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個人資料及簡介 101歲楊振寧獲香港大學最高榮譽,然而你根本不了解他的偉大

2023-06-28楊振寧

在香港大學最近舉辦了第209屆學位頒獎典禮上,101歲的中國物理學界泰斗楊振寧獲頒香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根據港媒報道,名譽博士是香港大學頒發給個人的最高榮譽,是該校的優良傳統。

楊振寧

楊振寧

一同榮獲此獎項的還有朱棣文教授、演員林青霞、林高演博士等人,表彰他們對大學部、社會或學術方面的傑出貢獻。

楊振寧

如果要問全世界被誤解最深的科學家,楊振寧一定是名列其中之一的。有些無良的媒體只知道關注他的私生活,只會報道他82歲娶妻,卻從來不去關注他的物理學成就,50年如一日為國家做出的卓越貢獻,甚至很多人還在詆毀楊振寧。

就這麼說吧,霍金在學術界的成就遠遠比不上楊振寧,但是他生前不僅獲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死後還被英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王室死後長眠之地,英國如此尊重科學家,也充分說明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是真正的「國寶」。

如果楊振寧不願意在國內生活,隨便去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受到頂級規格的招待。

之所以說楊振寧是國寶級科學家,看看他的科學成就,以及他為中國究竟付出了什麼,就知道了!

楊振寧的科學成就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楊振寧的科學成就,那應該是:

在四個物理學領域當中,擁有13個具有開創性的諾獎級別成果,代表華人世界中最高科學成就。

楊振寧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恆」的科學成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

而在楊振寧眾多的科學成果當中,「宇稱不守恆」並非是最重要的成就,最多也只能排在第三位。而排在第一位的科學成就應該是: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是楊振寧與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合作做出來的。

楊振寧

那麼問題來了,楊米爾斯理論到底說的是什麼?到底有多重要呢?

就這麼說吧,曾經有五位科學家用楊米爾斯理論來解釋強相互作用,最後諾獎委員分兩次把物理學獎頒給了這五個人。也就是說,楊振寧至少應該再獲得一次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同一個人很少獲得2次諾貝爾獎。

楊振寧

要理解楊米爾斯理論,我們需要知道現在物理學理論的發展。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幾乎同時發展出來的量子力學。但其實這兩個理論是100多年前的理論物理學了,後來物理學如何發展,知道的人其實不多了。

楊振寧

當時理論物理學家們正在思考如何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在上世紀40年代-70年代,實驗物理學家利用對撞機,“撞出”了許許多多不同而“粒子”,當時還被戲稱為:粒子幼兒園{/ b}。

楊振寧

那如何把這些粒子安排好,建構一套理論,就成了非常棘手的問題。當時不少科學家投身於這個理論當中,把「粒子」、「場」、「四大作用」建構起了聯繫,這建立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理論物理學高峰。

楊振寧

而楊米爾斯理論正是整個理論的骨架理論,就像基石一樣。所以,他在物理學界的地位,是要堪比量子力學奠基人們,例如:波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

楊振寧

事實上也是如此,物理學家聶華桐就曾表示:

我們常聽到的一些物理學家名字,像是: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初建時的海森堡、薛丁格以及狄拉克。如果現在還要再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裡面了。

在物理學史上,經典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標準模型屬於物理學的地基,是最重要的理論。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都曾獨立完成建立起了一個物理學理論,所以他們也是公認的物理學家第一梯隊的存在。

第二梯隊的物理學家就是參與了一個物理學理論的建設,但並非是獨立完成,其中就包括了創立量子力學的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狄拉克等人,創立標準模型的楊振寧、費曼、溫伯格、蓋爾曼、希格斯等人。

所以,楊振寧不只是屬於第二梯隊,而且在這個梯隊裡都算是靠前的那種。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在這些科學家當中,楊振寧是僅有的華人。 而《自然》雜誌曾評選了過去1000年裡,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位列其中。

楊振寧

同樣獲得諾獎的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曾表示:

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里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因此,我們才說楊振寧代表華人世界裡最高科學成就,這不僅是客觀事實,同時也是科學家群體的普遍共識。

楊振寧

2019年「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楊振寧,當時美女科學家顏寧就在上台頒獎時,向楊振寧致敬道:

很興奮見到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楊振寧

至於楊振寧對於國家的貢獻,由於長期以來,他從未做過任何的宣傳,所以鮮為人知。很多人知道楊振寧是因為2004年,他82歲時娶了翁帆。這樣讓很多人認為,他是回國養老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楊振寧為國奉獻的時間其實遠超一般人的想像,至今已有50餘年,這並非是我一家之言,而是獲得了國家的認可。

為了表彰他的貢獻,他入選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詞是: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

驚才絕艷。

你貢獻給世界的,

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

你奉獻給祖國的,

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

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

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同時,央視新聞也發表一篇「楊振寧用50年回應了鄧農先千里同途之約」。

那麼問題來了,他到底為國家做了哪些貢獻?

