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無線超越班》開播,勾起了無數人對往日的回憶。尤其是一眾TVB演員上台即興表演,更是讓人驚喜連連。
就在鄧萃雯、張可頤同台飆戲時,佘詩曼突然以董佳爾淳的造型現身登場,讓無數觀眾直呼回憶殺。
回想起18年前,《金枝欲孽》斬獲當年香港年度收視冠軍,佘詩曼飾演的董佳爾淳深入人心,為她積攢了一大波人氣。
在《鳳凰四重奏》中,她以一己之力把祖孫四代人的4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憑藉著這份出彩表現,她成了TVB史上第一位雙料視後。
近幾年,她又在《延禧攻略》中以精湛演技,完美詮釋了不同時期的純妃,在內地翻紅。
這些年來,佘詩曼似乎沒有女演員的中年焦慮,也不受娛樂圈裡流量氾濫的影響,雖然已經47歲,仍踏實地堅守初心,從容地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寬。
她到底憑什麼?
01
越是不被看好,越是要努力
佘詩曼成長在單親家庭,5歲那年,父親過世,當時母親仍懷著孕,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但她從來沒有看過母親在自己面前哭泣。唯一有一次,她聽到臥室傳來很小的哭泣聲,悄悄走過去,才發現母親一個人在偷偷哭。
她心疼極了,用小小的雙手抱住媽媽,對她說:“你是不是怕以後沒有人陪你睡,那我從今天開始陪你睡。”
從那以後,一直到18歲,她一直和母親一起睡。
在佘詩曼的身上,似乎從小就帶著一種迎難而上的堅韌。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她都沒有因為當下的困苦而放棄成長。
從瑞士讀書畢業回到香港後,恰逢歲末年初,佘詩曼一時之間並沒有找到很合適的工作。
在母親的鼓勵下,她參加了1997年的香港小姐選拔。
當年的比賽可謂高手雲集,佘詩曼沒有優勢。
從來沒有參加過這類活動的佘詩曼,也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於穿著泳裝在眾人面前,都會緊張得全身通紅,眼睛只敢往地上看。
但隨著比賽的進行,她轉念一想,既然來參加,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適逢香港回歸,決賽的主題是用六大朝代的主題展現各自的風采,聰慧的佘詩曼憑藉著讓人驚豔的古裝扮相拿下了比賽的第三名。
就這樣,她被TVB簽約,順利進入演藝圈。在這個過程中,佘詩曼也驚訝地發現了自己對演戲的熱愛。
其實,佘詩曼的演藝之路一開始並不順利,她等了很久才有一個試鏡的機會,雖然當時還什麼都不懂,卻很認真地回答說「我要去」。
她深知,機會不常有,一有機會自然就要把握住。
就這樣,她出演了出道以來第一部古裝劇《雪山飛狐》,而且還是女主角苗若蘭。
從小到大,佘詩曼並不是在一片肯定聲中長大的,相反,命運給她設置了很多關卡,但每一步她都沒有往後退。
人生路很長,浮浮沉沉,唯有向上攀爬,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才會一點點靠近想要的未來。
02
從一無是處到登頂影後,背後是她極大的耐心
佘詩曼接到苗若蘭這個角色後,TVB考慮到她沒有充足的表演經驗,在拍攝之前,還特意讓她參演了一部其他劇,提升演技。
但即使如此,佘詩曼在《雪山飛狐》中的表現還是招來了一片罵聲,就連她說話的聲音都被說成是「雞仔聲」。
在劇組裡,她也常被導演罵,對方甚至把劇本砸向她臉上。那段日子裡,佘詩曼又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反覆捫心自問了許久,她逐漸清楚自己要怎麼做。
有問題就去改正,她開始用心面對自己的問題。
台詞不行,她就聽從前輩指點,每天讀報紙,聲音大到連鄰居都能聽清楚;表演不好,她就上各種專業課,在拍戲間隙見縫插針地學起來。
3年後,她終於以《十月初五的月亮》中君好一角,贏得了一片喝采。
這對於佘詩曼來講,儼然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她越發相信,努力拍戲就會取得好成績。
在後來的拍戲過程中,她越發拼命了,幾乎全年都排滿檔期,曾經一年拍120集電視劇;熬夜更是成為家常便飯,最長紀錄有過五天四夜沒睡覺。
