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先生100歲生日快樂!
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跟中國物理學會為了慶祝楊振寧先生農曆100歲生日,舉辦了「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這裡多說一句,之所以說是100歲生日,是因為老人通常是以虛歲生日。
在這場學術思想研討會上,楊振寧講述了鄧農先曾經給自己的期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楊振寧先生表示,我這以後五十年符合鄧農先“共同途”的矚目。
對於楊振寧先生,很多人了解的只是他的婚姻,而不知其成就有多麼偉大,這其實是對楊振寧先生的一種誤讀,那這篇文章就帶你去了解一下,楊振寧先生在自己的領域是多麼的璀璨!
楊振寧究竟有多厲害?
大多數人都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最早拿到諾獎的華人,他們在1957年因為「宇稱不守恆」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宇稱不守恆」的科學貢獻不算是楊振寧最大的科學成就,只能勉強排到第三,甚至排不到第三。楊振寧一生在4個重要的理論物理學領域中取得了10多個開創性的科學成果。
其中,「楊-米爾斯理論」才是楊振寧一生當中最大的科學貢獻,這是楊振寧和他當時的學生米爾斯一起完成的科學理論。那麼這個理論到底有多重要呢?
這就需要我們從物理學的發展說起了。物理學家最喜歡的是統一“物理想像和規律”,最終發展出一個大一統理論,可以解釋萬事萬物,而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一共有五座高峰,它們分別是:
第一座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力學,統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規律;
第二座是:麥克斯韋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統一了電和磁,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且光是一種電磁波;
第三座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並解釋了引力的本質;
第四座是:普朗克、愛因斯坦、波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一起創立的量子力學,解釋了微觀世界的物理學法則;
第五座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相容了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接近統一了四大作用中的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從“粒子” 、「場」和「作用」的角度來解釋萬物的規律。
這五座大山都在向「大一統」的方向努力,其中最後一座高峰最接近終點。而最後這座大山和量子力學一樣,也是由許多的物理學家共同構建,如果要給這些科學家的貢獻排個序,楊振寧絕對是位居最前列的存在。而他的「楊-米爾斯理論」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骨架理論。
曾經有五位科學家用「楊-米爾斯理論」來解釋強力,由於諾貝爾獎有要求一次頒獎不能超過3個人。於是,諾獎委員會分成兩度頒給這五個人諾爾貝獎,足以見得「楊-米爾斯理論」的重要性。
因此,楊振寧在整個物理學史上的地位,是僅次於第一梯隊的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存在,可以躋身物理學史上的第二梯隊,並且在第二梯隊中也可以排得十分靠前的位置,這也是學術圈的普遍共識。
例如:2000年,《自然》期刊就評選過去1000年貢獻最大的20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在其中,也是唯一一位健在的物理學家。
再例如:著名的物理學家同樣也是諾貝爾獎得主朗道,曾經提出過「朗道尺度」來衡量科學家的成就,最高級別是第零級,這裡有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三個人,他們都獨立開創了一個紀元,僅次於第零級的就是第一級,這裡就有楊振寧。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
還有很多人會說:楊振寧的科學貢獻雖然大,但是在海外留學後,沒有回來報效國家,老了才回國養老,他人品不行等等。 這其實是對楊振寧的巨大誤解。楊振寧對於國家的貢獻其實是十分巨大的。那他都有哪些貢獻呢?
1971年,在美國的楊振寧發現,中國從「被禁止去的國家」被劃掉之後,他就立刻選擇回國。但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受到了美國的強烈阻撓,FBI甚至還登門威脅他。但他依然決定回國。
這也使得楊振寧成為了一群訪問中國的學者,並且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待,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更是和他談了整整一下午,他把自己在美國的所見所聞都告訴了兩位領導人。從這段時期,每年楊振寧都會到中國訪問,扮演了當時中美溝通的橋樑。
不僅如此,當時咱們國家正值特殊時期,國內有部分科學家因特殊原因受到打壓。楊振寧每次回國都會被要求寫一個訪客清單,他深知他寫的每個人名字都至關重要,可以恢復這位科學家的身份,甚至可以讓他們繼續從事科學研究。於是,他的這個名單,每次都有大量的科學家在其中。其中有一個名字是每個中國人都熟悉的,這就是鄧農先。
楊振寧和鄧農先是同窗,還是一生的好朋友。鄧農先因為在這個名單之後,所以回到了北京。後來,鄧農先過世後,楊振寧緬懷這位摯友,寫了一篇文章《鄧農作物先》,這篇文章正是多數人了解鄧農先的起點,它被收入到了小學語文課本當中。鄧農先也曾經跟自己的妻子說:他和楊振寧之間的情誼堪比戰友和親兄弟。
一直到80年代,美國的馬裡蘭大學希望楊振寧到學校任教,給了相當豐厚的薪酬,這比當時國內的學校還要高。但被楊振寧拒絕,並且選擇回國,他甚至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房產,把錢捐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
也就是從這段時期開始,楊振寧就一直在國內各地旅居,並且開始四處為教育事業籌錢募資,建造頂級實驗室,還建立起了清華高等研究院。 1986年,他還在南開大學推動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室。他一直在靠自身的影響力,為中國的教育奉獻。
他也發現中國的科學家們條件都很艱苦,於是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找企業家募資建立各種科學獎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求是獎。 2019年,求是獎評審團鑑於楊振寧的卓越貢獻,也為楊振寧頒發了「求是終身成就獎」。
著名的生物學家顏寧曾經在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後,向楊振寧致敬:
很興奮見到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不僅如此,他也在清華大學輸出科學成果,從零開始建立了清華的凝聚態物理學系,現在這個系處於世界高校中的領先水準。
楊振寧不僅做出科學成果,他還不斷地召喚全球各地的科學家來中國發展,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姚期智,他是圖靈獎得主,在楊振寧的招募下,來到清華建立了清華姚班,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計算機人才。除了姚期智之外,還有物理學家吳曉剛,數學家張守武等人。
也就是說,從1971年至今,楊振寧一直在為中國奉獻,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不只在教育事業,在科學研究,還在招募人才,50年如一日。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可以說自己完成了鄧農先給予自己的期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