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張嘎」是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抗日英雄形象。在電影《小兵張嘎》中,他勇敢機智,把漢姦、鬼子耍得團團轉,那一身「嘎子」勁兒,也讓所有人印象深刻、津津樂道,估計不少人小時候,還把張嘎當成偶像呢!
那在真實的歷史中,「小兵張嘎」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小兵張嘎》劇照
12歲入伍,槍法彈無虛發
在冀中平原白洋淀邊上有個任丘縣,任丘縣城北有個後王約村,「小兵張嘎」的原型燕秀峰,就出生在這個古老的小村莊。
燕秀峰家裡貧窮,5歲時父母雙亡,同村的鄉親們把他給拉扯大。 1938年,12歲的燕秀峰加入了冀中九分區的抗日遊擊隊,先當勤務員、通訊員,後來大家發現他槍法準,就把他調入了區小隊手槍班。
燕秀峰的槍法準到什麼程度呢?兩隻鳥從頭上飛過,他拔槍就射,能一槍打下倆。遊擊隊的戰友都服氣他的槍法,說他「彈無虛發」。
有一次,駐莫州的敵人強迫老百姓到鎮上聽“訓話”,燕秀峰和三個遊擊隊員也化裝成老百姓,在天擦黑時混進了莫州,摸到了日軍一個崗樓前。
「什麼的工作?」崗樓上的鬼子露出個頭,警覺地說。
燕秀峰抬手想一槍打死鬼子,沒想到槍沒響,卡住了。
他急中生智,若無其事地用生硬的日語說:“自家人。”
鬼子把剛縮回去的頭又露了出來:“自己人為什麼要開槍?”
燕秀峰笑著說:“試試你的膽量。”
說著抬手一槍,正中鬼子腦門,鬼子屍體栽到在崗樓門口。
這時,燕秀峰衝到崗樓近前,朝裡面連續丟了幾個手榴彈,裡面一片哭爹喊娘聲,他和戰友們趁機成功撤退。
打鬼子,關鍵要“智取”
燕秀峰雖然槍法很好,但他打鬼子時,從來不和鬼子硬拼,而是以智取勝。
有一次,遊擊隊派燕秀峰等六名隊員到梁召集市去處決當地砲樓裡的偽軍大隊長。
燕秀峰等人在市集上買了一些農家用品,裝在背著的口袋中,假扮成普通老百姓,混在人群中,慢慢接近砲樓。
沒想到,那個偽軍大隊長非常狡猾,他一看燕秀峰等六人接近砲樓,覺得有些不對,立即帶了十來個偽軍,端著槍,把燕秀峰等人圍了起來。
《小兵張嘎》劇照
「你們是做什麼的?」偽軍大隊長用槍點著燕秀峰說。
「我……我們趕集的……」燕秀峰裝糊塗。
一個高個子衛兵上來踢了燕秀峰兩腳,說:“把口袋放下,搜身。”
燕秀峰裝作嚇壞了的樣子,一邊從背後拿下口袋一邊往前湊,嘟囔著說:「老爺,我給你們磕頭了……我最怕你們了,來趕集時我還和我媽說,可千萬別碰見你們…”
偽軍大隊長看著他畏縮的樣子,怎麼都不像八路,就把槍插進腰帶裡。其他偽軍見狀,也把槍背了起來。
燕秀峰偷瞄著偽軍們,就在他們放鬆警惕的一剎那,燕秀峰拔出手槍,「啪啪啪」幾個點射,偽軍們被撩到了好幾個,那個大隊長當成斃命。
其他偽軍第一時間嚇得趴在地上,等他們再爬起來時,市集上的人們已經嚇得逃散了,燕秀峰等遊擊隊員更是不見蹤影。
還有一次,遊擊隊要清除石橋據點的偽軍。遊擊隊在這個區域活動少,偽軍對他們不熟悉,燕秀峰又想了一個智取的計畫。
當天拂曉,燕秀峰和四個隊員化裝成漢姦,走在隊伍最前面,另外十多個遊擊隊員穿著日軍的衣服,遠遠地走在後面,向石橋據點的砲樓靠近。
一路上,只要經過村莊,他們就朝天開槍,嚇得村裡的百姓們東躲西藏,還以為真有鬼子來了呢。
到了砲樓,燕秀峰大搖大擺地來到了門口,問看門的偽軍:“你們隊長呢?叫他出來迎接!我們是任丘憲兵隊的,打前站的。”
偽軍長早就聽說一夥日軍正在朝石橋據點前進,已經準備好了,忙從砲樓裡出來,點頭哈腰地給燕秀峰遞煙。
燕秀峰撇了撇嘴,說:“你們這一共有多少人?都出來,憲兵隊長馬上就要到了。”
偽軍隊長一聽到憲兵隊長要來,有點害怕,說:“我去接他吧?”
