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 當他剛登上王位時,他被所有人視為花花公子。 然而他「三年不出名,而後一鳴驚人」。 後來他問鼎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那麼他是如何在春秋英雄的紛爭中脫穎而出的呢?
楚國被封為周成王。 它遷徙於漢水和長江中游之間。 它生活在蠻族之中,被排除在中國之外。 進入春秋時期不久,楚王稱王,後被周惠所滅。 王朔是南方夷越國的首領,夷越國是春秋時期諸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軍大敗。 晉國從此稱霸中原。 從此,楚國想要北上,就一直受到晉國的壓制。 楚莊王統治時期,正值晉國霸權衰落之際。 但向外看卻無路可走,內憂外患都困難重重。
楚莊王即位後的前三年,不顧政事,終日喝酒說話。
西元前612年,晉國大臣趙盾攻楚國蔡國。 關鍵時刻,蔡莊侯向楚莊王求助。 然而,楚莊王對晉軍攻打楚國家門口的蔡國卻視而不見。 ,以致蔡莊侯被迫與晉國簽訂城邦之盟,失權辱國。
楚莊王似乎讓大家失望了? 其實並不是!
楚莊王即位之前,若敖家族掌握著楚國的內政和外交。 就連若敖家族,對於國王的繼承,也有著很大的發言權。
在那個戰亂不斷的時代,君臣之間的權力鬥爭是每個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如果不小心,大臣們就會奪取君主的權力,國家就會被毀掉。 春秋戰國時期,這種弒君篡位的例子不勝枚舉。
因此,楚莊王一直擔心國內大臣干涉君主政體。 然而,他即位後,根基不穩,無力反擊,只好忍了三年。
楚莊王蟄伏期間,有楚國賢臣吳舉前諫楚莊王的故事。 莊王聽後,清楚地明白了故事的哲學。
“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唱,一鳴驚人!”
楚莊王一直在等待的機會出現在西元前611年。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戎、雍人先後起兵進攻楚國。 在內憂外患之際,楚國分裂為兩派,一是以汝敖氏為首的投降派,一是以楚莊王為首的主戰派。
當時若敖家族地位很高,但面對戎國和雍國的掠奪,若敖家族卻成了懦夫。 整個楚國從來沒有這麼懦弱過。 楚莊王將目光投向了若敖家族。 面對信任危機,他決定“大干一場”。
但如果敖氏主張投降逃走,楚莊王所能調動的兵力有限,在與雍軍的戰鬥中連連失利。 勇軍一路披荊斬棘,逐漸輕敵。 於是楚莊王采取了佯北誘敵的策略,聯合秦國對戎、雍國發動致命一擊,一舉滅亡了雍國。
楚莊王親徵雍,轟動一時。 此戰的勝利,使楚莊王確立了至高無上的權威,集中了楚國的君主政體。
同時,楚國也獲得了大量的戰略物資,緩解了國內的飢荒問題。
君臣之間的權力鬥爭最終決定了勝負。 此後,楚莊王合法改組若敖氏等大臣,任命吳舉等賢臣,進行政治、經濟發展。 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從此,楚國一統天下,大局穩定。 楚莊王遂欲北上稱霸。
此時,中原諸國中,實力最強的仍是晉國。 西鎮秦,東控齊。 儘管秦國和齊國的實力逐漸增強或恢復,但仍不是晉國的強大對手。
西元前627年秦晉魏之戰,秦軍大敗,與楚結盟抗晉。 為了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晉國必須在西部和南部應對秦、楚的挑戰。 楚國雖然沒有參加魏戰之戰,但卻是魏戰的最大受益者。 列強相互制衡,給了楚國喘息的機會,恢復國力。
楚莊王平定內憂外患後,通過變法大大增強了楚國的國力。 至此,中原地區再次開啟了楚晉之間的爭奪。
在這場殘酷的爭霸中,中原一些中小國在晉楚兩大強國之間搖擺不定,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他們只能與大國結盟,甚至成為大國。 如果你是爭霸中的一顆棋子,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國家被吞併、滅亡的風險。
從西元前610年到西元前607年,中原地區除了周王室之外,魏、陳、宋、曹等國家都選擇了站在一旁。 其中,最困擾的就是鄭。 從地理上看,鄭國位於晉、楚兩大王國的中間。 晉、楚兩國正在中原爭奪霸權。 鄭國陷入困境,多次被攻克。 為了生存,它有時投降晉國,有時與楚國結盟!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以“秦王”的名義進攻魯渾的軍隊。 楚軍抵達週帝都城洛邑附近,並在周王室邊境帶兵示威。 周定王大驚,派周大夫王孫滿前去安慰楚莊。 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九鼎的大小和重要性。
相傳,九鼎是夏禹所鑄,象徵九洲。 夏、商、週三代都將其視為國寶和皇帝權力的象徵。 當楚莊王索要九鼎的時候,其稱霸中原的野心就顯露無疑了,而這也是楚莊王想要征服中原的方式。 的起源。
西元前601年,執掌晉朝二十多年的趙盾去世。 晉國面臨實權真空和洗牌,晉國出現混亂。
俗話說,你的病會害死你。 楚莊王看準機會,於公元前597年率楚軍圍攻鄭國,理由是鄭國再次背叛楚國投降晉國。 晉派兵救援鄭國,雙方交戰。 在比迪。
畢之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奪中原霸權的第二次重大較量。 這也是楚國近年來發動的規模最大、最威嚴、最猛烈的攻勢。 。
面對如此大好機會,楚莊王志在必得,結果確實如他所願。 金國雖然強大,但在戰鬥中,金軍內部分歧不斷。 它缺乏統一指揮,獨立作戰,擔心秦軍從背後偷襲。
結果,楚莊王在畢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對手晉國,一洗城濮之戰失敗的恥辱。
碧之戰後,楚莊王飲黃馬,大舉入侵中原各國,迫使中原各大小諸侯國背金投楚,一統中原。
碧之戰的勝利也奠定了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楚莊王自稱霸中原以來,不僅使楚國強大而聞名,而且對中國的統一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