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五 | 楚莊王,看他如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

2024-11-04楚莊王

……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週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

春秋五霸除了前面講過的四位,最後一位是誰?他又有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楚莊王

是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中的最後一位霸主。

春秋末期,孔子曾造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仁」的思想相符。 自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作用。

楚莊王在位23年,說到楚莊王,經常會用到一個成語“一鳴驚人”,這又是怎樣的典故呢?一起了解一下。

楚莊王

小故事分享:

一鳴驚人

楚莊王統治朝政的三年中,沒有發布一條政令,也從不治理朝政,每天就是喝酒打獵遊玩,還不允許別人勸諫,一旦勸諫就處以死罪。擔任右司馬的伍舉認為楚國的局勢非常不利,想要勸諫又不敢觸犯禁令,於是就去拜見楚莊王,並以請教謎語為由暗示,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鳥叫什麼呢?”

楚莊王一听就明白了,但是因為時機還不成熟,他就說:“這隻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又經過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親自處理朝政,整頓朝綱,後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齊軍,又出兵討伐晉國,在河雍戰勝晉軍,最後,在宋國匯合諸侯,終使楚國稱霸天下。

楚莊王

楚莊王摘纓會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在平定叛亂後犒賞眾多文臣武將,寵姬嬪妃也都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莊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回到楚莊王面前,許姬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不但沒有下令點燃蠟燭,反而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為了方便大家盡興飲酒,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 大家都按照楚莊王吩咐,把帽纓取下後,楚莊王才命人點上蠟燭。

席散回宮後,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過了三年,楚國與晉國交戰,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耗,楚軍開始吃緊。這時候,楚軍中有一武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一馬當先,躍入敵陣。斬殺晉軍無數,晉軍都望風而逃,最後楚國大獲全勝。

楚莊王訝異地問他說:“我的德行淺薄,又不曾特別優待你,你為什麼毫不猶豫地為我出生入死呢?”那大臣回答說:“我從前因喝醉而失了禮節,君王您隱忍而沒有誅殺我。君王您的德行讓我始終無法報答,直到今天才終於有了機會!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帶斷的人哪!”。

楚莊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