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楊振寧在美國留學期間與摯愛杜致禮結婚。
在之後的學術生涯中,楊振寧除卻科研上的成就外,與妻子杜致禮共同養育了三個孩子。
楊振寧的三個子女從小在美國長大,在接受西方的標準教育後,先後在美國成家立業。
長子楊光諾成為了電腦專家,次子楊光宇則成為了化學研究專家,而最小的女兒楊又禮是一位醫生。
楊振寧在2003年回國定居,在他歸國之後,他的三個孩子在美國生活怎樣?
(楊振寧)
孩子們最好的榜樣
楊振寧的祖籍在安徽合肥,出生於1922年9月,家境殷實,父親是留美博士。
楊振寧11歲時,在北京崇德中學讀書,各方面成績優異。隔年,楊振寧在圖書館看來一本書,書名是《神秘的宇宙》。
他回家就跟父親說:未來有一天,我一定要拿到著名的諾貝爾獎!父親聽了很高興,但只當是孩子隨口說的玩笑。
楊振寧21歲時,參加了極其嚴格的庚子賠款留美考試,一舉高中,但因為戰亂,赴美留學之事懸在了空中。
抗日戰爭於1945年結束,楊振寧終於如願出國。剛到美國的楊振寧,物理知識遠超其他同學,令導師刮目相看。
(楊振寧年輕時)
楊振寧26歲時拿到博士學位,隔年他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
在那裡,楊振寧有時會遇到愛因斯坦,也遇到了日後的夫人杜致禮。
楊振寧和杜致禮決定在1950年結婚,便給父母寫了一封信,之後便與杜致禮結為夫婦。
結婚後,楊振寧仍然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科研上面。
一年後,楊振寧35歲,與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獎,他們是最早獲得諾獎的中國人,這在當時和現代都是至高的殊榮。
楊振寧雖然身在美國,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時常為了國內的事奔走,而在他背後,一直有個人在默默為他打理著家務。
這個人就是他的原配夫人杜致禮。
(年輕時的楊振寧)
楊振寧與妻子杜致禮結婚後,兩人感情一直很好,杜致禮總是
能把家事安排妥當,讓他潛心搞科研,後來有了孩子,也沒有讓楊振寧操心過。
楊振寧和杜致禮結婚後一共育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名叫楊光諾,二兒子名叫楊光宇,小女兒叫楊又禮。
楊振寧雖然在國際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做著科研,為了科研事業甘願奉獻一生。
這種紮根一個領域,一生耕耘的精神,潛移默化到了孩子們身上,對孩子們日後的成長,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而楊振寧的這三個孩子,長大後也都成為了優秀的人才,他們完美繼承了父親愛一行幹一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優秀品質,在各自的領域閃閃發光!
(楊振寧和原配夫人杜致禮)
二、楊振寧的最愛的小女兒楊又禮
楊振寧與杜致禮育有兩兒一女,相比較於兩個兒子,楊振寧夫婦對小女兒更疼愛。
楊振寧的小女兒出生於1961年,女兒名叫楊又禮,「禮」字取自母親杜致禮,寓意知書達理。
因為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又是個女孩兒,楊又禮受到了父母和哥哥們最多的疼愛,簡直就是一家人的寶貝。
(楊振寧和家人)
在楊光諾和楊光宇出生後,楊振寧和夫人一直就想要個女兒,楊又禮的出生讓楊振寧非常欣喜,二老對這個小女兒疼愛萬分,但沒有寵溺到放任不管的地步,寵愛之中也有嚴格的教導。
杜致禮年輕時是一位氣質清絕的名門之女,所以一家人都希望小女兒的性格像母親更多一些,溫和善良、謙遜有禮,而長大的後楊又禮,確實傳承了母親的優雅與聰慧。
楊又禮從小就與媽媽很親近,媽媽喜歡文學和音樂,經常參加一些相關的活動,楊又禮受到薰陶,久而久之,也對這些逐漸感興趣。
