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陳雲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年後,25歲的陳雲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31年9月,陳雲成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陳雲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這時的陳雲,還不滿29歲,黨齡僅九年。
工農運動的青年領袖
1919年,陳雲在其老師張行恭的幫助下,來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從青浦來到上海,這是陳雲人生中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在這裡,陳雲接觸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五咫慘案爆發後,陳雲同商務印書館的大多數職工一起,參加了罷市遊行,也參加了「募款辦報」和義賣《公理日報》等活動。這時的陳雲雖“還只是一個隨資本家罷市的店員”,但他在運動中的突出表現,引起了中共中央臨時黨團組織的注意。
在組織罷工運動中,陳雲與其他積極分子連續開了三次秘密會議,對罷工應具備的條件進行反覆研究。經仔細分析,陳雲等人將罷工定在「秋銷關頭髮動」。
罷工開始後,資本家企圖利用群眾中的複雜關係分化工人隊伍。陳雲及時發現並向罷工工人揭露了資本家的陰謀詭計。同時,針對罷工隊伍中的各種對象,陳雲採取相應靈活的措施團結他們。他將低薪職工、青年工人視為罷工的中堅力量,還盡力去爭取那些可能被資本家拉攏而又有群眾影響的中間分子,對那些已被資本家利用的工人,則利用群眾的力量曉以大義,使其悔改。大罷工時,陳雲並不是共產黨員,但已在工人中間頗具領袖風範。
在青年當中,陳雲非常具有號召力,即「在青年店員中對我平常的品行的影響很好,有信仰和號召力的人」。在陳雲正確領導下,罷工最終取得了勝利,“隨即由董亦湘和惲雨棠介紹”,剛滿20歲的陳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青年陳雲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陳雲作為中國共產黨基層工會骨幹成員,參加了迎接北伐軍進入上海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不久,蔣介石便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此時的陳雲政治立場堅定,絲毫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其實,從1927年開始,資本家就扣除了陳雲的退職金,後來連他應得的薪水也扣除。沒有了收入,陳雲一家的生活十分窘迫。對此,陳雲回憶:
「當我在參加革命後資本家威脅我時,我想到吃飯問題會發生危害,但立即又想到:怕什麼?手足健全的人到處去得,可以到黃埔軍校,可以賣大餅油條,只要立志革命,不怕沒飯吃,歸根結底只有推翻現在的社會制度以後,大家才有飯吃。
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初,陳雲赴家鄉練塘地區領導農民武裝暴動,指導練塘地區的工人運動。在練塘城隍廟,陳雲參加了練塘鎮南北貨茶食業職工召開的工會成立大會以及酒醬業工會會議。在會上,陳雲就工會組織、工人團結、為爭取改善工人待遇等議題發表演講,激勵他們為維護廣大工人的利益而奮鬥。
1926年,為貫徹中共中央特別會議關於加緊在農民中工作的精神,陳雲與同在上海工作學習的進步青年高爾松、高爾柏等24人成立青浦旅滬學友會,開展多種形式的革命活動,激發練塘周圍地區的農民反抗土豪劣紳的熱情,為1928年小蒸、楓涇地區農民武裝暴動做好思想、組織準備。
大革命失敗後,受中共江蘇省委派遣,陳雲回到家鄉練塘鎮領導農民運動。 1927年下半年到1928年初,陳雲領導的練塘地區農民武裝暴動,終因敵強我弱而失利,但影響傳遍江、浙、滬地區,擴大了共產黨在上海、浙江、江蘇農村的力量。暴動失利後,陳雲等24人遭到通緝。在白色恐怖中,陳雲不顧個人安危,轉移秘密文件,保護黨員幹部,並寄語被捕的同志革命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在練塘農民武裝暴動中,陳雲的沉著機智、英勇頑強、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堅持鬥爭的精神,彰顯了一名優秀共產黨人非凡的膽略和才能。
1930年9月24日至9月28日,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在上海召開,陳雲列席會議。會議補選七名中央委員、八名候補中央委員,25歲的陳雲憑其在領導工農運動中的出色表現,被補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機智靈活地處理叛變事件
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對在上海的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危急關頭,陳雲協助周恩來果斷採取緊急措施,搶在敵人大搜捕前,把中央機關和工作人員轉移走,使國民黨特務企圖利用顧順章摧毀中共中央的計劃落空。
為了將顧順章叛變的消息散發出去,陳雲連夜派人找印刷廠,在事發兩小時後將顧順章的照片製版翻印100多張,分送上海各級黨組織,通知他們按照片做好對顧順章的防範。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主席向忠發被捕叛變。先後遭受顧順章、向忠發叛變事件後,為了保障黨中央的安全,黨組織對負責中央安全工作的中共特科領導人進行了調整:陳雲由中央特科重要成員調整為特科的重要領導者。臨危的陳雲挑起了重建中央特科的重擔。
