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原唱是誰(致羅大佑:我曾與他並肩走在夜色中,今晚來聽聽這位熟悉的陌生人)

2022-12-17羅大佑

清早,在玉林散步。一家小商店裡,放著《童年》,是個稚嫩的童聲版。

羅大佑的一些作品,與王洛賓的民謠一樣,適合不同方式的詮釋。可以是獨唱,也可以是合唱;可以是童聲,也可以是成熟的男聲或女聲;可以無伴奏,也可以是吉他彈唱或電聲樂隊或交響樂隊……總之,音樂性很強,共鳴性很強。

羅大佑線上演唱會海報

今天(5月27日)晚,羅大佑的首場錄像線上演唱會上演,《童年》《夢》《愛的箴言》《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等經典曲目,在耳邊呼嘯而來。他的歌曲跨越著時代,從昨天到今天,從去年到今年,明年我們肯定還會去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期盼著《明天會更好》。

我第一次見到羅大佑,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邊陲之城烏魯木齊。那也是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俠時代,我是一個邊城浪子,因為我比較偏愛古龍。那時候,我對在唱「現在的青年他們在做什麼?」的黑衣歌者羅大佑充滿了興趣。

羅大佑在生活中

當時,我有一個任務,是幫遠道而來的長嘯著的「狼」——齊秦,尋找「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先生的蹤跡。那會兒來到新疆的各地的文化人,最想見到的,就是那位留著山羊胡,戴著牛仔帽,在烏魯木齊街頭騎著自行車溜達的傳奇老人王洛賓。羅大佑也是因此而來,他為電影《在那遙遠的地方》作曲,需要向電影中主角的原型王洛賓請教。而齊秦是在新疆採風,因為姐姐齊豫和閨蜜三毛的緣故,加上自己的好奇心,也想找到這位傳奇而神秘的老人聊一聊。

於是我們四個就坐在了一起。嗯,王洛賓、齊秦、羅大佑,三位時代音樂傳奇加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子。為啥坐在一起呢?因為我為他們做了聯絡員,還帶著齊秦去了烏魯木齊王洛賓先生的家。我們四個做啥呢?唱卡拉OK。羅大佑和齊秦唱,我陪王洛賓先生當聽眾。那個卡拉OK不是在包房裡的那種,是在大廳裡,結果就被聞訊而來的幾百號人圍了起來。

羅大佑在演唱會上(圖據IC photo)

羅大佑先拿起麥克風,唱起了「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好聽啊!真是好聽啊,經典的唱腔出現在了眼前,詩人的聲音,帶有深深的哲意。我帶頭拍起了巴掌,可應者寥寥。現場給他面子的人不多,大家似乎更期待年輕、英俊、形象酷帥又火遍四海的「北方的狼」出場。

齊秦很有禮貌,在王洛賓面前,他並未顯得桀駿不馴,而是給老人家和觀眾各鞠了一個躬後,唱起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是向西部歌王致敬,如白玉綢緞般的音色引發了雷鳴般的掌聲。接下來,他又唱了《大約在冬季》和《花祭》,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

我側臉看了一下羅大佑,他一直在認真聆聽和鼓掌,並沒有其他的反應。離開時,大家都湧上來索要簽名,連我都在擁擠的人群中被迫給遞過來的本子上簽了幾個名,我又看了眼身邊的羅大佑,他依然是安靜的,並不激動也不慌亂,一直帶著微笑,偶爾扶一下眼鏡。

羅大佑漫畫形象

許多年後,我也擁有了創作歌手的身份。那晚的場景及羅大佑的姿態一直深刻在我的腦海中。那是見過世面的深刻,不是謙虛,也不是其他。

在那個年代,他的歌曲內容多為批判。不論是《鹿港小鎮》還是《未來的主人翁》還是《愛人同志》……有人說他的歌和他的聲音就像一把手術刀,鋒利而尖銳地痛擊著不完美的現實。

與我在人群中穿行的四十剛出頭的羅大佑,很像古龍小說裡的某一位俠客,可能因為是晚上,他沒有戴墨鏡,否則,那個造型會與多年後的好萊塢電影《黑客帝國》中的基努·李維如出一轍。

羅大佑演奏手風琴

5月27號晚羅大佑舉辦的首場視頻號演唱會,我早已做好預約。我不是來重溫經典的,我只是想聽聽這位熟悉的陌生人,他是華語樂壇的劃時代人物、前輩。他將要面臨許多樂迷的挑戰,他們會拿他與前不久創下四千多萬聽眾記錄的搖滾樂教父崔健做比較。

現在是網路時代了,這次,我沒有機會坐在他身邊,再與他一起走在人流中。如今六十好幾歲的他,是否還如當年一樣淡定和從容?

不論是華人世界還是歐美樂壇,時代的標誌人物嗓子都是最爛的。嗯,那邊我說的是鮑伯迪倫。

(文/洪啟)

洪啟

作者簡介:洪啟,紅星新聞文化頻道特約文化觀察員,詞曲作家,歌手,音樂詩學研究者;1973年生於新疆和田,1992年開始音樂創作。出版有《紅雪蓮》《阿里木江,你在哪裡? 》《黑夜的那顆心》等多張個人創作專輯。為蓉漂音樂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四川省及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