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徐帆做客金星秀。
一個敢問,一個播出後引起了激烈爭議。
金星開場就直入主題:
「馮小剛的太太,著名演員徐帆,你比較喜歡哪個角色?」
徐帆毫不猶豫:「馮小剛老婆。」
然後她解釋:
「這樣讓我有安全感,我家裡有人,咱是有主的。」
一股濃鬱的「娘道」味兒,撲面而來。
怎麼會有人上趕著物化自己?
緊接著徐帆更是語出驚人。
金星旁敲側擊:“馮導有才華有地位,往上撲的人可多吧?”
她洋洋自得地比劃道:「一浪接一浪。」
不只為此驕傲,她還大方得很,絲毫不介意。
「我就是護犢子,我們家反正是男的,你讓他佔便宜就佔唄。」
而且這不是徐帆第一次說類似言論。
早在2008年,她就在訪談中大談:
「有一個算一個,倒在我們家槍底下,我不吃虧。」
這邏輯屬實讓人迷惑。
男人出軌是佔便宜,自家不吃虧。妻子不但不生氣,還要護著。
怎麼,這是要復闢「夫唱婦隨,三從四德」那一套?
這話雖然離譜,但從徐帆口中說出來,倒也不意外。
因為她和馮小剛的婚姻模式就是這樣的。
婚後這些年,徐帆一心撲在家庭上。
偶爾拍戲,演的也多是絮絮叨叨、愁怨苦情的角色。
設定和她本人高度統一:
為丈夫孩子奉獻一生,心甘情願犧牲自己,完全丟掉了自我。
圖源:《我和我媽的一切》
一如徐帆本人。
大多數中國式母親尚且心有不甘。
但她已經完全繳械投降,溫順地走進了馮小剛設置的囚籠。
她視他為恩人,將他當大爺供著。
甚至羨慕舊時代女性能冠夫姓,希望自己叫「馮徐氏」。
或許「有主」讓她心安。
只是不知道,當徐帆任勞任怨伺候馮導時,是否會想起自己的20歲。
那時她還是她自己,不是誰的妻子。
她司職中戲的大青衣,人藝的台柱子,在舞台上光芒萬丈。
徐帆是天生的角兒。
她從小就開始苦練京劇戲曲,基本功紮實。
20歲那年,她考上著名的中戲87級表演班。
徐帆:前排左三
從中戲畢業後,徐帆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她長相大氣,氣質端莊典雅。
初出茅廬便搭檔濮存昕、楊立新,擔任大青衣。
《阮玲玉》獲得國內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不見不散》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
《青衣》更是被譽為她的演藝巔峰之作。
和許多演員不一樣。
徐帆從不「人戲合一」。
甚至剛好相反。
戲裡,她哀怨婉轉,眉目間永遠凝聚著一團愁雲。
戲外,她卻是典型的京圈「大颯蜜」。
什麼是大颯蜜呢?
就是漂亮瀟灑的女孩。
當然也要聽話,懂眼色,給足男人面子。
用高曉鬆的話來說,就是「打架給你遞板磚;你被打成植物人,我養你一輩子;你越大男子主義我越愛。」
本質上還是男人的附庸。
徐帆的愛情觀也是如此。
即使事業節攀升,她依然沒有安全感。
她將全心寄託在愛情上。
每個細胞都叫囂著要去愛,要被愛,渴望愛的甘露。
一旦進入一段戀情,她就化身八爪魚,牢牢吸附在對方身上。
和馮小剛如此。
與王志文也是。
在中戲讀書時,徐帆迷上了王誌文。
當時王志文在中戲任教。
年輕,風流倜儻,常騎著自行車飛快地穿過校園。
風鼓起他的風衣。
徐帆的心也跟著砰砰跳。
那時她正嬌俏動人,是中戲有名的大美女。
加上她熱烈膽大,主動追求,一來二去,兩人就在一起了。
徐帆甚至不顧流言,搬離校外與王志文同居。
戀愛期間,她任勞任怨地為王志文做菜、洗衣服、打掃房間。
儼然一副小媳婦的姿態。
直到有一次,兩人爆發了劇烈爭吵。
徐帆又哭又鬧。
王志文心生煩躁,乾脆將她連人帶行李丟出了房門。
兩人就這麼分手了。
突然被拋棄,徐帆感覺天塌了,天天以淚洗面。
人在脆弱時,最容易被攻陷,隨便一點安慰都像是拯救。
馮小剛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馮小剛知道徐帆剛分手。
他乘虛而入,一上來就熱烈追求。
噓寒問暖,約出門玩,哄她開心。
而且很無賴地,自顧自地對圈內人介紹:「這是我女朋友。」
徐帆幾乎立刻就投降了。
後來她形容:
「當時我覺得我像是棄嬰,祂領養了我的心靈。」
最後結論:「他是我一輩子的恩人。」
如何報恩呢?
