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國中的時候,學過孟子的一篇文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有這樣一句話「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叔。他的父親因獲罪而被迫遷到思邑(今河南省淮濱縣),在這裡生下了孫叔敖。
小時候孫叔敖見到兩頭蛇,當時的人認為見到兩頭蛇必有災難。孫叔敖想,我不幸見到了兩頭蛇,不能再叫別人見到了,於是他把兩頭蛇殺掉埋了。孫叔敖善於治水,帶領百姓興修水利工程,灌溉農田。孫叔敖去到哪裡,哪裡的人就多了起來。
孫叔敖一心為民,深受百姓愛戴。楚莊王下令舉薦賢才,孫叔敖被舉薦為令尹(相當於丞相)。孫叔敖改革法律、修築城池,發展經濟,安頓百姓,使楚國逐漸富強起來。孫叔敖還是位軍事家,晉楚爭霸時,孫叔敖僅用三十多天就戰勝了晉國。孫叔敖兢兢業業治理楚國,使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孫叔敖功勞非常大,楚莊王多次要賞賜他,但都被他據絕。孫叔敖家徒四壁,平常都是吃的粗茶淡飯,因為沒錢買糧食,甚至讓兒子上山挖野菜吃。孫叔敖三十八歲時,積勞成疾,病死在任上。過世的時候,連棺材都買不起。
孫叔敖在臨死前告戒他兒子:“我生前功勞甚大,大王多次賞賜我我都沒要,我死後他也要賞賜你的。他若賞賜你,你就要寢丘(意思就是墳頭)那個地方,那裡偏僻貧瘠,並且楚人都認為是鬼蟲出沒的地方,越人也認為那個地方不祥。要想讓咱們的子孫長久,你就必須,也只能選這個地方。”孫叔敖去世後,楚莊王果然要賞賜他兒子,他兒子遵守父親的教誨賞賜什麼也不要,執意要寢丘這個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候爭霸,那些擁有肥沃土地的地方的人都紛紛遭難,因為他們的土地都是霸主們爭奪的資源。而蟄居寢丘的孫叔敖的後裔們,反而因為這塊貧瘠之地多年來竟無人過問,平平安安的渡過到了西漢初年,距孫叔敖去世已四百多年。孫叔敖以獨到的眼光保其家族在亂世中繁盛不衰,可以說是謀略過人,有大智慧,看盡生前身後事。同時也體現他負責任的態度,子孫的事都想的非常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