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體認到秦初治國過於嚴苛,主張安撫百姓;
他勸止秦始皇坑儒,卻被派去上郡做30萬大軍的監軍;
他本應成為二世皇帝,卻因為一封偽造的詔書自殺身亡;
他本來可以救秦朝,卻在死後成為反秦的旗幟;
他,就是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
扶蘇(?-前210年),是秦始皇的長子,又稱為「公子扶蘇」。出生年沒有明確記載,不過我們假設秦始皇15歲生子,扶蘇大約生於前245年,死於前210年,終年約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好時候。 《史記》中對扶甦的記載並不細緻,只有2段故事,和2次被提及。我們將嘗試根據這寥寥數段故事,來勾勒更完整的扶蘇形象。
扶蘇第一次出場是閃亮而憂傷的。始皇帝35年(前212年),煉金術士和儒生誹謗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之下決定坑殺460多名參與毀謗者。扶蘇勸止秦始皇,指出「天下初定,百姓還沒有歸附,現在重法懲治儒生,怕會引起天下不安」。扶蘇的見解頗有深度,清晰的指明了秦初局勢,卻惹怒了秦始皇,被派到上郡到蒙恬帶領的30萬大軍中做監軍。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秦始皇讓扶蘇做監軍,是有意磨礪扶蘇,幫助蘇取得軍隊支援和資源。但對當時的扶蘇來說,顯然會認為自己嚴重觸怒了秦始皇,內心是悲傷又不安的。
胡亥
兩年後,扶蘇第二次出場,是被趙高提及。秦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逝,但是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只讓扶蘇回咸陽安排葬禮,暗指讓扶蘇繼位。但是趙高支持的是胡亥,所以他說服了胡亥爭奪皇位,並爭取李斯的支持。趙高對李斯分析“(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認為扶蘇繼位後會重用蒙恬,而疏遠李斯,而且扶蘇自己有主意不好控制 。最終,趙高說服了李斯支持更聽話、好控制的胡亥做二世皇帝。
隨後,扶蘇捲入胡亥的陰謀,第三次出賽。胡亥、趙高、李斯合謀隱瞞了秦始皇死訊,發起沙丘之謀,偽造詔書立胡亥做太子,然後派使者帶著詔書讓扶蘇和蒙恬自裁。詔書指出「扶蘇在外多年無功,也多次直言進諫犯上,為人子不孝,賜劍自裁」。扶蘇不疑有詐,準備奉詔自裁,遭到蒙恬勸止,蒙恬認為「始皇帝正是信任您才委以重任,讓您監督30萬大軍,詔書可能有假,不如再請示,然後再做決定”,使者則催促扶蘇盡快執行。 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同時認為自己確實和秦始皇政見不同,並多次頂撞秦始皇,於是對詔書不再懷疑,就持劍自裁了。
扶蘇自裁後,胡亥才成功登基,成為秦國二世皇帝。胡亥憑藉陰謀成為皇帝,繼位後內心不安,所以重用趙高打擊宗室和群臣,同時嚴刑峻法、大興土木。導致群臣人人自危,百姓苦不堪言,最終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山東各地叛亂四起,胡亥卻反應遲鈍、應對不力。秦人500多年浴血奮戰才建立起的大一統秦朝,在胡亥手中3年就被揮霍一空,胡亥被趙高所殺,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大澤鄉起義
扶蘇第四次出場,非常可悲又可嘆。陳勝、吳廣開始起義時,討論認為“公子扶蘇本該立為秦二世”、“百姓都認為扶蘇賢能”,所以起義之初,是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吸引和號召天下人反叛的。 一個皇室貴冑,死後居然被叛亂者當作了給自家造反的旗號,實在是太可悲了。不過這也說明了百姓對扶蘇是認可的,但可惜扶蘇卻沒有成為皇帝,讓這些認可轉化為對秦朝的支持!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扶蘇是個有遠見、有主意、被百姓認可,但是卻有些愚忠的人。如果扶蘇能識破沙丘之謀,成為二世皇帝,顯然會布惠於民,不會發生集團內鬥,秦國就不會二世而亡。本該大放異彩,讓秦朝長治久安的人被陰謀所害,含恨離去;本該安享清閒,無緣無故朝政的人卻扶搖直上,胡作非為。造化弄人,為扶蘇惋惜,為胡亥惋惜,為秦朝惋惜!
{不} {/不}
本文由陽光舊事錄原創,接下來我們將總結分析關於扶蘇的常見疑問,歡迎關注!
本文參考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史記-陳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