她的演技也逐漸被越來越多人所認可,汪明荃曾評價她說:“阿佘演戲能一秒鐘變臉。”
最終,她以《鳳凰四重奏》中的精彩演繹,成了TVB史上第一位雙料視後。
同年,她也塑造了《金枝欲孽》中董佳爾淳的經典形象。
頒獎典禮上,她激動不已:“我很感謝TVB,由大家說雞仔聲、不會演戲,直到今天拿到這個獎,我很開心,我會繼續努力。”
她終於從演藝小白成了TVB的當家花旦。
這段期間,佘詩曼還遇到了一段愛情。在拍攝《情緣汽水機》時,她和陳浩民相愛了,甚至一度將結婚提上日程。
然而,沒多久,兩個人便傳出來分手的消息。原來他們分隔兩地拍戲,聚少離多,感情也隨之變淡了。
但這些並沒有影響佘詩曼繼續一路向前。她始終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
有些事情一開始的起點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能付出多少。當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累積位能,取得成績就是早或晚了。
03
從TVB出走到內地翻紅,她靠的不僅是演技
在TVB多年苦心磨煉,佘詩曼有了足夠的經驗與能力。但因為TVB整體發展問題,佘詩曼也開始尋找其他出路,力求突破。
她先和TVB改簽部頭約,然後把目光轉向內地市場尋找合適的機會。
這一轉變自然有很大的風險,佘詩曼自己也說:“不踏出那一步,我永遠不知道後果怎樣,我覺得應該趁年輕,跳出溫室,嘗試走一條自己的路。”
轉戰內地市場,擋在佘詩曼面前的最大難題是語言,她那時的普通話僅能勉強應付。
拍攝《建元風雲》時,面對著大量的台詞,佘詩曼一度覺得力不從心,一著急就會說出粵語來,覺得很愧疚。幸好有搭檔的體諒與包容,拍攝才順利進行。
而佘詩曼並沒有因此躺平,反而是一有機會就觀察身邊人的發音,一有時間就多加練習。慢慢地,她的普通話越來越流利。
面對新的合作對象,她更是認真觀察、努力學習。隨著幾部劇的磨合,佘詩曼逐漸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節奏。
之後,拍攝《延禧攻略》時,為了確保自己的表演以及和對手演員做好配合,她會把每段台詞分成兩部分。前面都是粵語,最後一句換成普通話,方便對方接戲。
最終,《延禧攻略》大火,佘詩曼在內地又紅了起來。
那段時間,她的工作量暴增,檔期排得很慢,雖然很辛苦,但佘詩曼依舊果斷選擇牢牢抓住。
隨後,她又出演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的女主角範湘兒,把一個東北女孩刻畫得真實地道。最終,她也因此拿到了第16屆中美電視節金天使獎年度最佳女主角。
誠然,多年的表演生涯,佘詩曼的演技越發爐火純青。但每一次的角色都出新,靠的更是一份初心。
就像她在訪談中說的:「拍每一部戲都力求把自己當作新人,保持好自己那份好奇心。」
或許沒有人的一生可以一路坦途,但關鍵時刻能決定航向的,還是取決於做事情的初心。
04
未來還有很長,要享受生活
如今,佘詩曼已經47歲,在她的身上,我們絲毫沒有看到年齡帶來的焦慮。
她仍舊在熱愛的事業裡面盡情打拼,不斷拍攝新劇,參與各種綜藝,嘗試各種新的挑戰。
戲外,她一直感恩那些未曾謀面的影迷。 5月28日生日當天,她連發上百條微博感恩粉絲,每一封信的背景都各自不同,足見用心。
事業上不斷攀登高峰,但身邊好友的一句靈魂拷問「你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有沒有享受過一天生活」讓她反思。特別是最近幾年轉戰內地拍戲,一年就拍一部戲,工作量驟減讓她不知如何面對空閒時間。
慢慢地,她意識到演戲並不是她的全部人生,她開始更多地陪伴媽媽。因為媽媽的生日與TVB台慶是同一天,自從入行,她沒陪媽媽過一次生日。
如今她終於可以熱鬧地邀請親朋好友為媽媽慶祝生日了。
屬於佘詩曼的人生,未來還有很長。
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是自己手寫的劇本,既可以選擇隨波逐流,也可以選擇鎖定目標執著向前。
祝福最好的阿佘能夠在熱愛的事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生活越來越美滿。
也期望每個追逐夢想的人,都能夠在嶄新的2023年,乘風破浪,直掛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