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的到來,楊振寧已經101歲了!
前兩天母校合肥一中迎來建校120週年,身為知名校友的楊振寧,特地錄影向母校報喜。
影片中的楊振寧說話句句清楚,但一看就是強打精神,畢竟年齡太大了,101歲的老人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乾其他的,說話絕對是刻意的,不像年輕時那樣輕鬆侃侃而談。
楊振寧前段時間不小心摔角住院,雖然躺在病床上,依然不忘拿著電腦工作很敬業,但明顯感覺出來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了。
對於40多歲的翁帆,楊振寧是很希望她改嫁,找到新的幸福的。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著名的物理學家,身兼多個職位,最有名的就是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一生都在為科學奮鬥,他1922年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4歲時就開始認字,是母親教的。
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學得還挺快。看他天資聰明,父母一直悉心培養他。
1928年,楊振寧的父親從美國回來。同年,楊振寧隨父親赴廈門大學進小學讀二年級。
原來楊振寧的父母是非常有文化的人,怪不得他後來有那麼高的成就,受父母的影響很大。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原西南聯大的教授,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
1929年,楊振寧的父親應聘至清華大學,隨後舉家赴北平,居於清華園西院11號。
楊振寧跟著入讀子弟學校成志小學三年級。
不過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社會不是很安寧,經常有動盪,而他也跟著歷史的潮流四處顛簸。
原本楊振寧小學畢業以後,繼續在北平讀中學,結果因為特殊的歷史事件,北平不穩,楊振寧便隨著父母以及弟妹返回合肥。
期間楊振寧一直沒有間斷學習,父母一直在教他,因此他的文化課基礎很紮實。
雖然生活顛沛流離失所,但父母一直努力讓楊振寧進入正規的學校讀書,沒有耽誤他的成長。
1938年,受特殊歷史事件的影響,楊振寧全家逃難,經廣州、中國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達昆明,接著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
同年秋天,楊振寧以高二的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是遵從父親的意願報了化學系,後來改成物理系。
但物理系和化學係都一樣,是理工科,需要聰明的頭腦,還有紮實的文化基礎,楊振寧很明顯是非常優秀的。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後來又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攻讀研究所。
1944年,楊振寧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並沒有想著在國內發展,剛好得到了庚子賠款獎學金便赴美求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第一次遠離父母,獨自到海外求學,楊振寧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當然也很努力,因此讀書期間什麼都不想,一心一意研究專業。
1948年,楊振寧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與李政道合作。
兩人合作之後,提出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並且推翻了先前的一些理論。
他們不斷的創新,於1957年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社會不是很穩定,經濟不發達,楊振寧能有這麼高的成就,著實讓人驕傲。
得益於他一直努力的學習,身處亂世成績沒有受影響。
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特別感恩中國文化的薰陶。
他說:我是中西文化產物的結合,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又專心致志於現代科學。
1964年開始,楊振寧長期在美國發展,並且應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邀請,在新建成的中國香港大會堂發表演講,轟動一時,後來他與父母弟妹在中國香港相會。
1971年夏天,楊振寧回國訪問,受到周圍人士的熱烈歡迎,他已經是赫赫有名的科學家,無數人仰慕。
這次回到美國後,楊振寧在美國好幾個城市演講,讓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改變了一些美國人對中國的態度,願意與中國親近。
1999年5月,楊振寧正式退休,那一年,他77歲。
但他並沒有完全退休,偶爾還出來參加活動,前段時間不小心跌倒住院,在病床上拿著電腦工作,真是非常敬業。
