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的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真可謂風光無兩。
隨著新能源車的升溫,比亞迪一飛沖天,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
5月20日數據顯示,比亞迪以8,375億的市值穩坐國內汽車產業頭把交椅,是第二長城汽車市值的2.5倍,第三等上汽集團的4倍多。
縱觀世界,比亞迪的市值直接跑到了汽車產業全球第三,緊跟在特斯拉和豐田,牢牢地把德系巨頭大眾賓士等集團壓在身後。
掌門人王傳福的身價甚至超過了馬雲。
目前來看,比亞迪的前景可謂一片光明,曾經那個讓國人視為笑話的BYD,再也消失不見了。
比亞迪能有今天,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當看過創始人王傳福的過往,才發現一切有跡可循。
1966年,王傳福出生在安徽蕪湖的農民家庭。
在那個年代,貧窮是很多人無法擺脫魔咒。
而王傳福的家庭,貧窮不說,人口還很多。
他排行老七,前面還有五個姊姊和一個哥哥,算上父母和後面增添的妹妹,家裡一共十口人。
一家十口人,平常靠父親給人做木匠過日子。
父親為人正直,明明自己過得很艱辛,卻還能盡自己最大所能幫助他人。
他常對孩子說:人窮志不窮,做人要忠厚,要本分。
王傳福受父親影響,從小就養成了堅韌的特質。
那時候,雖然常常吃不飽飯,但一家人都生活在一起,那種其樂融融的幸福感,能夠讓人忘記生活上的不易。
然而,這美好的一切,在王傳福13歲那年戛然而止。
父親因為長年不停歇地工作,積勞成疾,不幸在病痛中過世。
頂樑柱轟然倒塌,生命的重擔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
為了養活孩子,她沒日沒夜幫別人縫補衣服,沒多久,就大病了一場。
哥哥王傳方不得已輟學打工,貼補家用。
幾個姊姊也相繼嫁人,妹妹被送到了親戚家寄養。
因為家庭的原因,王傳福看起來比同齡孩子更成熟,他將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
他深知,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家人的命運。
可命運最是無常。
王傳福中考那年,扛不住的母親,也撒手人寰。
得知消息的他,丟下筆,瘋了一樣地奔向家中。
但他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這件事給王傳福帶來了巨大打擊,為此錯過了兩門課程,沒有考上當時熱門的中專。
那時,中專畢業後可以分配工作,王傳福已經想好要為家裡分憂解難,但他什麼都沒有了。
他望著家裡破舊的房子,又想到剛結婚不久的哥哥,決定輟學打工,不連累哥哥。
在哥哥王傳方眼裡,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
他立刻反對王傳福輟學,並說:
“再苦再累也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聽完這番話,王傳福心裡一哽,淚水公頃模糊了眼睛。
他立志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哥哥的良苦用心。
這一年,他才15歲。
人生的命運有時候就是偶然的,一個小小的因素就能改變人的一生。
王傳福因為家變沒能考上中專,進入了縣內的一所普通高中。
這種偶然給了王傳福進一步上大學深造的上升空間,否則,一代科技狂人很有可能就淹沒在了平凡的生活中。
進入高中後,王傳福開始了住校生涯。
每個月末,嫂子都會給他10塊的生活費。
嫂子張菊秀,是個賢良淑德的女人。
剛進門沒有享受到一個新娘子該有的快樂,而是要為了柴米油鹽煩惱。
有一次,家裡實在沒有錢了,嫂子捨不得他在學校吃苦,就紅著臉敲開了鄰居的家門。
她是去借錢的。
挨家挨戶地敲門,一毛一毛地借,總算湊到了4塊多的生活費,讓他不至於在學校餓肚子。
王傳福看著嫂子將一毛一毛組成的生活費交給他手中,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不辜負親人的殷殷期盼。
少年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連高中老師提及他,都是十分地感嘆:
“王傳福是我教過最努力的學生,他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上天從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
1983年,王傳福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南礦冶學院(現雙一流985 211中南大學),是學校唯一一位考上大學的理科生。
那一年,他17歲。
中國有句古話:長兄如父。
王傳福上大學那天,哥哥將結婚時帶的「上海牌」手錶送給了他。
嫂嫂更是變賣了自己的嫁妝,那是一對金耳環,是她身上最值錢的東西。
所得的費用,全部用來給他交了學費。
“能有這樣的哥哥和嫂子,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後來,王傳方為了更好地照顧弟弟,又把家搬到了弟弟大學的所在地:千里之外的長沙。
他在學校門口擺攤做點小本生意,承擔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
轉眼間,大學四年過去了。
王傳福被保送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讀研,畢業後留院服務。
工作的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副主任,也是單位裡最年輕的幹部。
之後,他在英國權威刊物《寶石雜誌》上發布「稀土金屬渣做電解陽極」和「影響金屬陶瓷結構的氧化釔(Y2O3)」研究報告,剛發表便被各地專業刊物廣泛轉載。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決定任王傳福為公司總經理。
王傳福答應下來後,想都沒想就帶著兄嫂一起去了深圳。
他還在深圳為兄嫂物色了一個位置不錯的店,讓他們在這邊開小超市。
這一年,王傳福26歲,絕對當得起年輕有四個字。
在深圳,他看見很多人在用“大哥大”,這個像磚頭一樣的手持無線電話,售價竟然高達上萬。
裡面的小小的電池,就能賣到上千顆。
而電池,恰好是王傳福的研究專長。
更令他振奮的是,在那個時期,世界電池製造大國日本宣布放棄鎳鎘電池的生產製造,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塊大肥肉。
大好機會就在眼前,王傳福想都沒想到就扔掉了手中的“鐵飯碗”,下海經商去!
這個舉動,在兄嫂看來,實在是太瘋狂了。
“福子,我們家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你在研究院好好幹,前途是一片光明啊。”
在商界摸滾打爬多年的表哥呂向陽,也忍不住勸道:弟弟,你跟我不一樣,你還有選擇,為什麼要冒這個險?
但誰都沒有想到,王傳福半點都沒有退縮,反而堅定地說:
“你們就讓我去幹吧,我有這個能力,如果不抓住機會,一定會後悔一輩子的!”
沒有人能比王傳方夫婦更了解王傳福的為人,他們這個弟弟,堅韌又不失穩重,能讓他說出這樣一番話,那就一定沒有錯!
王傳方決定把小超市關掉,大力支持他。
表哥也在他融資無路的時候,借了250萬人民幣的「創業基金」。
那是一個「萬元戶」都極為稀少的年代,250萬人民幣意味著什麼?
王傳福明白,這意味著表哥對他的信任。
正是這份信任,讓呂向陽不僅成就了王傳福,也成就了自己,更被譽為「中國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