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介紹簡介(看看他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大)

2022-10-25楊振寧

楊振寧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早年一直在美國生活,直到90多歲才改回中國國籍。

有人因此批評說,楊振寧回國,只是為了養老。其實,這只是一種偏見,來看看他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大。

楊振寧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武之是國內有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

楊武之先生曾長期在清華大學教課,為祖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就是楊武之先生悉心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

楊振寧

在父親楊武之的影響下,楊振寧從小就熱愛學習。上學之後,他的成績一直都很好。

1945年,楊振寧因為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去了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就讀。進修期間,負責教導楊振寧的導師愛德華‧泰勒,也是一位名氣極大的科學家。

愛德華·泰勒被不少人稱為“氫彈之父”,有著極其豐富的知識。在愛德華·泰勒的教導下,本就頗有才能的楊振寧,學會了許多專業的知識,個人能力大幅提升。

後來,他與李政道先生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也靠著這個學術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功成名就之後,楊振寧獲得了許多機構的邀請。父親楊武之對此也非常欣慰,為了讓兒子回國效力,楊武之先生多次出國勸說,希望楊振寧能儘早回來。

但楊振寧始終沒有答應,他一直跟父親解釋說,自己希望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等自己的學術,更上一層樓的時候,再考慮回國。

楊振寧

楊振寧的拒絕,讓父親楊武之特別失望。後來,楊振寧為獲得更多的支持,直接加入了美國的國籍。這個結果讓楊武之先生特別痛心。因為這件事,他至死都沒有原諒楊振寧。

1971年,中美兩國的關係,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楊振寧不顧艱難險阻,輾轉回到了國內,再次與父親見面。

這時候,楊武之先生已經兩鬢斑白,沒有了曾經的紅光滿面。但他見到楊振寧後,還是不死心地勸說,可以回國就回國吧,你加入美國國籍,我很心疼。

可惜,楊振寧並沒有辦法回應父親的期待,因為他在回國探親之前,美國政府就對他下了禁令,不允許他拿簽證,也不允許他回來定居。

美國號稱自由平等,結果卻做出了這種限制自由的行為,真是極度諷刺。

楊振寧

楊振寧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他知道美國政客的醜陋嘴臉,已經上了「賊船」的他,因為沒有辦法直接反抗,無奈地答應了美國政府的要求。

回到祖國後,楊振寧因為科學家的身份,得到了周總理等高層領導的親切接見。

期間,楊振寧給中國的教育事業,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週總理對他的意見特別重視,很快就按照他的建議,進行了一些戰略調整,讓中國的教育,變得更加健康,也為國內的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這次短暫的探親,給楊振寧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回到美國之後,利用自己科學家的身份,四處宣傳中國的風土人情,讓更多的美國人,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楊振寧先生進行宣傳之前,美國的老百姓,因為政客的荒謬宣傳,對中國有不少誤會。

楊振寧的宣傳,算是對症下藥,不僅消除了美國百姓的誤會,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美兩國的關係,為後續的正式建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楊振寧

中美關係逐漸正常化以後,楊振寧常找機會回國,利用國外的人脈關係,幫助中國的學校,為中國培養人才。

有一次,楊振寧回國,中科院領導提出中國應該製造粒子加速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如果真的要建造粒子加速器的話,可以給楊振寧的學術研究,提供不少幫助。但楊振寧卻對這個方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中國的經濟還有一些薄弱,需要集中優勢力量,盡可能地培養人才,而不是把緊缺的經費,投入到一個實體設備上。

從時代背景來看,70年代的中國,在經濟上確實有一些薄弱,楊振寧提出的反對意見,讓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暫時放棄粒子加速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

1990年代,國內大學的領導,熱情邀請楊振寧,希望他回來教書,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多貢獻一份力量。

楊振寧

楊振寧頗為欣喜地接受了這個邀請,回來之後他不僅時常登台授課,為學生們答疑解惑,而且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為清華大學建造了一個高等物理研究所,幫助國內的優秀人才,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

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楊振寧這樣的頂尖科學家,每年都能獲得大量的薪資,也能獲得一些福利和待遇。但這些錢,楊振寧一分都沒拿,他讓學校領導,全部投入研究機構,幫助祖國發展學術。

不僅如此,楊振寧也運用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吸引了許多漂泊在海外的華裔科學家。這些人的回歸,又給祖國的人才培育和學術發展,提供了許多幫助。

楊振寧

身為核心人物的楊振寧,也因此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話雖如此,可楊振寧還是因為早年沒有回國,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有學者曾以此為核心進行解釋,楊振寧沒有回國,主觀上來說,是因為他想獲得更大的學術進步。

客觀上來說是因為,他當年直接回國的話,找不到適當的發力點。那時候,楊振寧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理論方面。新中國的發展,需要的卻是實踐型人才。

楊振寧

因此有部分學者認為,楊振寧即便立刻回歸祖國,也會因為研究方向不同,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計畫。

這個解釋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但是還有一些人堅持認為,楊振寧當年不回來,就是貪圖國外的富裕生活。

因此,有關楊振寧的爭議,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對於楊振寧這樣一個爭議頗多的科學家,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