回看楊振寧的一生,一直在為學術工作,好像很古板的樣子。
印像中,理工科的男生都不解風情,實際楊振寧還是談了幾段戀愛的,不過他為了學業放棄了初戀。
楊振寧17歲時遇見一個叫張景朝的女同學,當時楊振寧的父親是數學系的主任,張景朝是數學系的學生,她有時會去家裡找楊振寧的父親輔導功課。
當時的張景朝同樣十幾歲,出落得亭亭玉立,打動了楊振寧的心。楊振寧也很年輕,哪個少年不鍾情?面對漂亮的女同學擦出火花很正常。
這就是楊振寧的初戀,自從一見鍾情喜歡上張景朝之後,楊振寧內心就泛起層層漣漪,再也不是平靜的湖水。
只要張景朝沒來,楊振寧就很煩躁,什麼都不想做,而張景朝一來,他就感到很開心。
起初,楊振寧覺得這種感覺很美好甜蜜,這就是初戀的樣子,但後來發現對前途不利。
自從暗戀上張景朝之後,楊振寧的內心總是不安寧,胡思亂想,嚴重影響了學習,因此他決定不談戀愛,還不是交女朋友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習和工作。
就這樣,楊振寧為了學業放棄了初戀,只把這份美好埋在心底,深夜的時候偷偷想想,隔天和沒事一樣繼續努力學習。
想想蠻遺憾的,在同儕談戀愛的時候,楊振寧沒有談戀愛,跟書呆子一樣,天天死讀書。
但後來看到他的成就,又覺得一切都值得,想要有成就得專注才行,尤其要抓住年輕的時光,不能兒女情長。
當楊振寧有了成就時,愛情再一次來了。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念完6年書之後,又教了一年的中學,而他教學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班上的女學生,叫杜致禮,後來成了他的妻子。
杜致禮,1927年12月出生,陝西米脂縣人,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酷愛音樂和文學,是名媛。
她曾就讀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中,1944年在那裡讀高中的時候,認識了當時還是數學老師的楊振寧。
楊振寧是老師,杜致禮是學生,身份上相差蠻大,但實際上二人年齡差不多,杜致禮只比楊振寧小5歲,還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外表看著也般配。
二人認識以後一來二去便擦出火花,可惜那時楊振寧依然有點膽小,畢竟他是老師,跟學生談戀愛怕影響不好,就沒敢主動,但這份美好一直深藏在心底。
1947年,杜致禮隻身前往美國留學,進入宋美齡為她安排的美國著名女子學院衛斯理安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但不久,她家道中落,為了節省開支,便轉到紐約的聖文森學院。
在國外,杜致禮一心想著讀書,不敢跟外國人交往,畢竟不熟悉,更沒想過談戀愛,但愛情卻意外來了。
1949年的聖誕節,杜致禮在普林斯頓的中餐館茶園餐廳邂逅了5年沒見的楊振寧。
5年沒見了,時空變幻,但二人對彼此的感覺沒變過,這次楊振寧堅決不錯過機會,便大膽地向杜致禮表白,而杜致禮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點了點頭同意了。
在國外本身人生地不熟,孤單寂寞,兩個年紀相當有共同語言,又是一個種族的人互相表白,是那麼的美好!
1950年8月26日,28歲的楊振寧和23歲的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舉行了婚禮。
杜致禮1952年返回中國台灣,在花蓮中學當了一名英文教員,因楊振寧長期在美國發展事業,隨後杜致禮又跟著楊振寧一起到了美國生活。
在美國,杜致禮也找到了一份老師的工作,一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老師。
她和楊振寧在普林斯頓度過了大部分的時光,很美好又溫暖。
1951年杜致禮生下長子楊光諾,如今楊光諾是電腦工程師。
1958年次子楊光宇出生,如今是一位化學家。
1961年,女兒楊又禮出生,是一位醫生。
杜致禮與楊振寧共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如今三個子女全數定居美國。
前段時間,有三個子女回國探望父親楊振寧,還和翁帆開心合影,可見翁帆和他們的關係是很好的。
杜致禮在2003年10月因病過世後,翁帆將楊振寧照顧的很好,這點讓楊振寧的三個孩子很感動。
杜致禮是一代名媛,過世以後有長一段時間楊振寧無法走出來,接受不了別人。但時間久了,他覺得很寂寞,想找一個人陪伴,剛好就碰到翁帆了。
楊振寧長期在美國生活,思想觀念是很開放的,和國內的人不太一樣。
雖然杜致禮很有魅力,但楊振寧不認為一個人一輩子就應該只喜歡一個人,如果有條件,完全可以開啟新的戀情。
翁帆,1976年7月出生於廣東潮州,比楊振寧小了54歲,比楊振寧的三個孩子都小。
翁帆從小成績優秀,畢業於汕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英語B班,先是在汕頭的一家企業工作,一個多月後就離開那裡到深圳的高爾夫俱樂部工作。
她在深圳工作了三年,期間與中國香港的普通公司職員相戀並且結婚。
但這段婚姻只持續了兩年就宣告破裂,此後的翁帆暫時沒打算婚戀,選擇繼續深造報考研究生,2002年考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
2011年,翁帆在與楊振寧結婚後進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博士。