嫁給他。
不巧的是,當時馮小剛已有妻女。
妻子張娣也沒有離婚的打算。
馮小剛苦惱極了:
「她不想拆散這個家,我這邊跟徐帆又交往得不錯,我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他們開始比耐心。
熬到第六年,張娣終於同意簽字。
馮小剛如獲大赦。
那邊一離婚,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徐帆領證。
1999年,徐帆如願成為「馮太太」。
但結婚後,她就像一隻被拔了氣門的氣球,慢慢洩氣。
在舞台上那股勁逐漸消損,最終幾乎不可見。
婚姻對秦海璐、賈靜雯等女星來說,就是錦上添花。
於徐帆,卻成為生命的全部。
她把姿態放得極低,卑微供養著家庭。
甚至多次說:「馮小剛好就是我的命。」
而馮小剛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他秉持著不折不扣的大男人主義。
曾經公開表示:
「女人談戀愛智商有限,別和男人鬥心眼。」
他對女性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鮮少平視。
從心底看不起,更談不上尊重。
馮小剛作品裡的女人也幾乎是個模子:
賢良淑德,無私奉獻。
看得出,這也是他對妻子的期待。
徐帆恰好滿足了這些要求。
如馮小剛所說,「咱家徐老師屬於賢妻良母。」
徐帆就像馮小剛的「小媽」。
情感上,她填補了馮小剛對母親的心理需求。
馮小剛與母親關係極密,母親過世後,他悲痛萬分,一度無法提及。
而徐帆溫柔地陪著他,給了他極大安慰。
在生活上,徐帆也將馮小剛當兒子一樣照顧,事無鉅細安排妥當。
馮小剛不想洗頭,她就哄著幫他洗;
每天都把他裡裡外外的衣服燙好,擺整齊;
馮小剛挑食,她投其所好學做菜;
包攬了家裡煮飯、收拾、帶孩子等所有家事…
這樣一來,馮小剛回到家甚麼都不用乾。
往沙發一躺,徐帆就會遞上一杯溫水。
馮小剛心安理得享受這一切:
「她讓我找到了一點做人的尊嚴。」
更讓他稱心的是,徐帆十分「識大體顧大局」。
翻譯一下,就是容忍他在外面彩旗飄飄。
她寵溺地將馮小剛的緋聞,歸類為「淘氣」的行為。
不只不鬧,甚至替他說話。
2009年,「夜宿門」曝出。
馮小剛被拍下疑似與女主持人沈星一起過夜。
兩位當事人當然否認。
但照片擺在這兒,吃瓜群眾都盯著徐帆,等著看好戲。
不得不說,徐帆的段位是真高。
沈星在那邊逼宮,急著要馮小剛表態。
徐帆一琢磨,咱得反著來。
於是她以退為進,採取了懷柔政策。
對外,她力挺丈夫,澄清「根本沒這事兒」。
對內,她善解人意,不吵不鬧。
一邊是咄咄逼人的情人。
一邊是溫柔大度的妻子。
兩相對比,馮小剛幾乎沒多掙扎,就選擇了回歸家庭。
平日各種鶯鶯燕燕,徐帆更是不管。
「既然看死了沒用,那就不看。」
為了保婚姻,她主動選擇了睜隻眼閉著眼。
馮小剛對她的懂事很滿意。
他在微博上諦諦教導,恨不得推而廣之:
「兩口子不能較真,糊塗點就白頭到老了,真相沒有那麼重要。」
在他的教育下,徐帆成功被同化。
也理所當然地默認了這套詭秘的邏輯。
但徐帆當真不介意嗎?
身為妻子,很難吧。
與其說她大度,不如說她能忍。
電影《只有芸知道》裡,徐帆飾演的林太說了一句話:
「不要相信白雪公主的童話,婚姻就是在熬,在忍。」
這何嘗不是她自己婚姻的寫照。
徐帆假意豁達,或許更多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
她是個聰明人。
馮小剛是一支好股票,只要牢牢攥在手裡,大機率穩賺不賠。
至於偶爾下跌,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採訪裡,她說:
「只要達到目的,用什麼方式都可以。」
這其中自然包括了忠誠度。
這是徐帆經營婚姻的方式。
但這個模式值得學習嗎?
我們普通人能學習嗎?
不建議。
這是一條險路。
將自己的命運押在一個男人身上,風險係數太大了。
良心素來靠不住。
而自己即便貌美如花,忍功了得,也難保不會出現更強的對手。
在這個層面上,徐帆是幸運的。
她撐到了現在,而且大有延續到終之勢。
但不代表這可以效法。
前妻張娣當初也忍了6年,最後還是落得一場空。
而徐帆,也沒有贏了全局。
如今談起她,大家最大的記憶點只是“馮小剛的妻子”,以及各種雷人言論。
她沒有自己的生活。
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唯一的成就只是伺候丈夫孩子。
可徐帆原本的可能性,和能抵達的高度,遠不止此。
或許已經很少人記得。
她也曾是令人驚豔的大青衣。
一顰一笑。
一招一式。
纓綺柔美,無不攝人心魄。
在經典電視劇《青衣》裡,徐帆飾演筱燕秋。
筱燕秋曾是戲中的嫦娥,無奈嫁人生子。
此後餘生在柴米油鹽中,日日思念舞台上的廣寒宮。
徐帆曾嘆息:
「筱燕秋就是我,這部戲我是本色出現。」
她們的確是相像的。
有著同樣的天賦,同樣的經驗。
劇中的名角兒對筱燕秋說過一句話:
「從今天起,你就是角兒,到死都不要忘了這些。」
可惜,徐帆到底是忘了這句囑咐。
她不再執著於戲曲表演。
也早已忘了心中的廣寒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