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仙的詩人是誰(白居易晚年為何也成「酒中仙」)

2024-07-15白居易

{還2}-1-

兩枝楊柳小樓中,裊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這是白居易晚年所作《楊柳枝》詩。詩中“兩枝楊柳”,指的是他的妾樊素和所養歌舞妓小蠻;“醉翁”指詩人自己。據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姬人(妾)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嚐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這時的詩人,步入古稀,因厭惡官場政爭而起歸隱山野之意,遂將樊素、小蠻遣散還鄉。第二年,即會昌二年(842),白居易與香山寺僧如滿,共結香火社,詩人一身白衣,手持斑鳩鳥形手柄的鳩杖,自此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一說唐代詩人飲酒,我們便想到「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對白居易的酒事則極少提及。正如一說詩仙,我們便想到李白,殊不知白居易也有詩仙稱呼。唐代牛僧孺有詩雲:「詩仙有劉白,為汝數逢迎。」劉系劉禹錫,白是白居易。因有了前輩李詩仙,劉只能叫詩豪,白只能稱詩魔、詩王了。而“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自稱“酒中仙”,白居易也不敢造次,只能稱“醉翁”、“醉吟先生”了——儘管他也很能喝(按身體底子和胸中豪情酒量應不敵李白),他寫酒的詩應比李白更多——宋人方勺在《泊宅編》中稱: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中,飲酒者八百首。

白居易白居易畫像

又據《窮幽記》一書記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家有池塘,可以泛舟。宴請賓客常常是在船上。白居易讓僕人在船兩側吊上百餘只空囊,用來裝滿美酒佳餚,隨船邊行邊飲,吃喝完一隻再拉起一隻,直至大家酩酊大醉為止。這時的白居易,已到知天命之年,不再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是小燒喝不盡,水下滾滾來了。

不只是在家裡、船上喝,有時乘興到野外遊玩,車上置一琴一枕,車兩側竹竿懸兩隻酒壺,琴酒不分家,直到興盡始返。也不止是喝,還親自釀酒。 「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這是白居易對自家佳釀的讚美詩。

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是在穆宗長慶元年(821)七月。身處宮廷新舊勢力集團明爭暗鬥的旋渦中心,他恨不能趕緊被外放他鄉。這下好了,不只如釋重負,遠離了是非之地,還能到山光水色秀麗的杭州待上幾年,心中自是美噠噠。赴杭途中船上,詩人即興吟道:「退身江海應無用,憂國朝廷自有賢。且向錢塘湖上去,冷吟閒醉二三年。」(《舟中晚起》)意思說,朝廷的事愛咋地咋地吧,大爺不跟你們玩了。

也就是從這時起,年已半百的白居易由「閒醉」一步步成為「酒中仙」。他愛上美酒,自然與內庭爭、外美景有聯繫,但此外還有更多的因素。白居易有名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喝大酒的背後,也是“一吟悲一事”(白居易詩),一把辛酸淚了。

{還2}-2-

大約在白居易23歲時,父親白季庚死於襄州(襄陽)別駕(州刺史的佐吏)任上,時境況淒慘,甚至無力安葬。居易不得不投靠大哥白幼文。到了元和六年(811),白居易39歲時,母親又因精神失常落井溺亡。

此前,白居易因宦官劉士元和居易至交元稹在敷水驛爭宿驛廳,劉無理取鬧,用馬鞭抽傷元稹的臉;可憐元稹挨了打不算,還被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身為諫官(左拾遺)的白居易為好哥們上書辯護,憲宗未予採納,任左拾遺期滿的白居易,也被迫自請去當了京兆府戶曹參軍。仕途剛有起色,政治抱負夭折,其心情自是苦悶之極。

母親過世後,白居易回到渭河北岸金氏村守孝三年。這時,不幸的事又來了。先是他自己因母親喪事忙碌病倒,接著他的掌上明珠、只有三歲的女兒金鑾子又死了。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鑾。生來始週歲,學坐未能言。」金鑾子是白居易38歲時所得,其精神打擊可想而知。

為排解憂愁,這時的白居易還沒有抽刀斷水,而是做了農民,到田間勞動中去尋求快樂。他自己種了大片的麥田、谷黍田,以至京城來的信使,每次都得到莊稼地裡去尋他。直到三年守孝期滿,白居易才摘下草帽,丟掉泥靴子,回長安繼任去了。