燕秀峰說:“不用,你讓兄弟們都列好隊伍,在這等著就行。”
偽軍隊長連連點頭,除了砲樓上面站崗的兩個哨兵,其他二十多個偽軍一溜煙地在砲樓前站成兩排,等著迎接「日軍」。
燕秀峰抬頭看了看砲樓,說:“最近八路軍活動頻繁,得特別留神。”然後轉身對後面幾個隊員說:“你們到樓頂上,幫忙看看。”
幾個隊員立刻爬上砲樓,站在兩個哨兵身邊,隨時準備收拾掉他們。
這時,化妝成日軍的遊擊隊主力到了,耀武揚威地「檢閱了」偽軍,然後「呼啦」下把他們給包圍了。砲樓頂部的兩個哨兵也被下了槍。
隊長說:“我們是八路軍,都放下武器。”
偽軍隊長臉刷地白了,這時,他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結果,沒費一槍一彈,遊擊隊就端掉了石橋據點,俘虜偽軍二十多名,繳獲步槍11支。
日偽軍嚇得稱“閻王”
因為燕秀峰善於以智取勝,點子多,平時又調皮活潑,所以隊友們都叫他「嘎子」-「嘎子」是當地方言,意思是活潑可愛又勇猛膽大。後來時間一長,就沒人叫他真名了,大家都喊他「燕嘎子」。
在抗日戰爭期間,「燕嘎子」擔任突擊組長攻克的砲樓有8座,繳獲長短槍幾十支,消滅的漢姦、鬼子、特務有一百多人。
因為燕嘎子槍法準,打法又機智,所以在敵人那裡,他顯得有點「神出鬼沒」。漸漸地,敵人內部就流傳說,「燕嘎子」會飛簷走壁、隱身穿牆,特別怕他。
後來,敵人把燕秀峰稱為“活閻王”,非常害怕他。當地日偽軍出門時都互相提醒:「留神點,小心燕嘎子打黑槍。」敵人之間有爭執了,甚至還以「燕嘎子」賭咒發誓:「我要是說謊,出門讓我遇到燕嘎子!
後來,敵人還對「燕嘎子」進行了懸賞,把他的畫像貼在了城門口,抓住他的賞銀票一千。
但在當地群眾的掩護下,敵人根本抓不到「燕嘎子」。據說,“燕嘎子”所在的遊擊隊在當地活動時,不管多晚,只要敲老鄉的門,說“我是嘎子”,老鄉立即起床開門,燒水做飯地招待。
敵人抓不到“燕嘎子”,就想了另外一個辦法——收買他。
敵人透過中間人給“燕嘎子”傳話,說“抗日能抗個啥明堂呢?不如去莫州(敵人據點)的崗樓裡幹,憑你的本事,準吃香。”
“燕嘎子”冷笑一聲,說:“虧你說得出口,我可不干賣國投敵萬人罵的勾當。”
《小兵張嘎》劇照
那人又勸說:“也不要讓你賣國,你先去崗樓幹著,現在日本人正掃蕩呢,你躲一躲,以後有機會反過來一樣革命嘛!”
“嘎子”氣壞了,怒沖沖地說:“這種話以後別說了,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1944年,「燕嘎子」出席晉察冀邊區英模大會,並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戰爭時代鐵骨錚錚,和平時代樂於奉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燕嘎子」隨區小隊改編到冀中縱隊23團,任排長。
1946年的一次戰鬥中,「燕嘎子」帶領一個加強排擔任主攻,結果在戰鬥中負傷,腰腹的位置中了兩槍,腸子掉出一尺多長。
當時後方醫院簡陋,簡單治療後「燕嘎子」被送回老家休養。
「燕嘎子」的家早被鬼子給燒光了,他只能在父老鄉親的周濟下生活。病情反反复復,傷口經常化膿,他想回部隊,但傷總也好不利索。
一晃就是幾年,病總算好了,「燕嘎子」帶著一隻水壺到天津找部隊,結果撲了個空——原來,部隊已經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線了。
「燕嘎子」沒回老家,留在天津一家紡織廠工作,後來又到鋼廠當裝卸工。
當時,《小兵張嘎》已經上映,轟動全國。老家一些健在的老人都知道,“張嘎”的原型就是“燕嘎子”,因為當時的戰地作家魏巍寫了《一級戰鬥英雄燕秀峰》,開頭就說燕秀峰外號“燕嘎子”,所以大家都知道「張嘎」的原型就是他,所以到處宣揚這件事。
“燕嘎子”知道後,說:“小兵張嘎是千千萬萬個戰士的縮影,我只是其中一個,做了自己應該做的。”
光陰荏苒,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燕嘎子」默默地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一名普通工人,早出晚歸,拉煤燒火,任勞任怨。
知情的戰友們看了心疼,勸他向組織反映一下,享受應有的待遇。
但“燕嘎子”老人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現在已經很知足了。”
直到1987年「燕嘎子」享有離休待遇前,他每個月的薪水只有71塊5毛錢,一家三口擠在一間房子裡。後來,組織上給他分了一個兩房的住房,才總算改善了點條件。
這個鐵骨錚錚的硬漢,轟動全國的電影主角的原型,就這樣默默地奉獻著,在和平時代,他用另一種方式,繼續當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