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來說,長壽都是自己的夢想,希望活得盡量久一些,可以盡情享樂,但對某些人來說,長壽有可能是一種折磨,週作人活了83歲,晚年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留學歸國
週作人出生於1885年1月16日,他是魯迅的弟弟,年幼時期在私塾接受了系統的教育,1901年,他來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在當時學習用的都是英文書,有著很不錯的英文基礎。
1903年開始學習海軍管理,畢業後考取了官費留學,和哥哥一起到日本學習。
原本計畫出國後學習土木工程,但到了日本後,主學的是希臘文,後來又開始研究各種文學經典,還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1911年回到了祖國,先在浙江一所學校教了4年的英文,後來到了北京大學,文學院擔任教授。
那段時間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長者,經常帶著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文學界和學生心目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
轉捩點出現在1937年,侵華戰爭爆發 之後,北京諸多大學為了保留火種,紛紛向西南遷移,周作人被留在北大看守校產。
投降日本
當時他留在北京並沒有做漢姦的想法,只是被留下來照顧學校,每天在家裡翻譯英文和古希臘文件,偶爾也會到其他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授課。
但到了1939年元旦,他接見了一位李姓客人,對方自稱是他曾經的學生,但在見面時候,這位客人卻突然拔出手槍將他擊倒,幸好子彈射偏只受了輕傷,後來兇手也沒有被抓到。
這次刺殺到底是誰的手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日本人出手,還有人稱是國民黨特務所為。
這次刺殺事件也導致了周作人最後的投降,1939年他接到了汪偽政府的聘請,讓他擔任北大圖書館館長。
他覺得自己是搞文化的,擔任圖書館館長可以更好的保護圖書館的書籍,於是才接受了,也在此之後他開始與日本人合作。
1940年11月,汪偉政府的教育總署督辦因肺癌病逝,12月週作人就被任命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就這樣,他成為了汪偉政權的教育大員 。 1941年後,又兼任了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中日文化協會理事。
晚年淒涼
1945年底,他以漢姦罪被國民政府逮捕,被關在南京老虎橋監獄,當時有很多學生為他求情,胡適也寫信為他解釋。 1947年,他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兩年後政府赦免政治犯,他也被釋放,後來來到上海的一位學生家中暫住。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回到北平定居,據說在當時還給週總理寫了長信做了檢討,毛主席批示:文化漢姦嘛,又沒有殺人放火,現在懂希臘文的人不多了,養起來做翻譯工作。
此時週作人已經六十五歲了,他的生活過得也很不錯,收入也很高。
他的收入主要有三個部分,一部分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特約翻譯的報酬,每個月可以領到200元的稿費,後來還提升到了400元,直到1964年才又降至200元。
他也會給各大報刊雜誌寫稿,據統計,他曾發表過900多篇文章,刊登這些文章的報刊雜誌也會給他支付稿費。
還有一筆收入就是他的翻譯了,從1950年開始,他翻譯了多部國外經典,包括《伊索寓言》等,稿費也十分豐厚。
除了這些金錢收入之外,物質方面,很多的朋友學生每月還會給他寄來各種各樣的營養品,包括奶粉,食物,藥品等。
到了1965年,情況急轉直下,周作人收入水準下降,朋友對他的接濟也逐漸減少。
先是稿費多次降低,後來更是被徹底取消,翻譯和寫作工作也受到製約,兒子也被波及,遭到針對。
一家人只能靠著媳婦的70元收入,勉強維生,當時因為身份特殊,他還遭到了很多的針對,即使拿著錢也買不到有營養的米白面, 買到的都是一些粗糧,家中的物資也被搜刮乾淨。
後來只能買到一些玉米粉,每天就著臭豆腐吃一些玉米粉。
據說當時他還曾寫信給領導,希望能夠批准他服藥自殺,但是還沒等到政府的答复,他在1967年5月6日猝然離世,終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