因此翁帆也是一個很有文化高學歷的人才,雖然年齡差異大,但她在觀念認知方面跟楊振寧是很般配的,交流起來沒有任何問題。
否則楊振寧也不可能喜歡她。
若翁帆只是年輕,思想保守沒文化,沒見過世面,跟楊振寧根本聊不到一起,二人是沒辦法走到一起的。
楊振寧和翁帆早就認識了,1995年楊振寧到汕頭大學參加物理學家大會時,與負責接待的翁帆相識。
那時的翁帆還是汕頭大學文學院英文系大一的學生,才19歲,亭亭玉立,很單純。
楊振寧當時是與前妻杜致禮一起參加的,翁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給楊振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楊振寧一抬頭,看到這個青春洋溢的臉龐,真的好讓人動心。
那時候杜致禮還在,楊振寧沒有多想,只是對翁帆有個特別的印象,一下子就記住這個女孩了。
翁帆當時很崇拜楊振寧,此後多年,她和楊振寧夫婦偶有書信往來。
杜致禮過世後一段時間,楊振寧情緒低落,很難走出這段陰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渴望有一個人來陪伴,畢竟一個人的日子很麻煩。
2004年2月的某一天,楊振寧到中山大學參加活動,突然想起了翁帆,便給她打電話,邀請她一起來參加活動。
翁帆感到很激動,很多年沒見面了,沒想到楊振寧居然沒有忘記她。
見面前,翁帆想著怎麼跟楊振寧說話,是不是要扶他?因為楊振寧已經82歲了。
但沒想到見面以後,楊振寧一點都不像老人,精神狀態好得很,翁凡緊張的心情一下放鬆了。
這次見面二人聊的很開心,談話也很隨意,之後楊振寧對翁帆難以忘懷,他孤獨的心被這個單純的姑娘溫暖了。
接下來的日子,楊振寧一有空閒就會打翁帆的電話,交流多了以後,兩人互生好感。
有一天翁帆接不到楊振寧的電話,會感到很失落,她覺得自己喜歡上楊振寧了。
2004年5月,楊振寧邀請翁帆一起去中國香港遊玩,還到內蒙古、廣西北海旅行,兩人穿著休閒裝,一起騎雙人自行車,在椰林小徑中快樂地穿行,完全不計年齡差距。
這樣一來二去的相處久了之後,楊振寧便向翁帆求婚,然後翁帆就答應了,她已經期待好久了。
起初翁帆父母是不太同意的,兩人的年齡差異太大,楊振寧比翁帆的父母還大得多。
但翁帆的父母思想很開明,一直尊重女兒的決定,最後還是隨她去,只要她幸福開心就好。
楊振寧只是年紀大了一點,但身分高,見識很廣,人品也不錯,是公眾人物,是靠得住的。
相反翁帆再找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如同前夫一樣,可不一定有保障。
2004年12月24日,翁帆與楊振寧在汕頭結婚。
網友議論紛紛,說這兩個人年紀差異這麼大,差54歲站在一起根本不像是戀人,像爺孫輩能行嗎?
如今19年過去了,他們的愛情經受住了考驗。楊振寧101歲,翁帆47歲,兩人恩愛如初,雖然沒有生孩子,但不影響感情。
楊振寧私下管翁帆叫帆帆,對她愛不釋手。
自從結婚以後,楊振寧就把大部分的身家交給了翁帆管理。翁帆早已不工作,天天養尊處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一天都如沐春風。
有人說,翁帆是圖楊振寧的金錢名利地位,現在看來不是。
人老了一般都會招人反感,但楊振寧已經100歲了,翁帆還能把他照顧得很好,每次出來都小心翼翼地扶著他。
這不是演出來的,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不是真心喜歡,誰會對一個老人這麼有耐心呢?
楊振寧與翁帆都是高學歷的人才,見多識廣,思想上高度一致,這一點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
別看楊振寧比翁帆大54歲,兩個人相處起來一點都不累,有共同語言,這才是他們感情穩定的重要原因。
楊振寧與翁帆結婚時,一個82歲,一個28歲,聽起來真的挺嚇人的,如今一個101歲,一個47歲,感情沒有變化,蠻讓人動容的。
這年頭能找到一個值得託付終生的人不容易啊!
不過楊振寧自覺時日不多,雖然他前兩天亮相,給母校發祝福視頻狀態看著還行,但明顯能感覺出來是強打精神,都站不起來了,而是坐著的。
年紀到這裡了,101歲,從自然法則來說,活不了幾年,很少人能活過110歲吧!
到時候楊振寧不在了,那翁帆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但楊振寧早已替翁帆想好了退路,楊振寧的思想一直很開放,他從不認為人一輩子就應該只有一段愛情。
於是他之前就是把財產分配好了,肯定少不了翁帆的,希望她將來改嫁,如果不想結婚,找一個新的男朋友年齡般配的,繼續幸福,而不是一個人孤獨終老。
翁帆是1976年的,這個年紀再找男友很正常。
翁帆的思想同樣開放,雖說她喜歡楊振寧,但不會為了他而孤獨終老。
翁帆還是捨不得楊振寧,當楊振寧語重心長的跟翁帆說,將來要繼續幸福時,翁帆滿眼含淚點點頭答應了。
翁帆知道她和楊振寧相處的時間越來越短,任何人都擋不住自然衰老,因此她現在格外珍惜與楊振寧在一起的機會,多一天算一天。
有人說翁帆很精明,等楊振寧不在了,翁帆名和利都有了,還可以再找男朋友,現在只是暫時委屈一下。
其實根本不是,看他們戀愛的過程,翁帆和楊振寧是真的互相喜歡,有男女之間的那種愛情的感覺,不是為了錢。
他們年齡相差54歲,肯定是不可能一直在一起的,估計沒幾年了,但不管將來結局如何,只要曾經擁有過就夠了,不一定非得天長地久。
因此楊振寧希望將來自己不在了,翁帆繼續幸福下去,而翁帆也一定會繼續幸福的。與楊振寧的美好,將永遠留在記憶中,深埋心底! #頭條創作挑戰賽##娛人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