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鄭和,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監。 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航行,是偉大壯舉民族英雄。
鄭和畫像
話說600年前,明朝的一位帥哥遠涉重洋,不遠萬裡來到長頸鹿的故鄉-非洲,完成了一次人類的航海壯舉。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華的天威也從此傳播到了遙遠的非洲大陸。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帥哥下西洋率領的可是「航空母艦」。 27,000餘船員,62艘長44丈,寬18丈,設有9槍12帆的巨無霸寶船為主力艦,用於運輸的馬船,作戰的戰船,運糧食的糧船和各大船隻之間運人的水船一應俱全。真可謂是如假包換的無敵艦隊。 鄭和船隊,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15世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隊。重要的是,這次遠航,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瑪繞過好望角早98年,比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早116年。也就是說,中國人早於西方人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出去轉了一圈,開拓了視野,了解了大千世界。
鄭和下西洋船隊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歷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並贏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
鄭和下西洋船隊
身為中國首位真正意義上的航海家,他為後世留下了哪些青史留名的功績和影響呢?
一、對國外的影響
1.向外國傳遞了中華文化,利於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2.中國的絲織品、瓷器受到西洋諸國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外國的香料也運送到國內,並且與各國互通有無,各自取長補短。
二、對國內的影響
1.外交軍事:與許多國家進行溝通交流,宣揚了明朝的威望,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的同志,懲治了海盜。
2.政治:鄭和船隊遊歷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周邊許多小國臣服於明王朝,鞏固的王朝穩定。
3.經濟:引進許多新的生產技術,改善國內的手工業發展,發明了新器型扁壺、花澆等。
4.文化: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5.宗教: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尼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傳播,帶回了天方國大清真寺的寫真畫本。
鄭和在七次航行中,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580週年(1405-1985年),中國曾發行4枚紀念郵票。
2005年7月11日,被認定為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日。中國舉行包括文物展、紀念大會 在內的系列紀念活動。同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也即鄭和下西洋的決策日)確定為“中國航海日”,同時也作為“{ b}世界海事日”在我國的實施日期。由此可知國家對鄭和下西洋的影響力予以肯定。
我們要走出去,像鄭和船隊一樣遠洋世界,當然,我們不是為了炫耀什麼,只是為了友好訪問。 1985年11月,由我國海軍132號飛彈驅逐艦和綜合補給艦組成的友好訪問編隊,從上海吳淞軍港起航,應邀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三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我國艦艇編隊首次出訪,代表了我國海軍從近海走向遠海,從蔚藍走向深藍。
「哈爾濱號」飛彈驅逐艦
我國海軍自2008年索馬利海域護航以來,至今已經有33批護航編隊執行了遠洋護航任務。我國先後多次向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派遣護航艦隊。共為3,400餘艘中外船舶實施了安全護航,22次對海盜襲擊的33艘中外船隻實施了營救行動,充分展示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和我軍和平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海軍護航編隊
2012年9月25日,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 「遼寧艦」入役後不久,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艦載戰鬥機殲-15成功實現在航母起降,隨後又完成載彈起降、最大重量起降等飛行試驗。那一年,我們有了「航空母艦style」這個最熱門的話題。
國產航母遼寧艦
在國內,遇到麻煩呼叫110,到了國外,遇到危險呼叫祖國。強大的祖國是每個中國人最強的後盾。 2016年,胡塞武裝大規模襲擊也門,對我國公民造成重大安全威脅,為此,我國立刻派出「臨沂」艦、「滄坊」艦、「微山湖」艦對在也門公民進行安全撤回。
去年,我國各種軍艦如同下餃子一般紛紛下水,加入海軍大家庭中。共入列飛彈驅逐艦1艘、飛彈護衛艦9艘、戰車登陸艦5艘、綜合補給艦3艘,入艦艇總噸位近15萬噸,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2萬噸級艦船達到4艘,這真是一堆可愛的數字!
護航編隊人員及我國遊客
回頭看大航海時代,從鄭和最後一次遠航歸來,我們實行海禁,從此喪失先機,與世隔絕地等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用易中天的話說:杯具啊!真是一步走錯,步步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