母親杜致禮本身就是個優秀聰慧的女性,在她的培養下,楊又禮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多國語言,並且對藝術非常感興趣。
楊振寧夫婦以為女兒長大後會走上藝術之路,從事音樂或文學方面的工作,時常商量如何進一步培養女兒。
不過長大後楊又禮心智更加成熟,對自己的認知也更加準確,她轉而對醫學更加嚮往。
(楊又禮 中)
楊又禮大學選擇了學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蒙太拿州工作,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後來,為了幫助更多人,楊又禮憑藉著自己的語言功底,離開了自己熟悉的醫院,前往一些艱苦貧瘠的地界從事醫學工作,成為一名無國界的醫生,救助了更多的生命。
楊振寧夫婦很欣慰女兒在優渥的家庭和工作條件下,還能保有一顆善良的初心,但也常常擔心她的安全。
如今,多年前被捧在手心長大的女孩兒,也已步入花甲之年。雖然已經退休,但楊又禮還是會時常給公益醫學組織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發揮著自己的餘熱。
三、楊振寧的長子楊光諾
楊振寧的長子楊光諾,出生於1951年,也就是楊振寧結婚後的隔年,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楊振寧難掩初為人父的喜悅,馬上寫信給家中父母。
在信中,楊振寧邀請父親楊武之給小孫子取名,於是父親就取了光諾這個名字。
這個名字寓意很明顯,老人是希望孫子未來能光耀門楣,一舉摘得諾貝爾獎,也許是父親想到了楊振寧小時候的那句「玩笑」。
楊光諾和楊振寧小時候一樣,遺傳了楊家強大的基因,聰明勤奮,讓楊振寧很是欣慰,親戚朋友們也紛紛誇贊長子聰慧,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楊光諾來到父親楊振寧工作的研究院,遇到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誇他可愛聰明,還主動與他合照。
(楊振寧和妻兒)
楊振寧和米爾斯在1954年一起研究出了著名的“規範場論”,這個理論震驚了物理學界的許多泰斗。
隔年,楊振寧又與李政道先生合著論文《對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宇稱不守恆定律。
小小年紀的楊光諾,看到父親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也暗自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後來看到活躍在螢幕上的父親,楊光諾希望未來自己能和父親一樣,專攻一個領域,受人敬重!
楊光諾小時候就很喜歡看書,喜歡新奇的事物,楊振寧和妻子一致認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引導孩子在擅長的感興趣的方面努力耕耘,是非常重要的。
(楊光諾)
楊振寧雖然工作繁忙,但他總是會抽出一些時間,在工作之餘陪著楊光諾去書店,楊光諾很喜歡和父親一起讀書,經常與父親在書店呆整整一天。
楊光諾從小出生在美國,接受的也都美國式的教育,他不怕困難和失敗,非常喜歡挑戰複雜的問題,並且在父親的諾獎光環下,非常自信。
因為楊光諾是家裡的長子,氣質與楊振寧非常相符,全家人和親戚都以為,楊光諾會日後會子承父業,走上物理研究的道路。
不過,楊光諾對於枯燥的學術研究,沒有任何興趣,他更喜歡新潮時髦的事物,例如電腦科技。
高中畢業後,楊光諾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密西根大學,自己做主選擇了攻讀電腦專業。
雖然楊光諾沒有跟隨父親楊振寧的步伐,但家人卻非常支持他的選擇,並鼓勵他要在電腦領域也做出一番成就!
進入大學後,楊光諾更加自由了,他有大把的時間,來學習自己更感興趣的電腦課程,他期待未來能在這一新興行業中大展宏圖!
