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若昀、吳剛和戚薇主演的《顯微鏡下的大明》正在播出,整部劇只有14集,改編於馬伯庸的同名短篇小說合集。
據說這部劇是實打實的根據真實歷史稍加改編的,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性。這部短劇主要講述了算學學霸帥家默(張若昀飾演)從縣衙稅簿中意外發現該縣承擔了周圍七縣此前百餘年的絲絹稅負,從帳簿探出一個金安府仁華縣沉積百年的絲絹弊案,拔出蘿蔔帶出泥,以小見大展現著大明王朝的官僚、稅賦的弊病。
現在對這部劇的評價褒貶不一,各有說法。
有網友說,劇中不管是置景美術,還是鏡頭設計,都呈現出了極強的電影級質感,極具水墨感的徽派建築,帶來了返璞歸真的視效美學,算是一部高品質網劇。
整個劇情呈現出來了輕喜劇風,這是各個角色人物的人設特點造成的,而在劇情推進上圍繞著帥家默對“人丁絲絹稅”的調查,與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展開。
吳剛老師飾演富紳貴族範淵,是個大反派,不得不說,吳剛演反派一如既往地穩,實在是太過癮了。
王陽飾演程任卿,科舉失勢後,改行做了一個精通律法的狀師,和帥家默是死對頭。
故事的過程卻起伏,情節緊張曲折,細節則妙趣橫生,結局反發人深省。
兩大主演,從表演到氣質,與整部劇格格不入,尤其在一眾戲骨面前,更是齣戲。
戚薇飾演的豐碧玉是個精明的扶弟魔。從妝容到語言氣勢不足,肢體來湊,都讓人齣戲。
可能是經常帶貨、參加綜藝,讓戚薇身上失去了一部分該有的神秘感。整體的狀態也欠佳,角色的呈現也不算精準。
目前來看,形式大於內容,帥家默就是“顯微鏡”,張若昀的臉可能是過於帥氣,演起來這個算術呆子有時過於浮誇,表演痕跡重。
總之,優缺點並存。
實打實的說,《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從整個人物到劇情設計上,題材到劇情都有可取之處,笑點豐富,情節曲折,能夠讓觀眾沉浸到故事之中,如果男女主角能夠在演技上有新的突破,就更能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