白居易清·三十六詩仙圖卷·白居易

前面所述白居易71歲歸隱洛陽香山,並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 “江州司馬青衫濕”,回到長安的次年六月,因宰相武元衡被暗殺事件,白居易再遭排擠,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本是閒職,無事可做的白居易便整日里四處溜達。

這一日,詩人溜達到廬山,被香爐峰景色迷住,遂寄宿東林寺,並與寺內主持僧滿上人結下因緣。回想宮廷政治黑暗荒唐,農民百姓貧苦掙扎,詩人開始懷疑自己早年即抱有的「兼濟天下」的理想,琢磨著是「獨善其身」、退隱山林的時候了。

終老廬山的想法一產生,他便付諸行動,在香爐峰北側建成三間草堂。 817年三月住了進去。正所謂「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倦鳥得茂樹,,魚反清源,捨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於石上》)

這段時期,詩人既與高僧結緣,飲酒當然也很節制。然而,他畢竟剛過不惑之年,心中難免死灰復燃,幻像一旦破滅,詩人的「兼濟天下」的夢想又蠢欲動了。江州司馬三年期滿,詩人奉詔遷任忠州司馬,入川去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忠州(今重慶忠縣),詩人沾上了巨大的酒癮。

「天涯深峽無人地,歲暮窮陰欲夜天。不向東樓時一醉,如何擬過二三年。」(《東樓醉》)忠州當時是個兔子不拉屎的荒涼之地,加之詩人仍然無事可做,寂寞與孤獨籠罩了他。儘管這時他也時時焚香打坐,誦讀佛經,但這裡終究不比廬山,也沒有僧滿上人,更多的時間裡,白居易沉醉東樓:「莫辭數數醉東樓,除醉無因破得愁」(《東樓招客夜飲》)--這時候的詩人已近知天命之遲暮,仕途多舛,接連失去親人,沒了杯中酒、醉裡鄉,他簡直不知道怎麼活下去了。低沉之至!

{還2}-3-

事情當然還沒完。忠州任期滿回到長安後,詩人被任命為主客郎中知制諫。接著,又捲入在821年的進士考試舞弊事件紛爭中,奉命斷案時,不但得罪了主考官、自己的大舅哥楊汝士(其弟弟楊殷士落榜),還使得二李(李德裕、李宗閔)之爭尖銳化。真是里外不落人。是年七月,便再次離開長安,到杭州做刺史去了。

杭州,那是詩人一直嚮往之地,加上外放的解脫感,這一回,與忠州以酒解愁恰恰相反,如本文前述種種,詩人簡直是報復性地「人生得意須盡歡」了。

杭州任滿後,白居易又做過蘇州刺史。不久,於826年因病辭職,隔年回到洛陽居所。不久,在詩人61歲這年,打擊又至,同樣只有三歲的兒子阿崔又死了。這

是白居易58歲的老來子,悲哉痛哉!至此,白居易膝下只剩下二女兒阿羅一個。

還沒完。又不久,白居易的兩個鐵子──元稹和崔群相繼離世。武宗會昌二年(842),徹底心灰意冷的詩人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賣掉坐騎,遣散家妓,真正歸隱山野。在洛陽香山,詩人長出一口氣:「往時多暫住,今日是長歸。」(《歸履道宅》)

白居易白居易詩經老嫗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晚年嗜酒,卻不是個「酒鬼」。他曾解釋: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我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詩人也真不是光喝酒不幹事。如做杭州刺史期間,他力排眾議,修築西湖堤防蓄水以利灌溉,解決了當地農業長期以來旱情威脅;又主持疏浚六井,解決了杭州人飲水難題。在蘇州刺史任內,為便利蘇州水陸交通,他主持開鑿了一條長七里的山塘河,並闢「山塘街」。

西元844年,73歲的白居易,還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事成後作詩「心中別有歡喜事,開得龍門八節灘」(《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併序》),仍反映出他對「達則兼濟天下」情懷之耿耿不甘。

兩年後的武宗會昌六年(846)八月十四日(陽曆9月8日),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聞訊淒然,賦詩悼念:「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鬍子能唱《琵琶》篇。

封建社會以一帝王之身專門寫詩悼念一詩人臣子,殊不多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