我個人為總結下來可以分為幾個主要階段:

1、作為中美溝通的橋樑

1971年,中美透過乒乓外交打破了20多年的僵局,美國也正式解除了訪問中國的禁令。而楊振寧成為了第一位申請歸國的華裔科學家,成為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從那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會回國一兩次,每次都會受到FBI的盤查。毛主席、週總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也多次接見了楊振寧,從那之後,他就成為了中美溝通的橋樑。

楊振寧

說他是回國養老,更是無稽之談。要知道,楊振寧身為諾獎得主,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根本不缺養老的地方。但他拒絕了馬裡蘭大學的高薪邀請,賣掉了自己在紐約的房產,並把自己財產都捐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在清華任職期間,他把清華給他工資也都一併捐掉了,清華大學提供的住所,他也只要了居住權,沒有要所有權。

那楊振寧的這些捐款都到哪裡去呢?

2、為教育和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很多人都知道,楊振寧反對建造對撞機,但絕大多數人都以為他是這幾年才反對的。事實上,早在1972年,我們國家就有科學家主張建設對撞機,當時楊振寧就站出來反對,他的理由是國家還很窮,70年代的中國,想必大家都懂。所以,他認為即便1970年代建設對撞機,當時論證建造的對撞機也是其他國家淘汰不要的技術水平,同時還要消耗大量的資金,得到也僅僅是理論物理,並不能對我國科技實質得幫助,不如把這些資金投入電腦、生物等相關教育、科學研究領域,這樣更容易獲得龐大的成果。

楊振寧

可以說,楊振寧是知行合一的人,他不只持有這樣的觀點,同時50餘年來都這麼做。他捐獻的資金基本上都用於我國的教育事業。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募集了許多資金,用於建造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和研究所。在他親自主持之下,全國建造了多個高等研究院和60多個先進的物理學試驗,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也成為全球最頂尖的高等研究院。除了注重科學研究和教育,他也非常注重第一線科學家的生活條件。

楊振寧

1970年代,楊振寧回國期間,由於正值特殊時期,國內許多頂尖科學家無法繼續在一線工作,有的被迫勞改。而每一次,楊振寧都被要求開一個訪客名單,他深知這個名單的重要性,只要能上這個名單,對於科學家而言,不僅可以恢復身份,還能繼續回到一線搞研究,甚至是可以救命。

於是,在訪客名單中,幾乎清一色的是科學家,其中就包括了鄧農先夫婦,他們也因此回到了北京。楊振寧和鄧農先曾是同窗,鄧農先對自己的妻子說:

他和楊振寧之間的情義堪比戰友和親兄弟。

楊振寧

隨著楊振寧經常與這些科學家交往,他發現他們的生活條件真的太艱苦了。

從那時起,楊振寧就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善一線科學家的生活條件。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企業家們開設科學獎項,獎勵那些投身一線的科研人員,希望透過這些獎金,改善這些科研人員的生活條件,這些獎項至今還都有,著名的“求是獎”背後就有楊振寧努力的身影。

其實楊振寧不僅僅為科學獎奔走,他還曾多次寫文章,替科學家說話。很多人小時候都讀過一篇文章《鄧農先》,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是透過這篇文章知道鄧農先對祖國的貢獻,而這篇文章作者正是楊振寧寫的。

楊振寧

3、招募頂尖科學研究人才

對一個國家而言,想要發展就需要人才。 1980年代到21世紀初,由於我國近代起步較晚,國內科研設備相對落後,對於科研人員的吸引力並不如歐美發達國家。所以,有不少科學家在海外留學後,就留在海外繼續研究工作了。

楊振寧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但客觀說,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的現狀。不過,他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募全球科研人才回國。在他的努力之下,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辭去了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跟著楊振寧來到清華大學,設立了電腦領域著名的清華姚班,培養了大量的電腦人才。

楊振寧

除了姚期智之外,楊振寧還招募到了數學家張翹楚、數學家張守武、密碼學家王小雲、物理學家文小剛,物理學家張首晟,可以說楊振寧招募來的這些科學家都是世界上相關領域最頂尖的人才。

除了作為中美溝通的橋樑、對科研、教育的貢獻以及招募頂尖人才之外,楊振寧還做出了許多貢獻,我們再兩個例子:他回國期間,依然還在繼續科研事業,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發表了許多高品質的論文。他也很注重科普,並向周恩來總理推薦了科普刊物《科學美國人》,後來這個科普刊物被引進到國內,命名為《科學》,它正是《環球科學》的前身。

結語

猶記得當初在詳細閱讀楊振寧的事蹟之後,讓筆者不由得敬佩先輩們,無論是兩彈一星,還是袁隆平、楊振寧等人,他們的一生穿越了祖國的生死存亡之際,並在新中國成立後,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為祖國的繁榮昌盛默默奉獻著,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照亮了祖國前進的路,他們有的在保衛了我們的國土,有的替糧食問題操碎了心,還有的致力於中國科研和教育的發展。

圍繞在楊振寧身上有很多爭議的點,我個人覺得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私生活,根本沒了解過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如果了解了他的生平,就會知道他對中國的貢獻,絲毫不亞於鄧農先,兩人都在自己的領域,為祖國付出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