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曾說:“故知足之足,恆足矣。”知足常樂是長壽的“秘訣”,更是無數長壽者總結出來的人生精髓。
去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一項數據引發全國人民的熱議,即2020年中國人均壽命為77.3歲。長壽,這是人類追求的畢生目標,對於生命的渴望,對於生命線的延長,人類總是竭盡全力地找各種辦法求得結束。
在歷史上,研習岐黃之術的人就不在少數,上到一國天子,下到黎民百姓都渴望著能夠長生不老。不過,能量守恆定律以及自然法則卻在告訴我們,長生不夢注定是空想,但即便事實如此,卻並沒能完全根除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的希望,而是退而求其次,開始研究如何長壽。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健康一詞就和長壽劃上了等號,各類保健品、養生小妙招等等就成為了新興的熱門話題。提起長壽,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在中國文學上具有巨大成就的文學家季羨慕林老師。
01多災多病的季羨慕林
季羨慕林,出生於1911年山東省一個普通家庭。由於家中貧寒,母親自懷上他起,到生,產整個過程談不上調理,也正是如此,季羨慕林從一出生就體弱多病,是當地醫院的常客。
1911年,還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新中國尚未建立,國民經濟狀況低下,黎民百姓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樣的日子,季羨慕林家沒能倖免,本就體弱多病的他,加上家中實在是貧寒,也就沒有多餘的錢財為他專門補身子。
弱不禁風是季羨慕林的真實寫照,而這樣的身子骨誰也沒辦法與如今長壽的他相對比。娘胎裡面帶出來的體弱,因為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養,也逐漸落下病根。
6歲那年,禍端又找上了他。 在疫苗還未出現的時候,天花和肺癆可以說是致死率百分之九九的疾病。天花的可怕在於傳染性極強,無人敢上前照顧。
好在,季羨慕林福大命大,天花沒有奪走他的生命。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不過遺憾的是,這個「後福」也沒有降臨在他的身上。
青少年時期,他遠渡重洋留學在外,水土不服加之思念親人,經濟拮据,這更成為他身體一落千丈的源頭。國外幾年,文化知識學到了,但卻壞了身子。多種過敏疾病、胃潰瘍、冠狀動脈心臟病、氣喘病及白內障,猶如雪花般紛至沓來,讓這個本就孱弱的身軀變得千瘡百孔。
多災多難是對身體的真實寫照,然而生命是頑強的,人對生命的敬畏也遠遠超出人的認知。看著坐在椅子上的季羨慕林,誰也想不到他已經98歲了。
那麼,他是如何頑強的對抗疾病,獲得長壽呢?看看「三不」養生之道就知道了。
02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季羨慕林的養生之道,一提起眾人那是止不住的疑問,原因在於不運動、不挑食、不嘀咕的前者──不運動。
真如現在某些人的言論,生命在於靜止? 顯然,季羨慕林的想法和如今大多數人的想法截然不同,那麼真如《《楊評事文集》後序》中所說的:「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道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嗎?
面對這樣的疑惑,季羨慕林老師也向我們解釋了他的想法,所謂不鍛煉,並不是完全不鍛煉,而是適度鍛煉。 如果一個人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運動上,就是本末倒置了。這樣的說法很精闢,精準地總結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鍛鍊二字的認知和看法。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途徑更是千奇百怪,運動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而不是體現運動的本質,即為了健康。在這種環境下,運動漸漸變成了一種與他人攀比的資本,似乎不運動就沒有跟上時尚潮流。
季羨慕林說道,這種運動往往是沒有任何實質作用的,除了提前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外,毫無作用。這也揭露了一個典型的健身問題,通常人們只是一時興起,開通各種健身房的會員卡,但真正去消費的次數,可謂是一個手掌都是數得過來,可能開卡就已經代表去過健身房了吧。
而季羨慕林的不鍛煉,說的也是這樣的行為,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不堅持。他說道,一個人想要長壽,需要每天都放平自己的心態,順其自然。
散步是季羨慕林老師的長壽秘訣,不論一天工作再忙,再辛苦,他都會約上三五兩個好友在工作後到各個地方閒逛,放鬆心情。同時,對於工作,季羨慕林老師也有一套自己的認知,他認為,人生的第一要務就是工作,應該在這上面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而不是都花在鍛鍊和攀比上。
年輕時,他也曾經常去游泳和打乒乓球,在進行這兩項運動的時候,他總是十分開心和愜意。 運動是為了放鬆自己,這才是運動的根本目的。
那麼,不挑食和不嘀咕又是怎麼回事呢?
03不嘀咕是為了不影響自己心情
挑食,是一切身體不健康的罪魁禍首。這一點,在生活品質水準不斷提升的今天尤其突出,然而,身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卻讓人不得不暫時收起口腹之欲。不過,大多數時候,在味蕾和身體所需之間,味蕾往往佔更多。
對此,季羨慕林老師也有著深刻的看法,他主張人一定不要挑食。在這一點上,他做得非常好,從來不忌口。那麼,不嘀咕又是什麼意思呢?即不在背後說三道四。
季羨慕林老師解釋道,在一件事情上不要過多的糾結。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要去糾結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事情,也不要去糾結自己責任範圍外的事情,過好自己最重要。
人的一生中,不舒心的時候太多,煩惱的事情要盡快丟棄,不能讓自己沉浸其中,因為這樣會對自己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 不要糾結當下,而要朝著未來看,朝前邁進。
對於這點,其實大多數長壽的老人也都提到過,之所以不嘀咕也是如此。試想,在我們說三道四的同時,情緒是否在其中佔有主導地位?情緒被三言兩語拖著走,讓情緒成為了身體的主人,這是不可取的做法。
人應該學會平和,不論是心態上還是情緒上都是如此,不說三道四就不容易被周圍的紛紛擾擾所影響,更能夠有效的避免我們陷入大悲大喜的情緒波動中。
雖說季羨慕林老師的身體不好,但他卻成功地活到了98歲,比中國2020年的77.3歲人均壽命還要長。顯然,他的長壽秘訣還是值得大家一試的。
總結
養生是一門學問,長壽之人必定有著屬於自己的長壽秘方。在這些長壽秘方中,我們能夠看出長壽者的智慧和觀點,讓我們收穫頗豐,更是對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有著許多的啟示。
中國各方面都在快速的發展中,而人均壽命的長短也和一個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人均壽命的增長,讓我們見證了中國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在穩步提升。養生是個大問題,我們不能輕視,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我們最重要的事。
長壽在於自己,更在於我們的為人處世,平和的心態,適度的鍛煉以及不挑食的根本,都是我們的長壽秘訣,希望長壽是每一個國人的結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