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自古以來就有紅顏禍水這麼一說,女子長得漂亮對於他的國家來說可能並非幸事,但是對於這個女子本人來說,難道就是幸事嗎?對於隋文帝皇后蕭氏來說過人的美貌可能不是一件幸運的事,蕭皇后一生顛沛流離失所多舛,野史傳聞中說她美艷無雙曾經被六位帝王爭搶,那蕭皇后真的令六位帝王如此著迷嗎?她被六位皇帝爭搶又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嗎?
現在的影視劇中蕭皇后的形象並不怎麼好,她在亂世中為了活命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彷彿在人們眼中只有不守婦道的女子才會被人爭奪。但實際上,亂世中真實的蕭皇后人生淒慘,只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她的一生只得在政治的洪流中起伏。
蕭女王原本是西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生母是皇后張氏,本來她應該是正兒八經的嫡公主,但因為她出生在二月就被視為不詳。那時候古人認為二月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在二月出生的女孩更是災禍就算是皇家公主也不例外,於是剛出生的蕭皇后就直接被父親送給了東平王,但不知道是巧合還是蕭皇后真的是災星,東平王收留他沒多久全家竟然接連病死。隨後,蕭皇后又被轉送給了舅舅張軒,好在舅舅真心待她,雖說不是精緻的宮廷生活但是讀書識字、禮儀教養一樣也沒落下。然而蕭皇后沒有享受到真正公主的待遇但卻要履行當公主的義務,即是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有心跟西梁聯姻,便計劃讓兒子楊廣娶一位公主,孝明帝也很贊同聯姻,於是便找來相術師給公主們測算八字。但遺憾的是公主們都算了個遍,卻沒有一個跟楊廣合八字,這可怎麼辦?這時孝明帝才想起來在鄉下還有個女兒,於是蕭皇后就這樣回了宮。測算八字之後這位相術師給了一句極高的評價“母儀天下”,也正是因為這一句“母儀天下”蕭皇后的人生自此再也不見安穩。
這四個字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分量,只因為說出這句話的人是歷史上著名的相術師袁天罡,作為《推背圖》的作者袁天罡聲名在外,即使是現代也有不少人相信風水命數一說,更何況是古人呢?這樣一句評論不就暗示了誰娶了蕭皇后誰就能稱帝嗎?蕭皇后轉眼間從一個無名的公主成為了無上皇權的象徵,人人爭搶的香餑餑,隋文帝楊堅十分滿意,於是比楊廣大了三歲的蕭皇后就這樣嫁進了大隋。兩人成婚時蕭氏不過才是個15歲的小姑娘,正好情竇初開,溫柔賢惠;楊廣也還是個稚嫩孩童,為人孝順,兄友弟恭,這對少年夫妻的確度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時光。
其實蕭皇后是個十足的賢內助,蕭皇后出身於西梁皇家,又是蘭陵張皇后的獨女,於是蕭皇后在和楊廣成婚後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助楊廣拉攏了大量江南士族,一舉幫楊廣坐上了太子之位直至成為皇帝,楊廣也正式冊立她成為了皇后。蕭皇后確實是母儀天下了,但這樣一來不也側面證明了誰娶了西梁蕭氏誰就可以成為帝王嗎?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暴政不斷,儘管蕭皇后也曾作《述志賦》勸誡但都收效甚微,民間四處爆發起義,其中除了李淵還屬從揚州起兵造反的宇文化及勢力最強。大業十四年(618)宇文化及帶兵直衝皇宮,隋文帝楊廣被殺,蕭皇后帶著幼童及女眷被俘,但宇文化及對蕭皇后覬覦已久,不久後宇文化及在魏縣登基把蕭皇后封為了淑妃。
但隋唐末年亂世群雄並起,這頭沉浸在美人鄉中無法自拔的宇文化及一不留神,另一頭山東的竇建德就開始逐步蠶食宇文化及的地盤。不過他跟宇文化及半斤八兩,打敗宇文化及之後竇建德也放鬆了警惕,在俘獲了蕭皇后等若干美人之後竇建德也開始沉浸在溫柔鄉中徹底不問國事。幸好楊堅的女兒義成公主出現了,當初義成公主遠嫁突厥和親,蕭皇后算是她的親嫂嫂,雖說楊家已經覆滅但是蕭皇后也算是她在這世上為數不多的親人,不忍心看嫂嫂受盡折辱的義成公主決定救蕭皇后水火。義成公主派人找到竇建德讓他交出嫂嫂蕭皇后,竇建德不願得罪突厥只能乖乖把蕭皇后交了出來,於是蕭皇后就跟著義成公主派來的馬車去了突厥。
根據史料記載蕭皇后帶著自己的孫兒一起去了突厥隨後在突厥安定了下來,處羅可汗是當時的突厥王,處羅可汗對蕭皇后禮待有加,還將她的孫兒楊政道封為了隋王,跟隨蕭皇后前去突厥的中原的人也都被分配了部落跟住所。那時候的蕭皇后已經快年過半百了,經過了這亂世的紛爭,神形憔悴,所幸可汗尚且尊重她,如此蕭皇后逐漸融入了突厥的生活。
若是故事到這裡結尾也不算傳奇,貞觀四年(630)唐太宗李世民率兵攻下了突厥,蕭皇后在李世民的親點之下被迎回了長安。其實按照輩李淵原本是隋文帝的侄子,而李世民還娶了楊廣的大女兒,這樣說起來蕭皇后其實是李世民的長輩;更重要的是蕭皇后畢竟曾是中原皇族,被突厥一直霸占著也不是個道理,基於這些原因李世民親自將蕭皇后接回了宮中。在後世的許多傳言中說蕭皇后與李世民關係曖昧,甚至在清代的《隋唐演義》中說蕭皇后被封為了昭儀,野史中也有許多關於蕭皇后的豔史流言,其實現代史學界根據考古挖掘的證據顯示在揚州曹莊發現的隋唐古墓被證實為隋煬帝和蕭皇后合葬墓,史料也記載貞觀二十一年(647)蕭皇后去世,享年81歲,唐太宗李世民將蕭皇后與隋煬帝合葬。
蕭皇后一生坎坷的確在幾位帝王中流轉,雖然可以說是貪圖她的美貌,但更多的時候蕭皇后是作為丈夫戰敗後的俘虜被勝利者接收,而她的出身和政治地位更像是勝利者炫耀自己功績的一種戰利品,所幸李世民出於對她的憐憫和敬重讓她最後重回故土。蕭皇后的一生承載著封建王朝女子的命不由己,她顛沛流離失所不過是亂世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在爭奪她的時候有誰問過她的想法呢?後世者在污名化她的同時和這些爭搶她的人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