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為什麼會覺得尷尬,那一刻不應該是對犧牲戰友的懷念,不是應該跟著劇情的走向,悲痛從心底升起!
吳剛老師,拉著長音,叫犧牲戰友名字,如果那名字裡有你認識的,熟知的,或是身邊人,你還會覺得尷尬嗎?從來沒覺得英雄離我們很遠,那些負重前進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前行,孤單前行的路上,卻只有信念支撐著他們。
警察,在決定走上這條路的那一天,他們就知道,心裡有他們的是人民,沒有他們的也是他們的人民。大聲呼喚戰友的名字,是因為他們早已深深的刻在了活著人的心裡!這種情誼,就叫戰友,一個可以把後背交給對方的信賴之人。
我永遠記得安欣奮不顧身的搶下李響手中的手榴彈,臥倒的那一幕,戰友的情誼,就是如此。
以此喚醒楊健,我覺得是編劇最用心的地方。楊健放下槍,喊到的那一刻,才是對曾經的自己做出最對的選擇。人可以犯錯,不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事實上,那些說尷尬的人,是因為沒有感受到痛。為何我們會因為劇情而潸然淚下,就是因為在那一刻的當下,觸動了你的感知神經。
正義就是正義,永遠不能被輿論的導向淹沒。
就像安欣,一輩子只為查明真相,一輩子就想給京海一片乾淨的天空,卻因為高啟強,逆襲之路變成了,去菜市場租個攤子賣魚,去買個等離子電視,還想進局子認識個警察,甚至跪個乾爹,讀孫子兵法,連大年夜去公安局吃餃子看春晚都成了熱捧的詞彙,還說什麼,咖啡不用衝,遲早會成功,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
大家看到高啟強如此風光的同時,難道沒注意到,他到底乾了多少壞事,他到底害死了多少人嗎?明面上的是電視劇展現出來的,那背後呢?高啟強手下那些人幹的隨便一個買賣,都是對人徹底的毀滅!
京海百姓的苦,如果在當下,你還會覺得,那一切呈現的畫面都是尷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