衣服,才停止了喋喋不休的責罵。
後來製作助理又發現佘詩曼沒帶劇本,便直接將手上的劇本「啪」地一下,甩到她身上。
沒有人在乎,佘詩曼那天根本不需要帶劇本,因為台詞只有一句:“謝謝,媽媽。”
佘詩曼強忍淚水,一直到出席完記者會,在回家的路上,才任由淚水流淌下來…
然而,那個年代,正值香港娛樂圈繁花似錦的時期,明星偶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至於天王天后更是不勝枚舉。
想做一個優秀的演員和明星,先得學會隱忍,誰會顧及一個毫無名氣的新人的感受呢?
時間來到1999年,小有名氣的佘詩曼開始拍攝時裝劇《刑事偵緝檔案IV》,與她扮演對手戲的是,當時拍攝過金庸經典武俠劇《神鵰俠情侶》後名聲大噪的古天樂。
然而,隨著名氣逐漸攀升,質疑聲也不絕於耳。在聚光燈的籠罩下,佘詩曼的缺點被媒體無限放大,說話聲音難聽、演技差。
心裡委屈至極的佘詩曼很難過,她沒有把悲憤化為食慾,而是化作了無窮無盡的動力,越是批評越勇敢。
拼!只有拼才有機會贏!
於是,每天只睡一小時,拿著報紙練發聲,對著鏡子練習哭,成為了24歲佘詩曼的生活中的常態和完美註腳。
2000年7月,佘詩曼與當初為自己「港姐」競選伴舞的張智霖,共同主演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
該劇以平均收視36點、最高收視46點的成績刷新香港電視收視記錄,佘詩曼和張智霖憑藉該劇均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這可謂是收視和口碑雙豐收。
不僅如此,他們兩人還被評為“我最喜愛的拍檔”,那時候的拍檔就是現在我們經常愛嗑的“CP”,緋聞也就由此傳開。
這一下,張智霖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港姐」冠軍出身的袁詠儀有點慌,擔心地位受到挑戰,為了守護愛情,還特地跑到現場監督。
多年以後,袁詠儀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虧欠。至於為何公開道歉,當時又發生了什麼故事,除了當事人,外人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為佘詩曼的演藝事業拉開了一個序幕,她的片約不斷,逐漸站穩了腳跟,各種質疑聲也慢慢消失。
2001年到2002年,佘詩曼先後拍攝《倚天屠龍記》、《月滿抱西環》、《七姊妹》、《酒是故鄉醇》等多部影視劇,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憑藉《酒是故鄉醇》中個性潑辣的黎順風,再度幫助佘詩曼獲得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獎。
2003年,對於佘詩曼來講既痛苦又開心,這一年,她拍了7部電視劇120集,1部電影,古裝、現代、都市、警匪,各種類型都有,曾有連續五天四夜不睡覺的經驗。
此時的佘詩曼已經不能用拼來形容了,可以說是累麻了。 「高產女王」的綽號便是由此而來,這對普通人來講,簡直是地獄般的生活。
佘詩曼這麼拼,身體吃得消失嗎?跟她合作的歐陽震華也有同樣的疑問。
此時的佘詩曼還是新人,根基並不牢固,老大哥歐陽震華看她過於辛苦,拍攝《洗冤錄2》時,乾脆假裝遲到:既然你不敢,那我遲到一會,讓你多睡兩小時。
當一個人的工作壓力過於大的時候,自然是需要一個宣洩的途徑,每個人都想有一個休憩的港灣。
而佘詩曼的港灣,只能在拍戲中尋找,因為她除了拍戲,就是在拍戲。在拍攝《帶我飛,帶我走》、《江南京華夢》、《飄忽男女》中結識了風趣幽默、顏值不俗的陳浩民。
一段讓佘詩曼不堪回首的往事即將上演。
三、
娛樂圈被愛情沖昏頭的女明星不勝枚舉,她們滿腦子都是甜蜜的時光,從而在事業上停滯不前,或者乾脆銷聲匿跡。
但佘詩曼不同,她若是不思進取,想享受生活「躺平」的話,可能娛樂圈就不會有她的身影了。 27歲的她,骨子裡裝著一顆強大的事業心,尤其在事業剛起步的階段,更是不願浪費大好青春。