大學期間除了上專業課,楊光諾經常參加各種電腦競賽,並且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受到了導師和同學們的認可。
大學畢業後,楊光諾選擇繼續攻讀電腦網路程式設計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才開始進入電腦產業工作。
在電腦快速發展的時代,楊光諾幾乎花了半輩子的時間,在這個電腦產業深耕細作。
如今,楊光諾也已經是古稀之年,但他依然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即使到了退休年紀,還在帶領團隊進行研究。
虎父無犬子,即便沒有父親那樣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楊光諾也樂於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紮根努力。
身為美國屈指可數的量子電腦專家,他在電腦程式設計和網路技術領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四、楊振寧的次子楊光宇
楊振寧先生的次子楊光宇,是在1958年出生的,雖然他比哥哥小7歲,但性格卻非常穩重、耐心細緻。
母親常打趣著說,二兒子倒像是家裡的大孩子,總是操心著家裡的事,如果父母遠行,二兒子就會主動承擔起家務事。
對於楊光宇的細緻沉穩,有時候連哥哥楊光諾都自愧不如。
(楊振寧的三個孩子)
小時候,在同齡小孩還在看漫畫的時候,楊光宇卻對枯燥的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父親楊振寧和母親杜致禮,也很樂於支持孩子的興趣,時常給他買一些書籍,鼓勵他多多涉獵。
因為楊振寧認為,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偏好不同,能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偏好,將來能專注發展這個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上大學後,楊光宇果然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化學專業,在學校期間,受到父親和哥哥的薰陶,他非常刻苦地學習專業課程。
畢業後,楊光宇也同哥哥一樣,選擇繼續深造,最後攻讀了化學專業博士,並在化學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現在楊光宇也是個頭髮花白的老人了,身體早已大不如前,但他和父親一樣,並沒有因為年齡而終止自己的化學研究,而是繼續鑽研。
(楊振寧和家人)
楊光宇常常在實驗室裡,鑽研自己的課題,並耐心教導學生,他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研和實驗室!
楊光宇受到父親的影響,不僅在國外任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還在父親的鼓勵下,擔任我國吉林省科學院化學工程中的一位專家,他時常與國內高校的化學專家交流探討,希望能為國內建設出一份力。
五、孩子們選擇留在美國
楊振寧的這三個孩子,從小就在美國出生、長大,也陸續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如今也都已經是兒孫繞膝的老人。
年邁的楊振寧在2003年回到清華大學任教,並在中國定居,他的孩子們卻都沒有跟他一起回來。
(楊振寧)
對於孩子選擇繼續留在美國,選擇自己的工作領域,楊振寧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們已經成年,他應該尊重孩子們的選擇。
而他的孩子們,對他的任何決定,也是無條件支持。
隔年,《知識通訊評論》刊登了一則關於楊振寧的花邊消息,內容是他娶28歲的年輕女碩士翁帆為妻。
消息傳開後,楊振寧在時隔幾十年後再次背負起罵名,人們似乎早已忽略了楊振寧是一位科學家、教育家,大家頗具看客心理地認為,楊振寧是個「戀愛專家」。
除了對楊振寧的謾罵,更多人則是質疑翁帆女士“另有所圖”,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段感情。
不過對於這件事,楊振寧的三個孩子並不在意外界的評論,他們的想法很一致:支持父親的決定,就如同父親從前對他們的支持一樣。
(楊振寧和翁帆)
此外,楊振寧的長子楊光諾,深知母親去世之後,父親的孤獨與悲傷,因此他非常尊重父親的決定,並評價翁帆很善良。
楊振寧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孩子們最好的家教,就是以身作則,用自己潛心科研、淡泊名利的品質,引導著孩子們的成長。
雖然他的孩子們沒有達到像他一樣的成就,但也都在各自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這讓他非常欣慰。
總結:
正如楊振寧老先生所言,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三個孩子們早已成家立業,而且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業,奉獻一生,他們也是父親的驕傲!
希望楊老先生和他的孩子們,未來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繼續發揮餘熱!
參考資料:
- 楊振寧先生的物理成就,葛墨林,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
- 比人們想像的好很多:楊振寧翁帆夫婦的15年,人物/名人故事,2019年第1期 總第331期
- 回歸後楊振寧先生所做的五項貢獻,朱邦芬,清華大學物理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
- 楊振寧,百歲生日,我們都欠他一個道歉,谷小歌,人物
- 楊振寧對西南聯大的新回憶,科學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