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簡介(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建國後他為何默默無聞?)

2022-11-04張聞天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戰鬥的失利,中央紅軍被迫長徵,離開中央蘇區時,在黨內負責軍事指揮的,還是原來的“最高三人團”,他們是博古,李德,以及周恩來。

長徵初期,毛主席患了瘧疾,走不動路,在擔架上躺著,曾任紅軍總政治主任的王作物祥因為傷勢,也在擔架上躺著,「最高三人團」決定中央政治局成員一律分散到各軍團去,毛主席為此提出一個請求,他要和王作祥,張聞天在一個軍團內。

他們三人組成了小小的「中央隊三人團」。

張聞天

此時的王衣祥,對博古,李德的瞎指揮非常不滿,他與毛主席談話中,多次談到這個情況,他說:「這樣下去不行,要挽救黨和紅軍的危急局面,必須糾正軍事指揮上的錯誤,改變中央的錯誤領導。

毛主席對他的話深以為然。

王作物祥就去找了時任政治局常委的張聞天,張聞天對於王作物祥提出的意見,也表示了支持,他此時對李德,博古等人的瞎指揮,也非常的不滿。

1934年12月20日,王作祥在一片橘林中與張聞天交談:“也不知道這次轉移,目標中央究竟定在什麼地方?”

張聞天嘆氣:“沒有個目標,但是這個仗這麼打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比我們都有辦法。我們是領導不了了,還是請毛澤東同志出來吧。”

張聞天的話,正好說到了王牧祥的心坎裡,他當即表示擁護,隨後,兩人去找了周恩來,各軍團領導人彭德懷,林彪等人,他們一致同意要毛主席重新出來領導紅軍。

為此,1935年1月,當遵義城被我軍佔領後,中央決定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遵義會議」。

張聞天

在遵義會議上,博古在做報告時,將紅軍的失敗推給客觀原因,稱是敵人太過於強大,周恩來做副報告時,主動的承擔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敗的責任。

張聞天做的是「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他痛斥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揮,王作物祥是第一個支持毛主席的人,他旗幟鮮明的支持和擁護毛主席。

會議後,張聞天代替博古,成為了黨內「負總責」的人。

張聞天成為黨內的主要領導人後,做的最正確的事,就是決定由毛主席負責軍事工作,由毛主席,周恩來和王作物祥組成“三人軍事小組”,由他們負責紅軍的軍事行動。

張聞天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絕對支持。

遵義會議在我黨歷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被稱之為“生死攸關之轉折點”,多年後,毛主席回憶遵義會議時,談到:“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

張聞天

對於張聞天,毛主席曾多次和他打趣道:“洛甫,你是“明君”,開明之君。”

在許多歷史關鍵時刻,張聞天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張國燾拒不執行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而是執意南下,在這個歷史緊急關頭,張聞天緊緊擁護毛主席,撤離了險境。

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當時陝北紅軍的領導人劉志丹,卻因肅反問題被逮捕,張聞天和毛主席得知後,非常氣憤,他們立刻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審訊,停止殺人。

同時,張聞天還告訴陝北省委負責人,要他們立刻將劉志丹給放了,毛主席當時在部署直羅鎮戰役,張聞天就派時任西北保衛局局長的王首道,去接管陝甘邊區保衛局局長,把陝北紅軍的肅反問題給控制住。

一個月後,張聞天主持了為劉志丹平反的會議。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事變,扣留了蔣介石,此事爆發後,在我黨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人提議應該殺掉蔣介石,但是更多的人考慮全方面原因後,並不同意。

張聞天

張聞天總結來說:“我們的方針:把局部的抗日統一戰線,轉到全國性的抗日統一戰線。”

最終,我黨確定了解決西安事變的手段,就是和平解決。

在促進第二次國共合作一事上,張聞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正式的確定了毛主席在黨內的領導地位,而張聞天,也由此結束了自遵義會議以來,歷史交給他的重大使命。

此後,張聞天歷任合江省委書記,遼東省委書記等職,建國後,張聞天歷任駐蘇聯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

由於張聞天已經離開了中央領導職務, 因而許多人對於他不甚了解,而建國後的張聞天也是做事非常的低調,給人一種默默無聞的感覺。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交給了毛主席一封信,改變了會議主題,受到了批判,當時張聞天是支持彭德懷的,為此,張聞天也被批評了,會議結束後,他被撤銷了所有的職務。

後來,張聞天曾多次寫信,要求出來工作,但是都沒有得到確定的資訊。

張聞天

1976年,張聞天在無錫因病去世,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1990年是張聞天的90歲誕辰,在這一天,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上海、南京等地也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高度評價他:「共產黨人的楷模,革命知識分子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