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簡介(讓我們一起緬懷民盟先賢張瀾)

2022-11-21張瀾

他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我國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之一,

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與領導者,

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他為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獻出了畢生精力;

為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

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

作出了不朽貢獻。

他就是張瀾。

今天(4月2日)是張瀾先生

誕辰150週年紀念日,

讓我們透過文字來追憶

張瀾一生與中國共產黨的

同心往事。

張瀾

張瀾(1872~1955),字表方,漢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縣蓮池鄉人)。 1941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1941年10月擔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英勇的保路運動領導人

傑出的人民教育家

張瀾出生於佃農家庭,

先後中秀才,補廩生。

在日本留學時,

張瀾深感教育的重要性。

回國後,張瀾創辦學校,

實行新式教育,

開四川教育革新

和婦女解放風氣之先。

1911年,

張瀾領導了標誌民族覺醒的

四川保路運動,

反對清政府賣國,

促進了全川人民大起義,

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孫中山曾說過,

「若無四川保路同志會起義,

武昌革命或要延後一年半載。 」

五四運動時期,

任北京《晨報》執行董事

大力宣傳民主與科學。

1926年,

張瀾創辦成都大學

並任校長。

成都大學成為西南的民主堡壘、

傳播共產主義的陣地。

不畏強權的民主鬥士

德高望重的民進黨主席

抗日戰爭時期,

張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者。

1941年參加發起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後改為中國民主同盟)

自1941年10月繼黃炎培後

任民盟中央主席。

張瀾

民盟中央主席張瀾

1943年張瀾著文

《中國需要真正民主政治》,

揭露國民黨

「實施憲政」的騙局,

闡明民盟的民主政治主張,

為爭取抗戰勝利

做出了卓越貢獻。

抗戰勝利後,

他領導民盟響應中共

團結統一、和平建國的主張,

堅定地與共產黨保持一致,

反對內戰。

1945年12月,

張瀾致函國共兩黨,

對團結、民主、

軍事、國家建設諸問題,

提出民盟的意見,

籲籲請國共雙方

於1946年元旦下令停戰。

1946年,

張瀾代表民盟

出任舊政協首席代表。

內戰爆發後積極促進國共和談,

和談破裂後,

張瀾領導民盟總部發表聲明,

拒絕出席偽國大。

1947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

民盟為“非法團體”,

民盟總部被迫解散。

張瀾在民盟總部被迫解散的隔天

毅然以個人之名發表聲明,

嚴正表示

「我個人對國家之和平民主

統一團結之信念,

及為此而努力之決心,

決不更。

我希望以往之全體盟員,

站在忠誠國民之立場,

小心法律範圍,

繼續為國家之和平民主

統一團結而努力,

以求達到目的」。

1949年,

因拒絕去台灣,

張瀾遭國民黨政府軟禁,

後經中共地下組織營救脫險。

克勤克儉的國家領導人

與日俱進的德之大者

1949年9月,張瀾出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屆全體會議,

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

他在天安門城樓同中共領導人

一起參加了開國大典,

共同見證這歷史時刻。

張瀾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毛澤東、張瀾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前排右一毛澤東,前排右二張瀾。

新中國成立後,

張瀾以高度的政治熱情

參加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

為國家政治穩定,

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4年張瀾當選

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全國政協第二屆副主席。

張瀾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圖為毛澤東與張瀾在政協一屆會議上親切交談。

張瀾於1955年2月9日逝世,

享年83歲。

從舊中國的四川省省長

到新中國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張瀾先生從不改其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的人民公僕本色。

對他的高貴品德

毛主席由衷稱道,

曾稱讚他說:

「表老啊,你很好,

你的德很好,

是與日俱進的啊!”

張瀾的一生經歷了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和建設等歷史時期,

見證和參與了

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歲月中

的無數次重大歷史事件,

為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立下了不朽功勳。

他是民主黨派

同中國共產黨合作的先驅者,

他的名字將永遠刻在

多黨合作的歷史豐碑上。

作者 _ 李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