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個人資料簡介(張藝興:三十而立,摸爬滾打並保持前進丨2022娛樂年度人物)

2023-01-25張藝興

2022年的張藝興屬於舞台。

發布全新EP《西》,其中歌曲《面紗》依舊是熟悉的M-POP(融合國風音樂)融合國風;首次舉行線上演唱會,開啟世界巡演,在美國格萊美博物館表演,前往哈佛大學演講……在出道十年這樣一個特別的年份,張藝興選擇全情投入音樂世界。在這份耀眼的成績單背後,更多是一年之中沒有被鏡頭記錄下的,張藝興埋頭於創作,與音樂和舞台反覆對話的那些日子。

張藝興形容31歲這一年,真正體會了「而立」的感覺。 受訪者供圖

張藝興用「而立」來形容自己的2022年。 「照理說是三十而立,但我在31歲這一年感覺自己有更多的成長,心態上也發生了變化。今年也是我出道第十年,所以我覺得它更接近實際意義上的'而立之年'。

在巡迴中,嘗試很多「人生第一次」

新京報:今年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完成了「大航海Ⅱ·未至之境」巡迴演唱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籌備這次的海外巡演?

張藝興:2022年我們一直都在為「二巡」做準備,如果只算準備的時間,應該就有大半年了。但實際上確定、執行是非常迅速的。具體來說,籌備時主要就是排練舞蹈、舞台的設計、舞台搭建、選擇歌曲、歌曲製作,哪些歌需要混音,哪些歌需要用原曲,有好多事情需要處理。

新京報:在海外巡迴的籌備過程中,有哪些事情對你而言是具有挑戰的,或者難度較大的?

張藝興:其實就唱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但籌備的時候變數比較多。比方說演出的時間、地點,包括舞蹈老師的數量,舞台的現場狀況,舞台搭建時間,可進場時間……就是各種很難預料的變化,我們都在不斷地處理。這次巡迴演唱會本來在國內邀請了大概四十多位舞者,一起排練了幾個月,但因為種種原因,到海外後,舞者減少了大概四分之三。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去適應,去調整。後來很多海外舞者,只能透過視訊連線練舞,這應該是最有挑戰的。對老師們來說這應該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很感謝他們。

張藝興「大航海Ⅱ·未至之境」巡迴演唱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今年的巡迴籌備、演出週期都較長,而且大部分是在國外來回奔波。如何在舞台上保持更好的狀態?

張藝興:每天練習就好了。只要每天練習,狀態一定會好,也會延續。但如果你練一陣子就不練了,可能就比較難維持最好的狀態。還是需要一直不斷練習。

新京報:除了演唱會之外,今年的海外巡迴還有哪些收穫?

張藝興:非常多,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嘗試了很多“人生第一次”,例如在葛萊美博物館表演、去哈佛大學演講、去NBA觀賽。還和很多國外製作人一起做音樂、練習舞蹈,也有一點時間去逛街、去海灘看風景——都是收穫。

用中國的音樂,講中國的故事

新京報:其實2019年你就舉辦了「大航海」巡迴演唱會,但你也表達過,今年的巡迴演唱會對你而言非常重要。具體而言,它對當下階段的張藝興有怎樣的意義?

張藝興:因為到今年我也出道十年了,這次演唱會等於是給喜歡我的粉絲交了一份答案。同時也很久沒有跟海外的粉絲們相聚了,能在出道十週年紀念日跟大家見面,對我來說還是挺開心的。是跟過去的一個告別,也是新十年的開始。

新京報:回望初心,為什麼你會一直堅持傳播華語音樂,或是在音樂中進行中國風的創作?

張藝興:首先我要知道我是誰,我是一位來自中國的歌手,我的成長語境是中國的音樂,中國的樂器。我為什麼不去用這些中國的樂器,用中國風的舞台,跟大家講好中國故事呢?其實從一開始做音樂的時候,我就在想,做什麼樣的音樂會比較有特色、有個性。我想到各種各樣的中國樂器,發現它們非常有魅力,然後我就不斷地在音樂中加入中國元素。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大概四年以後我發行了專輯《蓮》,那時候就有了M-POP的雛形和基礎的音樂框架。因為有了M-POP音樂的框架,當你再去用舞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更多會去考慮融入中國風的一些表演。

張藝興特別為單曲《面紗》製作了英文版本。

新京報:今年《面紗》這首新歌單獨發布了英文版本。多發一個版本,相當於投入更多時間、精力、金錢再做一次歌,為什麼?

張藝興:無論是中文或英文,底色上它運用了許多中國的樂器,講述著一個東方的故事。我一直希望M-POP音樂能被更多人聽到,也希望外國友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並且更好地感受中國風格帶來的魅力。

疑惑與好奇,會伴隨我們一輩子

新京報:你是如何理解三十而立的?你對自己的30+有怎樣的期待?

張藝興:我不知道現在我想的一些事情算不算目標,但我覺得先一步一步走吧。有夢想,為了夢想而活著,還挺有趣的。

新京報:進入30+的年齡層後,你認為自己的心態有了哪些變化?比20歲那十年想明白了什麼,或是有哪些更疑惑的地方?

張藝興:三十歲也不能說想明白了什麼,但也沒有太特別的疑惑。因為我覺得疑惑是要伴隨我們一輩子的。因為你的疑惑,因為你的好奇,才會去拓展或是往外求知。它永遠都在,所以沒有所謂的「更」。

新京報:除了演唱會,這一年你還有哪些收穫?

張藝興:我覺得是「學習」。這一年我更多的是在不斷學習,不管是學習做公司也好,或是學習生活也好,或是學習如何做音樂、如何跳舞、如何唱歌、如何表演。我覺得這些都要常做常新。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染色體」(張藝興開設的公司)在進步。

張藝興說,自己這一年最大的收穫就是一直在學習。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現在很多年輕人會焦慮於繁忙的工作,沒有時間學習和充電。你有怎樣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張藝興:我覺得還是要有興趣。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如果你有興趣,就多了解一些。比方說你對管理學有興趣,對心理學有興趣,你就可以去學習一下。但如果你沒有興趣,也不要強硬地逼自己去看一些東西。

同題問答

新京報:想對30歲的自己說些什麼?

張藝興: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在等待發現和嘗試。未來,要繼續深耕自己、繼續探索、繼續突破。

新京報:出道至今,什麼是你一直堅持的東西?

張藝興:音樂,對於音樂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從13歲開始意識到自己喜歡音樂以後,好像一直在不斷地完善它,讓它變得更好。

新京報:請用一個字形容你的2022年。

張藝興:而立。照理說是三十而立,但我在31歲這一年感覺自己有更多的成長,心態上也發生了變化,今年也是我出道第十年,所以我覺得它更接近實際意義上的「而立之年」。這一年就是:摸爬滾打,但要保持前進。

新京報:在過去的這一年裡,你最脆弱或迷惘的瞬間是什麼時候?

張藝興:某一天,發現自己遇到了問題,但什麼也做不了的時候。

新京報:推薦一部你今年看過的最喜歡的作品。

《大道至拙》。

張藝興:推薦大家去看《大道至拙》這本書。這本書其實講的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的為人為官及處世之道。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我個人近期內讀到的最有感悟和收穫的書,關於人的弱點、如何克服弱點,如何面對情緒等話題的闡述都是很好的,推薦大家有空可以了解一下。

新京報記者 張赫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