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1{/否}
位於華沙西南方、距離華沙僅60公里的熱拉佐瓦沃拉,是許多人前往波蘭的必遊之地。之所以要去這個名字非常拗口的地方,是因為蕭邦於1810年在這裡誕生,它也因此成為「音樂王國」波蘭的聖地。
如今的蕭邦故居已是個佔地相當大的景點,走入景區,是一條被茂密草木夾在中間的沙土步道,夏日的草地十分漂亮,樹木並不整齊,卻頗具野趣。一路直行,便可見到那棟常見於旅行攻略中的白牆灰瓦小屋。
其實,這大片的草地和花園都曾屬於一個貴族的府邸。家族鼎盛之時,院落氣派,花園很大,還有不少田地。後來,因為火災、劫掠,以及後人的經營不當,這裡的宮殿式建築已蕩然無存,唯一保留下來的是一棟隱藏於花園之間的簡樸小屋,這是家族一位遠親的住處,他在府邸內擔任法語教師,並與妻子生下一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蕭邦。
{不}2{/否}
如果以中國人的眼光來看,這棟白牆灰瓦的小屋其實一點也不簡樸,長度達30多米,寬度也有七八米,一樓面積便有200多平方米,二樓則是斜頂下的閣樓,起碼也有近百平方公尺。如此規模,放在中國當然是豪宅。一個家庭教師住上這樣的房屋,可以想像這個家族的昔日榮光。
出生幾個月後,蕭邦便隨著父母移居華沙。但年少時的蕭邦常與妹妹盧德維卡一起回來探訪。在他離開波蘭前往巴黎之前,也曾專程來與故土道別。那是1830年9月,蕭邦甚至預感到這一去便是與波蘭的永別。自那之後,俄國佔領了波蘭,蕭邦成為流亡者。終其38歲的短暫人生,他未能再回到波蘭。
如今的蕭邦故居,其實已不復存在舊貌,而是粉刷一新,白牆不染纖塵,灰瓦整整齊齊覆蓋於上。正面結構是典型的對稱式,兩側各有三扇窗戶,中間是簡單的大門,兩根粗的廊柱是唯一裝飾,上方則有三角形山牆。如此簡潔的造型,卻宛若童話,大門兩側那一叢叢繡球花出力不少。每逢夏季,歐洲常見繡球花,許多家庭都會在小院子裡種上幾叢,煞是好看。蕭邦故居門前的這幾叢,有白色,有紫色,都是尋常品種,但襯著身後的潔白外牆,便相得益彰。
時近中午,工作人員表示暫時閉館,遊客可以坐在故居側面的那幾排長凳上等待,順便傾聽例排的蕭邦作品鋼琴演奏會。小樓側面也是白牆,三角形的閣樓上開著小窗,一樓的白色木棱窗門大開,但不見人影,只聞琴聲。人們散坐在長凳上傾聽,背後是繁密的花園,草地上散落著各種樹木,還有一個漂亮的小湖,時值盛夏,湖面上開滿了睡蓮。大概20分鐘的演奏結束後,一襲黑色長裙的女音樂家從室內走出來向大家致禮。據說她獲獎無數,在波蘭乃至歐洲都頗有名氣。
{不}3{/否}
故居隨即開放,幾間房間皆設為展館,不復存在舊貌,並無一般故居里常見的桌椅床舖等。蕭邦曾經使用過的「長頸鹿」豎鋼琴就擺放在這裡,還有他年少時的作品,蕭邦不僅以音樂聞名,字也寫得很漂亮,手稿便是見證。在老照片裡,我見到了這棟房子的舊貌,其實結構與現在無異,只是房屋簡陋得多,遠不像現在這般潔白素淨。
如此安靜的小鎮,不僅誕生了蕭邦,還有另一位音樂家謝倫格。謝倫格出生於1918年,10歲時在華沙登台,技驚四座。二戰期間,謝倫格從軍,為前方將士和波蘭難民舉行了300多場戰地音樂會。 1942年定居墨西哥,1956年被墨西哥政府任命為文化及親善大使,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持外交護照從事藝術活動的職業演奏家。此後他重赴歐洲各國演出,至1988年去世。
從蕭邦到謝倫格,波蘭音樂家都與自己的祖國一樣,飽受憂患但赤子之心不改,不管他們身處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