如何盡快讓特科從困境中擺脫出來,開闢新的工作局面,成為擺在陳雲面前最為棘手的問題。陳雲是上海本地人,十分了解當地情況。他透過各種關係,在上海開了很多合法的商鋪,以開鋪子做買賣的方式來掩護特科工作。對於陳雲的這一做法,連共產國際的代表都稱讚道:“這個人不簡單。”
由於顧順章、向忠發的先後叛變,中共中央在上海處境艱難,當時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委員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巳不足半數。 「1931年9月下旬,根據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提議,並報經共產國際批准,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臨時中央由博古、張聞天、康生、陳雲、盧福坦、李竹聲六人組成」。就這樣,26歲的陳雲成了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
當時,共產國際作為各國共產黨的指導中心,很長一段時間對中國共產黨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共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發動工農暴動,武裝反抗國民黨政權的方針。依八七會議確定的方針,中共江蘇省委動員上海的共產黨到外縣去發動農民,組織秋收暴動。對此,陳雲曾回憶:
「我即報名,經過區委康生允許,即與省委王若飛同志商量,派我回青浦練塘去作農民運動。”
1928年11月24日,陳雲在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做了《江蘇農民運動的趨勢和今後的鬥爭》的報告。
陳雲在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主席台上
1930年3月周恩來赴莫斯科後,黨中央工作由李立三主持。由於受共產國際的影響,中共黨內形成了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 1930年12月,共產國際東方部副部長米夫來到上海,在他的提議下召開了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會議透過米夫起草的《四中全會決議案》明確指出:「右傾依然是黨內目前主要危險。」隨後,便開始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黨內長達四年的統治。對這段歷史,陳雲曾說:“那時,我們很無知,跟著走,對那麼大的事業沒有好好想想。”
1933年,臨時中央被迫遷往中央革命根據地首府瑞金。同年9月,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中央革命根據地受到嚴重威脅。緊急時刻,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召開中共六屆五中全會,選舉博古、張聞天、周恩來、王林祥、項英、陳雲、王明、康生、任弼時、張國燾、毛澤東11人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也選出了「中共中央書記處(同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書記(常務委員)五人,即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陳雲」。
共產國際改組契機
大革命失敗後,中共召開緊急會議,成立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因為共產國際對各國共產黨在組織上、思想上有很大的干預權,這次會議上,共產國際代表提出改組中共領導層、要增加工農的成分的意見。隨後,由共產國際代表提名,工人黨員直接向忠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而且,在中共六大會議上選出的36名中央委員中,工人佔了21人。
當時的工人黨員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文化水準低,但陳雲是例外。陳雲在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之前,已是高小文化程度,後在商務印書館得到很大提升。對此,陳雲曾經回憶:
「應該說在商務時期,對我在文化上的得益很大,全部'童話''舊小說''少年叢書'都看了,有時也可翻翻雜誌。同時我自信也是很用功的一個人,練字,上夜校(商務辦的),讀英文。
1919年12月至1927年4月,陳雲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期間,不僅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而且接觸了很多文化名人、學者專家,如商務印書館老闆張元濟、王雲五,還有當時擔任翻譯的沈雁冰。
此外,陳雲當時在商務印書館發行所工作,每天需要往外寄書。寄書時,陳雲必須在牛皮紙上用毛筆書寫收書人的姓名與地址,從而練就了陳雲的書法具有飄逸秀美的特點。所以,陳雲的文化水平幫助他在工人領袖中脫穎而出。
1943年12月,陳雲(中)同毛澤東、林伯渠參觀陝甘寧邊區農業生產展覽會
青年陳雲迅速升任中共中央領導人,與大革命失敗後中共中央領導機構遷往上海租界也有很大關係。上海屬於吳方言區,外地人一時間很難學會這種方言,所以中共中央機關要「紮根」上海,就必須吸收上海本地人進入中央領導層,以便在上海疏通各種關係,開展革命工作。陳雲不僅是上海本地人,文化素質、革命的實踐及革命的信仰等各方面條件,都符合擔任中央領導人的要求。
可以說,青年陳雲佔了“天時、地利、人和”,進入中共中央領導層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作者:苗體君
編輯:薛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