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圈裡有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只要他出現,就會帶來一次震動,但是他的作品一播完,你再想見他,就很難了。
他比王家衛的墨鏡還要神秘,沒有行銷,沒有刻意打造人設,沒有黑料,沒有粉絲撕逼現象,年輕和老去在他那裡就不是個問題,他不靠臉吃飯,卻長著一張不輸任何男明星的臉,他從不耍帥,卻帥得一塌糊塗,他沒有緋聞,不參加綜藝,不走紅毯,但卻有著超高的知名度,想必這個時候你已經猜到了他是誰,沒錯,他就是柳雲龍:
2006年,一部名叫《暗算》的諜戰劇讓人們認識了柳雲龍,墨鏡、軍裝,緊閉的雙唇棱角分明,一雙眼睛永遠閃著能穿透你內心的光,他沉著,冷靜,處變不驚,即使大敵當前依舊能泰然自若,他氣定神閒,心思縝密,墨鏡後藏著他的無限智慧,煙霧繚繞著他瞬息萬變的思想。
柳雲龍不但人長得高大魁梧,風度翩翩,關鍵是他還非常有才華,這部高分高口碑的諜戰劇,是柳雲龍自導自演的開山之作。
當時我看《暗算》之時,有一種跟隨情節的緊張感,在眼花繚亂的各種劇集的衝擊下,已經是久違的感覺。柳雲龍對於整部劇情節的設定和節奏的把握都恰到好處,他用的演員,都是當時還不太知名的演員,王寶強雖然已經憑藉《天下無賊》火了一把,但是畢竟在那部電影裡,他只是本色出演,而柳雲龍為他安排的這個角色,則奠定了王寶強演技的國民度。陳數就更不用說了,在劇中臉還是方的,整個人也沒怎麼化妝,更加增加了這部劇的真實感。
《暗算》是柳雲龍自己的電影公司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劇集。這部劇,也為柳雲龍的電影公司定下了基調——諜戰。
隨後,柳雲龍推出《雪色迷霧》,這部劇,聽名字就有些不怎麼上道,最終果然撲街,與《雪色迷霧》同樣撲街的是他邀請范冰冰主演的《東風雨》,以及半好不好的《傳奇之王》,這三部劇集算是柳雲龍摸索經驗的過程。
我很喜歡柳雲龍作品的台詞:
他的作品之所以愛到好評,正如他作品中的台詞一般,有著別的同類劇沒有的深度和如臨其境的真實感、氛圍感,劇情不懸浮,節奏緊湊,雖然是電視劇,但卻有著電影的質感。從演員的角度上來說,他幾乎不參與任何公眾活動的行為,很好地保持了演員的神秘感,這使他塑造的諜戰劇人物更增加了幾分厚度和可信度。
他的作品品質之所以高,一方面,他能靜下心來花時間打磨劇本,另一方面,柳雲龍對作品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視,他的劇滿滿的年代感和氛圍感,不會因為某一個道具或演員的造型齣戲。剛開始,他平均每年出一部以上作品,但到後來,可能你要等兩三年才能等到他的作品。
《傳奇之王》後,他又陸續地拍攝了《告密者》《功勳》《斷刺》《風箏》這幾部品質優良的劇集,自《風箏》之後,柳雲龍登上了諜戰劇教父的寶座。
此時的他,已年過半百,1968年生人,他已不再年輕,2006年《暗算》播出時,他已經出道十年,他靠才華贏得了鮮花和掌聲。
而此時,貴圈興起了中年帥大叔的油膩之風,在馮唐的定義下,楊爍、週一圍、黃曉明、陳思誠先後因耍帥加入油田,但柳雲龍卻是個意外,他也在劇中耍帥,軍裝、風衣、墨鏡、冷酷的眼神,瀟灑的動作,手持玫瑰花時的鐵漢柔情,不論是哪一張都夠進油田的標準。
但為什麼油田榜上沒有柳雲龍呢?因為,他的才華完全配得上他的酷帥,他所有的耍帥都是角色本身所帶出的魅力,出了劇,下了場,他從不賣弄自己的顏值。
他從不曲意逢迎,更不阿諛奉承,他用好劇本征服市場,他用高品質贏得觀眾。甚至很多人說他個性孤僻,脾氣暴,不好相處,那又怎樣,他是來拍電影的,不是來搞公關的。
柳雲龍本是山東濟南人,1989年,他同時被北電、中戲和上戲錄取,他最終選定北電,大學期間就曾參演過電視劇,1994年,畢業兩年的柳雲龍南下廣州,開廣告公司,做電器生意,他手上累積到一定的資金後,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他不想受制於人,他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但這似乎真的很難,風箏幾經波折修改了無數次才得已播出,這中間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部好的作品,不僅需要好的製作團隊,好的演員,還要清除各種阻礙,在重重阻力之下,幾乎被改得體無完膚的《風箏》才得以面世,一經播出,有人感到意外:這部劇是如何過審的?
影視創作和寫作一樣,有時候是一種修行,你認為對的東西,好的東西,不一定會受到平台的肯定,審核不過,就需要修改,而往往修改的過程是最痛苦的,你不想丟掉你真正想表達的東西,而又需要躲過雷區,這一點,凡是搞創作的人都深有感觸。
太淺了,沒有力量,太深了,又容易夭折,很多時候,就需要隱晦的表達,交給觀眾和讀者去自行體會。柳雲龍就是在這樣的一遍雙一遍的修改中磨煉自己的心智,在上面的審查和觀眾的審視中,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叫好又叫作的作品。
創作很多時候比修改避雷反而更簡單,因為創作需要的是熱情和才華,而避雷需要的是將自己最想突出的東西拿掉或隱避。
所以,我能感受到柳雲龍的艱難,我也因此敬重他的影視創作,他無愧於「諜戰劇教父」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