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01{/否}
我叫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我五歲誦六甲,十歲讀百家,十五學劍術。
我喜歡旅遊,經常帶著我的酒葫蘆,仗劍天涯。
我遊金陵,遊姑蘇台,遊洞庭湖,下揚州,發白帝城,登鸛鶴樓,觀錢塘江,賞敬亭山,大千世界,我敢說我玩遍了。
我喜歡結交朋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都有我的朋友。
我把寫的詩送給他們,贈杜甫,贈賀知章,贈高適,贈汪倫,贈孟浩然,贈王昌齡。
曾經,我寫過一句詩「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後來杜甫也寫了一句「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來向我致敬。哈哈,連詩聖都是我的粉絲,這輩子也值得了。
{不}02{/否}
到了二十五歲,血氣方剛的我決定出去闖一闖,於是我「仗劍去國,辭鄉遠遊」。
二十六那年,我帯著自己的驕傲來到了揚州。
因為年輕,難免會受到白眼和輕視,面對大名士李邕對我的不悅和刁難,我直言「丈夫未可輕年少」,我不會在氣勢上輸掉一分一毫。
旅遊途中,我認識了好友孟浩然,就是那個要我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中的孟夫子。
到了二十七歲,我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我越發覺得我需要一個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不}03{/否}
三十五歲那年,我在外旅遊的時候,偶遇了出獵的玄宗。
我搭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獲得玄宗的讚賞。
這一年,我入京了,認識了衛尉張卿,他把我引薦給玉真公主。我作了一首詩送給她“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祝她入道成仙,她大喜過望。
我還遇見了我的良師益友賀知章,他說我是太白金星下凡,稱我為「諪仙人」。
後來,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極力引薦下,我在長安名聲大振。玄宗都讀了我的詩,他對我讚賞不已,詔我入朝,做翰林供奉。
我忍住心中的狂喜,不停地問自己,那曾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要來了嗎?
{不}04{/否}
那年我四十三歲,在皇帝身邊看起來好像是個紅人,但實際上我知道,皇帝只是把我當成了一個消遣解悶的侍從罷了。
有一次我陪皇帝和楊貴妃出遊,奉命寫詩讚美貴妃的美貌。
我揮筆寫下:「雲想衣裳花思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見。」
楊貴妃非常喜歡這首詩,拿著反覆吟誦。她捧著硯台邀我再作一首,我靈光乍現,提筆寫道:「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得春風無限恨,沉香亭邊倚闌幹。
興致一來,我又揮霍寫下一首:「一枝紅艷露香,雲山巫雨山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裝。」
楊貴妃笑逐顏開,皇上也誇獎我,我陪著笑臉,心裡卻是無限的落寞,我在宮廷中,是要等一個機會,大展宏圖,可不是要做一個跟班呀。
但我,終究還是沒有等到機會。每天在皇宮裡寫詩供皇上娛樂消遣,我開始厭煩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最終,我還是離開了皇宮。
{不}05{/否}
那一年,安史叛亂,戰火連天。
我沖昏了頭腦,被牽扯進了永王叛亂一案。
好友相救之下,我被改判流放夜郎。
兩年後,天下大赦,我得以恢復自由之身。在坎坷和磨難中,一晃眼,我五十九歲了。
我老了,我的那些夢想再也無法實現,我這一生顛沛流離失所,過得還不如意。
但我是李太白啊,縱使滄桑一世,縱使命途多舛,我也絕不低頭。
寶應元年,先皇玄宗走的黃昏,我想起了很多事。
我想起了當年的華清池旁,春風拂門檻,清水芙蓉,貴妃醉酒,力士脫靴。
也想起了遙遠的碎葉城,那裡有牛羊,有美酒,更想起了與岑夫子,丹丘生縱酒高歌的那些日子。
抬頭仰望星空,天上掛著的最亮的那一顆星星,也曾照亮過整個盛唐,我李白,足矣!
李白(701年-762年)
生平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閱讀。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認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認識十九歲的杜甫。
開元二十三年(742年),李白四十二歲,供奉翰林。
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四十四歲,認識杜甫。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入獄。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五十八歲,流放夜郎。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五十九歲,重獲自由。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六十二歲,與世長辭。
代表作:
《靜夜思》、《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等
名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樂府•將進酒》
人物關係
父親:李客
母親:月娃
朋友:賀知章、元丹丘、孟浩然、杜甫、懷素
老師:趙蕤
參考文獻:
1.傅軍.唐代詩人李白與茶. 《上海茶業2012年第1期(總第116期)》,2012
2.霍霏雪.試論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魅力中國》,2017
3.吳勝景.李白書法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性情研究.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6
4.傅劍鋒.論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 《華章》,2012
5.楊軍.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評析. 《現代語文(理論研究版)》,2005
感謝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諸葛學堂」!
特別聲明:此文為「諸葛學堂」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