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提到觀音菩薩,可以說無人不知,一般神話故事中都會有她的存在。她是倍受人們尊敬和崇拜的神,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一個救世主,凡事有求必應。她的神通究竟有多大?她是佛教的佛陀還是道教的神呢?民間的人們為何如此信服觀音菩薩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家知道,在我國文化和信仰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佛教、道教、儒教,並稱為三教。儒教又稱“孔教”“聖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有著獨特的中國文化特徵。道教是中國人創立的宗教,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講究的是長生,信服的是神仙,主張的是和平。佛教是印度傳於我國的教派,信奉的是佛,戒條戒律也都是嚴格要求與人為善,大慈大悲,普渡眾生。
觀音菩薩具體是道教還是佛教,說法很好。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插有楊柳枝的玉淨瓶,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佛經中記載:「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人間疾苦,觀音菩薩的存在一直是普度眾生,救濟幫助著多災多難的平民百姓。
在道教中,觀音菩薩是慈航道人,據道家《歷代神仙通鑑》卷記載: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傳商王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三昧,發願欲昔度世間男女。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道教中還有:觀音元君、觀音娘、妙善仙子等說法。
總之,不管佛教還是道教,觀音菩薩都是最受人們敬仰和信仰的神。那麼,究竟觀音菩薩是起源佛教還是道教呢?
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在殷商時期的時候,有一位道教的女子在普陀山修道,最後因為商紂王的殘暴,百姓民不聊生。後來女媧為了救這些百姓,指引觀音拜在了元始天尊的名下,最後修道成仙。顯然,觀音是屬於道教的。
也有傳說觀音菩薩的前世是一國的公主,人們稱“妙善公主”,她出生之後就和常人不同,不喜女紅也不喜梳妝打扮,偏愛佛道,喜歡佛經,而且悟性極高,後來,修道得其正果。顯然觀音是屬於佛教的。
如果依照民間的認知和一些神話劇來說,觀音菩薩應該屬於佛教,畢竟「觀音菩薩」的口頭禪多以「佛法無邊」、「我佛慈悲」顯現。按說佛都屬於男性,觀音菩薩為什麼是女性呢?
如果按觀音菩薩來自於佛教推論,在國外應該屬於男性,可佛教是傳於我國的宗教,我國的引進制度又一向是取人所長,不會全盤照搬。因此,當觀音菩薩的原型傳於我國後,我國對於觀音菩薩也有了獨特的創造。
在古代我國雖然處於“男尊女卑”,但也不是沒有先進思想,不是沒人提倡女人的地位。觀音菩薩以女性的身分被人們所接受,應該也有其提高女人社會地位的成分在裡面。加之,道教與佛教的相互融合,在民間人們的思想中也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式的女性觀音。那麼,觀世音菩薩的神通有多大呢?
觀音菩薩的實力單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觀世音」也就是說,可以觀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聲。這就是觀音菩薩強大的神通力量,她代表著無盡的智慧和功德。根據傳說觀音菩薩有著三十三種不同的化身,每一種化身都有不同的神力。
例如、在塑像上,有人們最常見的端坐蓮花,手持玉靜瓶救苦救援的觀世音,也有千手觀音、送子觀音,還有持經觀音、施藥觀音等等,在人們心中,他就是一個救世主,凡事有求必應。因此,觀音菩薩也成了一位至高無上,無所不能的吉祥神,保吉祥、佑平安,深受民間的尊重與供奉。
總之,觀音菩薩在佛教中是個重要菩薩,在道教中也是個重要的神仙,在民間她更具有慈悲與智慧的象徵意義。觀音菩薩的神通在於她融合了佛家和道家兩大宗教的信仰元素,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文化和信仰中嚮往和平獨特的存在。