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東簡介與事蹟(「中國天眼之父」:從中科院棄讀,躲進深山20年,修了個大鍋蓋)

2023-01-19南仁東

2015年,「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被查出身肺癌。

當時「天眼工程」已經接近尾聲,南仁東哪裡甘心躺在病床上?

他拖著病體,又跑到貴州的山坳裡,日夜奮戰。

為了“天眼工程”,南仁東已經帶領團隊奮戰了20年。從青絲到白髮,從日出到日落,經過日夜奮戰,2016年9月25日,天眼終於完成了。

即使你在月球上打電話,「天眼」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就在全世界為之驚嘆的時候,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南仁東

{不}01{/否}

南仁東從小思維活躍、調皮又聰慧,6歲上學起,每次考試都能拿回來一張「優秀學生」獎狀。

1963年,南仁東參加高考,結果各科成績都接近滿分,以平均98.6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無線電系錄取,那一年,他18歲。

23歲時南仁東以無線電專業第一名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工作。這一干,就是10年。

這10年,南仁東一直堅守自己的初心,在熱愛的無線電領域裡執著付出,把許多「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

南仁東

一次,工廠接到了研發小型無線電收音機的任務,當時這個項目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南仁東當仁不讓,作為研發小組的重要成員之一,他親自上陣,包攬了系列設計工作,還和研發人員一起,廢寢忘食地工作,不管遇到什麼難題,想盡辦法攻克。

終於,中國第一台「向陽牌收音機」誕生了,投入市場後,深受老百姓喜愛。

南仁東

南仁東還來不及鬆一口氣,馬上又迎來了更高難度的挑戰-發展10千瓦電視發射器

一向不畏挑戰的南仁東,那段時期每天設計到深夜,圖紙一遍遍修改,經過半年録而不捨的攻堅,由他主導設計的10千瓦電視發射機終於研發成功,被吉林工業廳評為第一名。

工友們都稱讚他是全能大王,說他對模具、電鍍、機械加工、鍛造等很有天賦,而且樣樣都精通,大家都非常佩服他。

但只有南仁東自己明白,這些都不是天生的,為了熟練這些技能,他在背後下了無數苦功夫,但他的志向遠不在此,他渴望更大的發展空間。

南仁東

{不}02{/否}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南仁東認為機會來了。此時,他已經在無線電廠工作了10年,累積了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成為了廠裡的業務骨幹。

在繼續努力工作之餘,南仁東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複習功課上,他要重新進入校園深造,提升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8年8月,南仁東收到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天體物理系的錄取通知書,轟動全廠,工友們都為南仁東歡呼雀躍,廠領導特意安排人員送他去北京報到。

但萬萬沒想到,兩個月後,南仁東竟然又回來了!這事在全廠立刻炸開了鍋。

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仁東

原來,在無線電廠工作的這十年,南仁東早就與工廠結下了不可割捨的感情,重返校園後,卻感到研究浩瀚的星空,不如在工廠裡搞科研來得實在,於是放棄深造返回了工廠。

可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領導不願放棄這樣一棵好苗子,他們苦口婆心勸說南仁東返校。

不但學校派人來勸說,南仁東的老父親與妻子也都來勸說他,甚至無線電廠的老領導也開導他:「眼睛要看遠一些,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語點醒夢中人,南仁東豁然開朗。知識是無止盡的,只有儲備豐富的知識,將來才能為國家做點事。

南仁東

於是,南仁東重新返回中科院繼續深造,在學習中,他發現科學是相通的,天體物理與無線電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透過幾年的努力學習,南仁東先後獲得了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南仁東對無線電技術就是這麼偏愛與執著,樂此不疲。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持續做好一件事」。南仁東這種執著精神為日後創造出「中國天眼」的偉大奇蹟,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南仁東

{不}03{/否}

一個人的夢想能有多大?一個人的夢想能持續多久?

「天眼之父」南仁東用一生告訴我們,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作為國際天文界的名人,南仁東經常參加國際會議或受邀到其它國家做學術研究。

1993年,在日本召開的國際天文學會,要聯合共建新一代的大射電望遠鏡,以獲取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當時作為北京天文台副台長參與了會議。

南仁東

那時我國的天文設備很落後,美國擁有305公尺口徑射電望遠鏡,德國的達100公尺口徑,而我國的最大口徑僅25公尺。

南仁東說:「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

誰也沒想到,他說試一試,這一試就是24年的堅持。

誰也沒想到,他說的這句話,成就了「中國天眼」的偉大奇蹟。

誰也沒想到,他說到做到,讓中國天文學領先世界20年。

1993年,南仁東被任命為中國天眼(FAST)計畫的總工程師,工作任務是建造一個500公尺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那年他48歲。

南仁東

接下這個任務後,南仁東經過多方考證,隔年7月,決定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開始在貴州啟動選址工作。

喀斯特地形崎嶇,怪石嶙峋,再加上貴州天氣陰冷潮濕,南仁東經常淋著雨在一片亂石和泥窪中艱難前行。有一次,南老一行又在荒山溝裡轉,不料突然遇到泥石流,差點送命,想想都令人後怕。

但就算遇到生命危險,仍無法阻擋南仁東前進的腳步。 2005年,南老王最終選定了貴州平塘縣大窩氹作為建址。

那一年,南老剛好60歲。

南仁東

從1993年到2017年,歷經24年,南老自學50項技能,考察了300個窩氹,拍攝了300多張衛星遙感影像,奮戰了8000多個日日夜夜,終於在我國貴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單口徑(500公尺)、最靈敏、最高的射電望遠鏡,即“中國天眼”,簡稱FAST。

身為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老王親自參與FAST設計的每一步,指導每一個重大決策,解決每個重大難題。在天眼反射面單元即將吊起時,南仁東也親自進行小飛人載人試驗。

為了解決鋼纜疲勞強度超過國家標準2.5倍以上的問題,南老帶領團隊,歷時700多天,刻苦鑽研實驗,最終解決了這個工程的「致命威脅」。

「中國天眼」的成功在世界天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攜刻下新的高度,使中國天文學水平領先世界20年。

南仁東

{不}04{/否}

當舉國歡慶這項世界超級大工程建成時,卻唯獨看不到南仁東的身影。

因為早在2016年,就在中國天眼系統落成啟動前,南仁東查出患有肺癌,手術中又傷到聲帶,導致術後講話非常困難,但即便如此,他依舊帶病堅持工作。

一年後,南仁東溙然長逝。從壯年到暮年、從黑髮到白髮、從患絕症到去世,南老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燃盡了生命。

同年10月,「天眼」捕獲首批脈衝星訊號,實現我國該領域零的突破。

2018年,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南仁東星”,向“中國天眼之父”、“人民科學家”南仁東表達致敬之意。

遙望夜空,那顆明亮的「南仁東星」一直在閃耀著光芒。

人們彷彿聽到南老誦讀的詩文:

美麗的宇宙太空

以它的神秘和絢麗

召喚我們踏過平庸

走進它無垠的廣袤…

作者:大海

編輯:萌萌

參考資料:

1.《中國天眼:南仁東傳》

2.《了不起的中國人》第20期南仁東:中國天眼之父視頻

3.《故事裡的中國》央視綜合一台頻道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