可是,彼時34歲的陳浩民也處在事業上升期,他們大多時間分隔兩地、聚少離多。
正因如此,才顯得這份感情彌足珍貴,同時也為今後二人的分手,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當然,很多年後,我們才知道真相…
2004年,佘詩曼與黎姿、鄧萃雯、張可頤等大美女主演了一部叫《金枝欲孽》古裝戲,這部戲不僅創造了收視和口碑雙豐收的場面,還被譽為“宮鬥戲鼻祖” 。
佘詩曼飾演的「爾淳」心狠手辣的手段讓人心有餘悸的同時,佘詩曼本人也憑藉這部戲成功出圈,火遍兩岸三地。
2006年,成績斐然的佘詩曼,又跨上了一個重要台階。
她憑藉《鳳凰四重奏》拿到「視後」大獎,並成為首位在TVB獲得「雙料視後」的女藝人,「TVB一姐」寶座唾手可得。
同時,佘詩曼與男主角馬德鐘一度傳出緋聞,而馬德鍾是有婚姻的,不過對於此事,佘詩曼予以否認。
2008年,佘詩曼和鄭嘉穎在合作《法證先鋒》時,又被傳出緋聞。
2009年,佘詩曼主演的《宮心計》再度出圈,「一姐」地位進一步鞏固。
當年的TVB台慶,佘詩曼成為史上第一位連續8年蟬聯「十大電視藝人」的女藝人,這個成績,基本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010年,此時在娛樂圈摸爬滾打13年的佘詩曼,再也不是毫無演技的「港姐」了,而是絕對的收視保障,她主演的《公主嫁到》再次成為香港年度收視冠軍。
2011年,36歲的佘詩曼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部分演藝重心放到大陸市場。
她覺得在香港無非就是增添幾座獎盃而已,加之TVB已江河日下,不復當年之勇。
可是,佘詩曼在內地的起步並不順利,接連拍的幾部戲都反響平平,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2014年,佘詩曼港劇那邊再度“封後”,憑藉警匪劇《使徒行者》,又拿了一個“雙料視後”。
演技早已無可指摘的佘詩曼,卻偏偏在拍攝電影《常在你左右》時,對著鏡子練習爬行。
這麼努力的她,有什麼理由不紅?打開內地市場還欠缺臨門一腳。
這一腳終於還是來了,2018年《延禧攻略》爆火,佘詩曼終於讓內地觀眾見識到了她的演技。
如果說,對反派角色產生仇恨,代表這個角色表達到位了;但如果觀眾對反派角色咬牙切齒後開始同情了,說明演員對這個角色的深層刻畫是完美的。
原來腹黑式角色,不都是齜牙咧嘴、略顯浮誇的表情,是可以有「純妃」這樣的表演方式。
內地站穩腳步後,佘詩曼開始放慢了節奏,不再那麼拼命,一年只拍一部戲。
2019年,她與唐嫣、竇驍合作了古裝愛情劇《燕雲台》。 2020年,她與黃曉明、尹正合作主演民國傳奇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兩部戲中,佘詩曼依舊保持巔峰的表演水準。
四、
回顧佘詩曼的從藝之路,她的命運是坎坷的,也是幸運的,但更多的是她自己拼來的。
佘詩曼對自己用一種近乎「變態」般的苛刻,用「殘忍」到同行都心疼的方式,磨礪出精湛的演技。
不知令多少同行汗顏,更不知其中飽含多少淚水和汗水。
而她,得到了,也失去了。
她在演藝的道路上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褒獎和讚揚,鮮花與掌聲,以及業界的一致好評。
一座座獎盃就是最完美的解答,完全不需要過多的粉飾與描述。
但那個舞台上光彩奪目,聚光燈下分外耀眼的大明星,也並非沒有缺憾。
一般人都能擁有的愛情,佘詩曼卻終未可得。
多年來,佘詩曼的緋聞男友如以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緋聞男友逐漸成為了別人的丈夫。
這麼多年過去了,47歲的佘詩曼依舊未婚,始終沒找到一個感情上的歸宿。
究其原因,或許是她事業心太重,或許是遇人不淑,或是緣分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